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VIN:WBAFA51020LT42497故障现象:2003年宝马X5遥控器,两个有一个不能工作,另一个距离非常近的时候可以工作,只要距离超  相似文献   

2.
佳俊 《世界汽车》2014,(6):40-41
<正>2009年面世至今,第一代宝马X1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按照宝马品牌车型的换代周期,宝马X1已经步入了"老龄"阶段,也就是说,第二代宝马X1将很快与消费者见面。不管宝马愿不愿意承认,第一代宝马X1一直有个难以避免的尴尬现象——没能与宝马X3划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等级线。尽管两款车的外形不同,并且1和3在数字上明确了两款车型的定位区分,但X1的底盘技术以及动力配置等与宝马X3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了宝马X1和X3在某些领域直接形成了竞争关系。显然,这是宝马不愿意看到的。第二代宝马X1即将来临,宝马当然会借着这个契机,好好地琢磨一下这款一直被人们当作入门级别的宝马SAV车型。  相似文献   

3.
高调相亲     
奥迪Q3对宝马X1可谓是一见钟情,但宝马X1早已心有所属,非大众途观不娶,所以这门亲事看来是没戏了。不过宝马的二儿子MINI"乡巴佬"倒是对奥迪Q3颇有好感,俩人一聊,情投意合,志趣相同,就这么着吧……不好意思,可能是因为最近《还珠格格》看的有点儿多,所以这么风花雪月的故事情节都出来了,我还是给你简单地解释一下吧!原本奥迪Q3是准备将枪口对准宝马X1的,但宝马X1国产之后,几乎定了一个"插死"大众途观的价格。现款宝马X1最便宜的车型仅要25.9万元,更何况终端  相似文献   

4.
正测试地点:中国·北京看到这辆宝马X1 30Le首先会想到其上市之初因为采用UKL平台而饱受吐槽,但全新一代宝马X1用市场表现让那些"流言蜚语"一扫而光。虽然采用了宝马最新整合的UKL前驱平台,但X1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加舒适的驾乘感受。加上宝马的金字招牌,市场反响出奇的好后来,宝马趁热打铁推出了宝马X 125Le,这也是该平台下的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为了"响应"国内双积分政策的无奈之举,50km纯电续航里程加之高昂的成本并不会成为购买X1潜在客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1辆宝马X6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制动的时候,感觉自由行程过大,而且不能进行制动能量回收。  相似文献   

6.
Dillon 《车时代》2006,(11):38-41
在1999年玉马以创新的SAV()概念推出X5后,就此揭开宝马X系列在全球车坛的辉煌新页,X5并接着在2003以小改款延续产品周期。然而,近年全球车厂陆续推出新作,逐步进逼X5的大好江山。不过,身为全球豪华车领导品牌的宝马宝马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在距离第一代X5问世8年后,第二代X5终于出击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对于宝马已经不再感到高不可攀。穿行于车海人流之中,你会经常看到宝马新、老7系的身影,甚至去年刚刚进入国内的X5的销量也颇为惊人。不少人感叹:“中国人有钱的真多!”,但作为行业内的人士,我们却为消费者能够认知宝马X系的新概念而感到欣慰,WTO“擦亮”了人们的眼睛,盲目消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在X5热销全球的时候,宝马并没有放松对X系列精雕细刻,而且马不停步地在年初的底特律展出了Xactivity这款X系列的概念车型,功能性成为 这款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概念车的设计主线。  相似文献   

8.
<正>在体验过全新宝马X5之后,我突然开始羡慕参与2010宝马X之旅的成员们。拥有一款宝马X5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但我现在想说的是,拥有一辆全新宝马X5是一件更幸福的事情。作为一款中期改款车型,全新宝马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2016年9月,第一代X1插电混动版本车型就已面市,期间也有过改款,但一直处于相对默默无闻的状态。2020款宝马X1 x Drive30Le的出现,倒多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还是有可圈可点的方面,且听我慢慢道来。你也许会问,在数字与字母的"X1 x Drive30Le"这个名字中,体现了什么。首先,X1是宝马的入门SUV,这个显而易见,而x Drive,便是给予驾驶安全和乐趣的宝马智能全轮驱动系统,而30Le才是此次改款的重点,有"e"的存在便有电——宝马X1插电混动从  相似文献   

10.
新车     
《世界汽车》2012,(4):14-17
华晨宝马X1正式上市2012年3月3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宝马X1正式上市,这是第一2款引进国产的宝马高档多功能运动车,也是第一款装备了宝马最先进的双涡管单涡轮4缸发动机的国产宝马车型,同时还是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相似文献   

11.
走出屏幕     
正从X6开始,宝马便开创了一个全新车型种类——SAC(Sport Activity Coupe)。之后逢双必Coupe的车型布局就在宝马X系列当中进展起来,X6之于X5,X4之于X3,唯独X1的好伙伴X2迟迟没有露面,也使人对其充满了种种猜测。其实,宝马X2的项目很早就已经启动了,但显然与相对成熟并且有前车之鉴的X6和X4不同,宝马对这款紧凑型轿跑SAV(在宝马的车型序列中并不存在SUV这个概念,因此所有长相类似于其他品牌SUV物种的车型统称为Sports Activity Vehicle即SAV。)既抱有厚望,又有些踌躇。产品定位和消费人群好恶,都令X2车型项目充满了挑战。而在车型设计当中,尺寸越紧凑,设计难度就越高,所有设计细节都会被压缩在一个相对紧凑的尺寸中,因此就会  相似文献   

12.
《汽车杂志》2009,(8):44-45
X1就如宝马当年执意要发展的后轮驱动1系那样古怪,Baby版的SUV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下的市道不好,连宝马这类的豪华品牌也要急着推出小尺寸SUV,但当年开发的1系底盘并没有浪费,如今可以把它用在X1上了。X1的尺寸既然比X3还要小,它的竞争对手除了奔驰、奥迪未来的同级对手,还应该是丰田RAV4、大众Tiguan之类。当然,“对手”的意思仅仅是指尺寸相当,宝马的售价肯定不会与丰田成为对手。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个趋势不可否认,当竞争对手开始在驾驶乐趣和性能上发力的时候,宝马开始变得优雅且富有质感。全新一代X5便是这种趋势中的产物……卖点1.X5的第四代车型,换代之后车身尺寸进一步加大。2.内装豪华,配置丰富,驾驶辅助功能更是应有尽有。3.动力强劲,公路性能出色,不会让人有丝毫的笨拙感。在全新一代X5刚刚亮相的时候,硕大的"鼻孔"饱受鄙夷。不过说实话,这东西看惯了也就接受了,毕竟比它"鼻孔"更大的X7已经替代了它的位置,成为宝马品牌的旗舰SUV。  相似文献   

14.
袁唯 《轿车情报》2007,(11):I0018-I0025
当1999年宝马推出第代运动型SUV-BHWX5的时候,可谓震惊了全球车坛。由于把SUV的On-Road操控性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因此为了与其他强调功能与空间的SUV有所区别,宝马刻意把X5定义为SAV(多功能运动车Sport Activity Vehicle)。虽然全球的专业汽车媒体对于X5的On-Road操控性一致认同,但其车型尺寸决定了无法摆脱SUV的身份——无论厂家如何宣传SAV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老车 《汽车知识》2009,(11):67-67
各位老师好,请教:是不是冷制动比热制动的距离短?那么为什么宝马X6的冷制动比热制动距离长呢?请老师帮忙解答。  相似文献   

16.
宝马最终还是在法兰克福车展前,对外公布了量产X1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宝马又一次下探入门级SUV市场的门槛,它的出现势必会让丰田、本田、日产等这样的对手感到紧张。如果拿X1和RAV4、CR—V以及奇骏相比,X1所拥有的良好的宝马品牌影响力就已经使其在竞争之前占得先机。X1的定位显然是更倾向大众型,而宝马也成为第一个抢滩大众型SUV市场空间的豪华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0,(3):135-135
1月20日,宝马X1正式在中国上市,本次引进的宝马X1只有一款车型.配备3.0L直N6缸4气门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0~100km/h加速时间6.8s,售价55.25万元。另据悉,宝马将于随后引进宝马X1低配车型.将配备2.0L直列4缸发动机.预计售价将会探至30万元左右。同时宝马X6和宝马7系将在年内引进混合动力车型。  相似文献   

18.
狭路相逢     
相对于宝马X3而言,不论奔驰GLK还是奥迪Q5,它们都只能算后来者。但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奔驰GLK与奥迪Q5无疑赶上了SUV市场的销售旺季。而此时,宝马X3已略显疲态。所以在全新一代宝马X3尚未进口到国内之前,这场针尖对麦芒的德比之战注定只有两位主角。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2013年宝马X3(F25),行驶里程110000km,配备N20发动机、8速自动变速器。因为事故更换前杠、前部4个超声波传感器后再次泊车距离报警,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原来作为一个越野车迷,对宝马的X系列曾经并不感冒,但自从驾驶过X3以后,让我对宝马的X系列颇有好感,好感源自其出色的动力性能和出众的操控表现,对于它而言越野已经不是惟一的目标,因为它叫SAV。自从进入了媒体,我对宝马的各种车型的接触越来越多,从而也深刻地理解了宝马"操控至上"的研发理念。对于X系列的车型,我全部试驾过以后,说句真心话还是最喜欢X3,这话绝对不是因为我在写新X3的文章。第一次驾驶X3我就被其完美的操控和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