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到汽车价格,随便找个人一问,都会认为还要下降,这实际上是指乘用车。而对于商用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单车价格却大幅上升。就拿东风牌中重卡与两厢富康轿车进行比较,10年前,富康单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而10年后已降到了不到7万元,降幅达60%;与此同时,10年前东风牌中重卡平均单车价格为6.7万元,而10年后已上升到16万元,涨幅达138%。根据国外汽车市场价格的发展规律,笔者相信:乘用车价格还要降,商用车价格还会升!  相似文献   

2.
谈到汽车价格、随便找个人一问,都会认为还要下降,这实际上是指乘用车。而对于商用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单车价格却大幅上升。就拿东风牌中重货与两厢富康轿车进行比较,10年前,富康单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而10年后已降到了不到7万元;与此同时,10年前东风牌中重货平均单车价格为67万元,而10年后已上升到16万元.涨幅达138%。根据国外汽车市场价格的发展规律,乘用车价格还要降,商用车价格还会升!  相似文献   

3.
新闻     
视点与乘用车趋势相反商用车价格还会升谈到汽车价格.随便找个人一问.都会认为还要下降.这实际上是指乘用车。而对于商用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单车价格却大幅上升。就拿东风牌中重货与两厢富康轿车进行比较.10年前,富康单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而10年后已降到了不到7万元;与此同时.10年前东风牌中重货平均单车价格为6.7万元.而10年后已上升到16万元,涨幅达138%。根据国外汽车市场价格的发展规律.乘用车价格还要降。商用车价格还会升!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下降,降幅比去年同期明显缩小。一、二季度,全国汽车市场产销保持稳步增长,汽车价格稳中有降。进入三季度,汽车产销同步走低,7、8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均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长势头,汽车价格受市场供求变化影响总体保持了温和下降态势,尤其是乘用车价格并未出现去年同期加速下滑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辞 旧迎新,新年新景。从1997年 最后一个月的中旬到1998年第一个月的中下旬,前后不过一个来月,但震撼汽车市场的新闻不断。 12月18日一汽捷达大幅度调低备件价格,平均降幅39%; 12月21日长安铃木调低奥拓车价,降幅达10%,平均下降5000至6000元; 1月20日上汽调整非2000桑车销售政策,其中普桑售价下调2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开局不利、稳中有升、利润下滑、大势转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5%和9.35%,其中乘用车产销量为185.17万辆和18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10.55%,商用车产销量为96.34万辆和94.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4%和7.09%。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1,(8):50-50
东风商用车公司近日公布最新统计数据,1—6月份东风商用车公司累计销售汽车19.3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中重卡销售近14万辆,市场份额位居行业榜首。上半年,东风商用车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其中,重卡销量突破10万辆,由行业第三跃居第一,中卡销量达33万辆.继续保持行业首位,这是合资以来中重卡首次以东风商用车公司的统计口径分别位列行业第一。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流通协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二手汽车销售情况,二手车总销量达231.29万辆,同期增长18.48%,交易额1 129.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1 7%,两个不同的增长率说明单车平均交易价有所上升。在新车价格频降,而二手车平均价格上升的情况下,这是人们换车年限缩短,和交易的车辆级别高于往年等原因所致。其中二手乘用车交易量为141.84万辆。  相似文献   

9.
刘勇 《驾驶园》2014,(12):12-15
<正>11月20日,第12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广州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上,参展企业纷纷推出新品,江淮中卡帅铃威司达、四川现代"瑞越"轻卡、依维柯新Daily厢式货车、上汽大通G10 2.4L车型等全新上市,商用车市场日益细分化的同时,竞争态势也愈演愈烈。车展现场,江淮重量级新品帅铃威司达中卡揭开神秘面纱正式上市。同期,备受关注的创新产品小卡帅铃X发布市场售价,正式接受预定。中国首款小卡帅铃X以7.38万元的价格起正式入市,其中舒适版7.38万元、标准版7.88万元、豪华版8.38万元。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9,(8):8-8
国内经济下行和春节放假,对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市场影响显然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在今年1月份的销售方面,商用车同比下降36.35%,乘用车下降7.76%。汽车总计达375865辆,下降14.31%。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商用车是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工具,而乘用车则主要是体现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3月份全国汽车销售11097万辆,环比上升34.1%,同比上升5.01%。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分别为7723万辆和3374万辆,同比分别上升10.26%和下降529%。  相似文献   

12.
当10万元的轿车成为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时,中国车市的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业内人士分析,2003年在9万元到12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汽车市场,消费人群巨大,竞争也日趋激烈。和市场消费需求相吻合的是2003年前两个月新上市的威姿、富康新浪潮舒适版、千里马灵骏、高尔四种新车或改版车价格部不约而同地集中在10万元上下。每个厂商部在生产和销售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产品,对消费者来说,这个价位的轿车可选择的余地最大。同样,新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不但没挑花了眼,而日,挑出了品位,据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对部分消费者调查表明,今年车市里更多的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在这里我们把威姿、富康新浪潮舒适版、千里马灵骏、高尔、捷达都市春天、奇瑞温馨版、派力奥1.5标准型、西耶那1.3标准型八款10万元上下的新老车型的市场表现做一分析,希望给消费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丰收;而2005 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但商用车市场则开始低迷,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货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货行业怎么了,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用汽车》2012,(16):68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监测显示,7月全国汽车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下降,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延续降势。7月,国产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08%,同比下降1.15%;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均不同程度小幅下行。其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尽管还会有起伏,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寒冬”之后,国产车市或可迎来春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一季度全国39家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销售轿车和多用途、多功能汽车57.4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7.69%。截止到3月底,有10家企业销售超过3万辆,  相似文献   

16.
和谐发展主旨下的中国汽车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7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对中国汽车市场作了总体评价,详细分析了乘用车市场保持增长的原因和重卡带动商用车市场走强,同时展望了2008年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7.
数据     
《时代汽车》2005,(3):42-43
红旗轿车品牌价值56.56亿元;全国去年近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广东省约占1/10;中消协:汽车投诉量上升31.6%;去年二手车交易量增长16.92%增速首次超过新车;上海规定“无责事故”中机动车赔偿不超过5万元;东风商用车公司1月生产汽车20800辆。  相似文献   

18.
《重型汽车》2008,(6):45-45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10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产销增速放缓.价格小幅下降。10月份,国产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73%,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0.45%,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富康推出9.78万元的两厢“新自由人”起,到夏利于年初大幅降价再到近期帕萨特简装版上市,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调整一浪接着一浪。最新的新闻是4月20日江淮集团宣布瑞风商务车一次性降价5万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车市一次性降价金额的最高记录,表明车市价格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商用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3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其中的中卡、重卡市场增速更是分别高达28.79%和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商用车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头大大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商用车整体销量同比下跌0.75%。其中重卡销量则同比下降33.19%;轻卡销量同比增长11.41%,是近4年来增幅的低点,但在2005年卡车4大类细分车型中增幅是较高的(仅次于微卡)。轻卡近3年的市场增幅持续走低,本通过对2005年轻卡市场的分析,并对2006年轻卡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