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玲巧 《铁道货运》2011,29(2):41-43
从装车作业人员素质、装车方案管理、装车过程控制、专用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南翔站货物装载加固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健全装车方案管理制度,强化装车质量过程控制,实施装车点准入制度等措施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以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加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高列车上线运行安全保障能力,阐述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管理现状,针对在货物装车作业中存在的车站装车作业安全管控不足、车站结合部管理存在漏洞、装车作业不当引发安全隐患、车体不良发生衍生风险等安全问题,本着人防、物防、技防保安全的理念,从装车前、装车中、装车后发车前、发车后4个环节提出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车站装车作业质量,减少运输安全隐患,降低司家营站专用线货物装车、运输安全风险,为铁路车站及专用线货物装车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铁路军事运输货物装载安全,通过概述铁路军事运输货物装载安全卡控现状,从车辆选用、装车方案落实、超限尺寸复核、装备部件检查、押运人管理角度阐述军事运输货物装载安全卡控重点,并结合北京铁路局特殊的政治、军事及地理位置因素,从装车量大、装载难度大、检查难度大、部队装车人员变化大等方面分析北京铁路局军事运输货物装载安全卡控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作业标准、加强业务培训、细化装车作业流程、加强现场盯控、依靠科技设备保安全等加强军事运输货物装载安全的卡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做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货运安全准备工作,深化危险货物运输、货物装载加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装卸管理、篷布管理专项整治,铁道部运输局以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货物装载加固、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运用管理、集装箱运输、货检作业、装卸作业安全、篷布管理和货场防火防爆等为重点。派出5个检查组对六大干线、重点地区、重点货物装车站段、货检站及专用线、专用铁路的货运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调研。  相似文献   

5.
目前专用线存在货物发送量大但装车质量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专用线装车质量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铁路要加大对专用线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配齐专用线货运员、应用科技保安全等手段,提高专用线货物装载加固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规范铁路混装货物装车作业,提升装车安全管理水平,针对铁路混装货物运输生产组织过程中繁复的作业流程和作业特点,分析目前混装货物装车作业流程、存在问题及难点,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强化化工和危险品查验、强化安检设备使用、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加强混装货物装车安全管理对策。经实践证明,混装货物装车作业安全风险总体可控,装车作业质量明显提高,运输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兰州铁路局专用线、专用铁路货物发送量占全局货物发送量的80%.为落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要求,全局货运系统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整治重点,分项整治,重点解决了专用线共用、办理品类和货运办理条件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工作初见成效.进而通过强化基础、严把装车质量关、严格专用线共用审批、开展专用线互检和评比等巩固整治成果,搞好专用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梁是铁路基础建设工程必需的重要路料,主要运用铁路既有线将其从生产现场装车运至铺架地点,因属于阔大货物范畴,预应力梁装车安全对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预应力梁铁路装车现状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货物测量不准确不全面、装车方案执行走样、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从成立装车安全合署办公室、加强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积极补强装车安全物防措施、严控货物外形尺寸测量质量、严格执行货物装载加固方案、加强路企交接检查质量等方面提出加强铁路预应力梁装车安全的对策,以实现安全、高效、经济运输的目的,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及铁路基建重点路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介绍西安铁路局货运处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素质,优化货物装载加固方案,严把车辆选用和装载加固质量,以及加强装车检查验收的措施进行超前防范;结合货物运输现状,确定货运检查、专用线装车监管、散堆装货物装车等7个安全关键,对现场安全实现有效控制;通过设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供安全技术保障,确保提速列车运行安全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0.
张伟 《铁道货运》2004,(2):39-41
分析了近年来专用线、专用铁路存在的装载加固不良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强调要突出责任主体、理顺各方关系、加强监督指导和路企交接检查,共同把好专用线装车安全第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