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川  尹东晓 《天津汽车》2006,217(5):23-26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抖动现象,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其产生原因是制动盘的原始几何尺寸及热膨胀作用造成几何变形的共同作用引起制动压力的波动,进而产生对制动系统及悬架和转向机构的激振作用。制动管路和悬架等传递途径的自振特性,也会对抖动的振幅产生影响。文章在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盘式制动器特有的制动抖动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制动抖动现象的成因和相关各方面的实验与分析方法,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现象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尹东晓  张立军 《汽车工程》2006,28(4):361-365
介绍某轿车的制动抖动试验情况,根据实测的制动盘几何特征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分析该车制动时转向盘抖动是因制动盘端面跳动过大。同时还分析制动盘厚薄差和端面跳动对制动抖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制动盘厚薄差对制动抖动的影响大于端面跳动的影响,并且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位匹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制动抖动引起的转向盘振动传递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ADAMS/CAR的多刚体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成功再现了制动引起的转向盘振动现象,并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信号时域和频域分析,明确了振动从制动器到转向盘的传递途径,提出了调节橡胶弹性元件刚度的振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转向和悬架系统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越今  林逸 《汽车工程》1995,17(5):263-27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力学新分支。本文以该领域中的R-W方法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可自动建模半进行计算机值仿真计算的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通用程度,运用该程度对大量的实车进行了计算分析,经整车和转向悬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程序进行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所得结果准确,计算迅速,可方便地进行转向,悬架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SUV车型的前悬架响应慢,进行了前悬架的仿真优化分析,通过抬高转向器安装硬点位置可以优化前悬架侧倾转向和平跳转向的特性,减小不足转向度,提升整车响应特性,然后进行客观测试来对比指标变化,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加高转向器安装硬点可以提升整车转向响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SUV车转向系统方向盘怠速抖振过大的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技术得到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了方向盘的过大振动。文章采用增大转向管柱的支架和车身连接处的接触面面积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转向系统进行模态试验,再将优化前后方向盘的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明显改善,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EQ2102越野汽车前轮摆振影响因素试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风EQ2102型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研究了前轮失衡量、转向系统阻尼和刚度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车摆振主要为强迫振动,通过控制激振源、增大转向系统阻尼可抑制摆振。提出了采用阻尼轴承代替主销滚针轴承来增大转向阻尼的解决方案,同时评估了阻尼轴承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In a disc brake system,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material is caused by friction energy that is generated by the sliding contact between a disc and pad during braking. This phenomenon, thermo-elastic instability, can lead to hot spots on the disc surface and a hot judder phenomenon. Transien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is phenomenon.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a disc, pad, and cylinder were created. Each part was connected by a joint. Contact condition was applied to the disc and pad with a friction coefficient (μ) of 0.4. A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set as 40 W/m2K. Using a commercial program SAMCEF, the simulation of the thermo-mechanically coupled system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find the sensitive parameters of brake judder,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consideration for disc design parameters. As a result, the hot spot phenomenon was confirmed and hot judder was predicted. Moreover, the more sensitive parameters of the hot judder phenomenon were presented. Finally, an improved disc model and an analysis technique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son to dynamo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隔振系统振动固有特性的优化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动机隔振系统振动固有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引入了六自由度能量解耦理论,依托Matlab的矩阵运算能力,开发了发动机隔振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振动固有特性分析和能量解耦优化。考虑到悬置元件刚度的实际值与设计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针对某解耦度较高的系统,按照悬置元件各向刚度参数±20%的偏差范围,对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了悬置元件刚度偏差对系统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对隔振设计和悬置元件的工艺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来飞  邓兆祥  董红亮 《汽车工程》2007,29(3):238-242
通过对车辆底盘系统中的转向和悬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利用M atlab/S imu link仿真,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对被动悬架兼前轮转向系统与主动悬架兼四轮转向综合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理论分析与仿真试验表明,综合控制系统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以汽车前悬转向节开发为例,综合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汽车转向节的结构进行了不同极限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得到转向节上的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耐久性疲劳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改进设计的方向,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轻型载货车的悬架设计,提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设计过程。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台架试验,以检验方案的可靠性。汽车悬架系统作为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的装置,对整车性能指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汽车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振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针对汽车悬架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采用1/4汽车二自由度悬架模型分析半主动悬架控制。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得到输出-干扰解耦方法,再经适当的坐标变换将该模型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成一线性系统,并对此系统进行最优控制,然后通过非线性状态反馈实现对原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与被动悬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这种针对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功率谱分析,控制后系统的能量比被动悬架更趋于平均,悬架动态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汽车转向系统调节NVH性能是影响整车感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转向系统调节异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向系统调节异响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调节异响的模式及影响因素,改善转向系统异响的方法并对结构进行具体剖析。对电动调节转向管柱机构及其产生的噪声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噪声的测试评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键合图理论在汽车纵向角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汽车5自由度振动系统的键图模型并推导出状态方程,以垂直振动、纵向角振动能量最小和控制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状态反馈原理代化出前悬架减振器的最佳控制力,对汽车驶过三角形单凸起时的振动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主动控制悬架的汽车,其纵向角振动得到明显的衰减。  相似文献   

18.
黄超群 《汽车实用技术》2020,(3):145-146,156
文章以车身垂向振动速度、车身垂向振动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为输入项目,主动悬架所产生的阻尼力F作为输出量,即设计一个包含4个输入项目和1个输出量的半主动SRIM模糊控制模型,并进行了凸起路面和随机路面下的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相对于半主动悬架经典控制方法有着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书伟  刘伟燕 《天津汽车》2011,(3):43-44,54
ADAMS软件提供了柔性体模块,可真实地模拟物体的运动,文章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带有弹性下控制臂悬架的整车模型。选择开环转向事件里的转向阶跃输入进行仿真分析,在后处理中对横摆角速度、车速、侧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柔性体悬架模型比多刚体悬架模型对车身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以及速度等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study of the stability in the straight running of a three-wheeled tilting vehicle for urban and sub-urban mobility.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developing a multibody model in the Matlab/SimulinkSimMechanics environment. An Adams-Motorcycle model and an equivalent analytical model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ross-validation and for highlighting the similarities with the lateral dynamics of motorcycles.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identify some cri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amping on the steering system. The stability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lateral dynamic motions are characterised by vibration modes that are similar to that of a motorcycle. Additionally, it shows that the wobble mod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astor trail, whereas it is only slightly affected by the dynamics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For the present case study, the frame compliance also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weave and wob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