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改善汽车翼子板成形质量,提高汽车翼子板尺寸精度,以某车型翼子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工序成形仿真以及冲压工艺稳健性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对翼子板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优化翼子板成形工艺,从而增强工艺稳健性。在工艺稳健的基础上展开全工序回弹仿真,并基于回弹仿真结果对翼子板实施全型面回弹补偿,将回弹矢量较小的修边、冲孔工序型面补偿量叠加至回弹矢量较大的拉延、整形工序。最后迭代计算获得满足容差要求的回弹补偿数据,将其应用于翼子板冲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试模验证,得到了成形质量良好,尺寸偏差在±0.5 mm以内的合格零件。研究表明,全型面回弹补偿可以有效控制翼子板冲压回弹,提高了尺寸合格率,减少了试模阶段为降低回弹的调试工作量,缩短了冲压模具质量稳定周期。  相似文献   

2.
回弹是板材冲压成形过程的重要缺陷之一,严重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尺寸精度,是制造过程中很难有效克服的产品缺陷.它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制约着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实施,是汽车车身制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对汽车冲压件压弯成形出现的回弹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对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种控制回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汽车侧围外板成形质量及其尺寸精度,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冲压工艺稳健性分析,在前期准确模拟评估回弹量,以保证CAE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优化后的补偿策略进行全工序回弹补偿,有效控制汽车侧围外板回弹;最终通过实际生产验证了尺寸精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制件成形质量和尺寸精度,减少了后期因回弹造成的模具调试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法规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通过对先进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研究和使用,提高了汽车的碰撞性能,同时也为实现轻量化做出很大贡献。为了解决高强度钢板冷成形的难题,人们研发出一种针对高强度、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技术。与冷冲压成形相比,热冲压成形具有成形后板料回弹量很小、零件的贴模性好、尺寸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回弹是金属冲压成形加工工艺中一种常见且较难控制的技术问题,多角度U型弯曲件的冲压回弹更是如此。论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并借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对于制定相近冲压件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政策与市场双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使用铝合金代替钢板进行车身制造,可显著减轻整车重量,提升汽车续航里程。铝合金冲压成形性能较差,尺寸回弹难以控制,在模具设计阶段,需要借助冲压数值模拟手段对工艺方案进行仿真优化。文章以某车型前盖内板为例,介绍了铝合金前盖内板冲压数值模拟、成形性优化与回弹补偿设计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零件测量结果,对冲压模拟准确性及补偿方案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anabic-BBC2005材料屈服准则以及Swift/Hockett-Sherby加工硬化准则对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成形性与回弹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信度;铝合金板料对工艺参数及产品造型设计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冲压模拟结果进行相应优化;通过型面补偿方法可有效改善零件回弹,缩短模具更改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7.
超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强度钢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定性描述,重点论述了高强度钢冲压成形、回弹扭曲控制和模具制造经验,介绍了其焊接工艺控制经验和品质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强钢制件生产是制约冲压的技术难题.为减少高强钢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冲压回弹量,文章介绍了9种高强钢制件回弹控制方法.使用增加拉延模工艺补充部位的2级台阶,拉延件直接到位与回弹工艺补偿值相结合的方法,使制件回弹量处于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有效控制了高强钢制件的回弹.在实际工作中,9种回弹控制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高强钢制件回弹,降低制件报废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冲压件回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弹是冲压件成型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冲压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实际工艺分析过程中很难克服的成型缺陷。它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还制约了焊接匹配关系。文章主要介绍冲压产品借助AutoForm软件分析弥补工艺分析的不足,并且模拟分析回弹发生整个过程,测量回弹量,根据回弹量在模具设计给予回弹补偿,以实现回弹控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的特点,研究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理想弹塑性宽板在纯弯曲和拉弯成形时考虑中性层内移的变形特点和应力状态,建立了基于上述情况的回弹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拉弯成形时的回弹小于纯弯曲时的回弹。  相似文献   

12.
车身碰撞盒的回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压边力、板料初始尺寸、润滑条件作为试验参数对U形车身碰撞盒进行了冲压成形生产试验,测取了三维空间各点的回弹值。结合试验结果,对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回弹随着压边力增大而减小;在一次成形中,试件弯曲的点数影响回弹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的回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汽车科技》2005,(6):40-42
回弹研究是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中的一个难点,从回弹的成因出发,结合实际加工工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算法,对回弹程序在CAE中做出了分析,并且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对回弹分析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梁类零件的结构及其冷冲压成形的特点,对高强度钢板和普通低碳钢板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分析了高强度钢板梁类零件典型冲压尺寸精度问题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角度回弹、侧壁翘曲、纵向扭曲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简化了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15.
超高强钢A柱内板一般采用常规拉延工艺,以更好控制超高强钢回弹问题,但其材料利用率较低。文章通过冲压成形CAE模拟,对比双件对拼拉延、单件拉延和成形等3种不同工艺方案特点,并结合软模验证,选取成形方案作为正式工艺。此方案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本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汽车横梁零件,设计了变强度热成形工艺方案并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零件成形性、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回弹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汽车横梁变强度热成形零件成形性好,无开裂起皱风险;零件硬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抗拉强度高于1500 Mpa;软区组织以贝氏体为主,抗拉强度约为750 Mpa;过渡区宽度为14 mm~16 mm;回弹量最大回弹量为3.0 mm,该零件回弹量结果可用于指导后续的模具回弹补偿。  相似文献   

17.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DP780钢的弹性模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严重影响DP780钢板冲压成形的回弹量。为提供DP780钢板冲压回弹预测理论基础,通过循环加载-卸载-重新加载拉伸试验研究了DP780钢板的弹性模量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塑性变形4.1%时,弹性模量快速下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弹性模量的最大降幅是29.86%;塑性变形为0.058时,非弹性回复应变占整个回复应变的比例可达14.34%。最后建立了弹性模量与塑性变形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薄板冲压成形中缺少方便可靠的回弹测量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夹具的新型回弹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以柔性夹具代替传统回弹测量中的刚性模具和刚性夹具,支撑点的位置和数目可以根据零件的特点任意调整,减小了零件过定位和夹紧力不均匀所带来的误差。应用该测量方法对某车型翼子板的回弹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支撑点数目、支撑点位置及零件放置方向对回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QP钢是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延伸率约20%。应用第三代先进QP钢可解决高强度且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成型问题,如果可以有效地控制回弹风险,对汽车安全性和轻量化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虚拟成型分析和冲压实验模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汽车用第三代先进高强板QP980的冲压回弹性能。实验证明实物回弹量大于CAE模拟结果,对模具的工艺与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对零件侧壁拔模角度给出推荐值,以指导前期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经调试后制件存在稳定回弹的汽车外覆盖件冲压模具,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制件回弹补偿方案,并且作为冲压仿真技术计算回弹量失败的补救方案进行实践。整改过程中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准确、快速地获取样件完整的数据,并且能够紧密、高效地与建模技术结合,是能够适应如今普遍紧迫的汽车冲压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