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行特征及掌握其出行规律,以《郊区保障基地大型居住社区出行特征及意愿调查》中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筛选其中的保障性住房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特征、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的出行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居民的出行需求及其出行规律,并简要探讨了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得出职住不平衡和经济条件差带来了更加依赖公交及交通出行分布集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中存在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度依赖政府投入,融资渠道单一,缺少其他可持续的资金供应链途径;银行信贷指标不足,银行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保障性住房后,一系列的风险随之不断提高。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如何在结合多层次保障性住房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良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效路径集合生成是城市轨道交通断面客流预测、线网运力计算和客流分析的基础。为解决传统有效路径生成中存在的各路径有效程度无法评估、线性约束无法赋权的问题,降低问卷随机性对最终路径集生成的影响,本文在传统有效路径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并做出假设,引入乘客出行时长,针对处于不同时长聚类簇下的有效路径分别建立评估模型,提出1种有效路径集生成方法。将轨道交通网络中站点和线路分别抽象为节点和边,构建轨道交通网络有向图;考虑出行路径类型、乘客出行主观因素以及乘客出行密度分布规律,利用自适应的DBSCAN算法处理乘客出行时长数据,以各时长下的出行密度为基准划分聚类簇,以聚类簇及其属性为输入,构建Logit模型并以其评估结果替代传统有效路径生成中的线性条件约束,并独立计算各簇所代表潜在有效路径的有效性权重,基于有效路径出行时长区间的连续性特点获取有效路径集。以广州地铁线网中多对出行OD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结合乘客出行数据聚类分析后所得到的有效路径集,调整兰德系数为0.652,相比于其他传统路径算法的生成结果,提升了0.379;同时在路径总时长-换乘次数平面上所产生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保障性住房为突破口,发展装配式住宅。一是在国家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框架下,从技术上分析如何实现标准化的住宅建设体系;二是从工期及质量上分析解决现场湿作业环节,工期短、施工快,同时满足质量要求等问题;三是从政策上分析在发展装配式住宅方面,保障性住房比商品房更具优势;四是从经济成本效益上分析装配式住宅的低碳环保、节能高效;五是从环境上分析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内容是"五节一环保"。最后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缺乏交通出行率指标的现状,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及交通出行率的研究方法,在对北京市城区范围内334个住宅小区进行交通出行率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出行率重要相关参数,并分别用平均生成率法、参考调查点法(图表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初步得到了北京市住宅建筑出行率指标的建议取值标准。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城市其他类别建筑项目交捅出行率调杏和分新处理工作.所梧出的居住娄王聿笛.交踊出行率指标值可供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城市综合体出行率指标缺乏的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出行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和所处城市区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广州市进行区位划分,选取不同区位的商业综合体进行出行率调查,经过回归分析处理,得到广州市商业综合体交通出行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邓润飞 《交通科技》2011,(1):108-110
以经济、人口、车辆保有和广义出行时间为基本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从而在交通生成阶段中考虑了交通出行条件改善的影响,将交通生成预测和诱增交通预测两者结合,既考虑了社会经济对交通的决定作用,又考虑了交通供给对交通生成的反作用。模型应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实践,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经济、人口、车辆保有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各地区交通生成特性的差异,并且具有实用、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赵月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1):51-53,58
为了探讨城市交通网络拥堵产生机理,在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城市交通网络模型,构建了交通动力学模型,并引人累计到达目的地的车辆数目和网络瘫痪时刻2个参数来刻画交通网络拥堵相变。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网络拓扑结构、车辆生成率、道路交叉口能力和网络规模对网络拥堵相变临界值的影响,运用车辆到达数目对时间的导数将网络划分为自由流、亚拥堵和瘫痪3种状态,并给出了对应的区间值。研究表明,对于随机出行网络和无标度出行网络来说,都存在自由相到拥堵相的相变,相变点的值可以用来衡量网络能力,且车辆生成率、交叉口能力和网络规模对网络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为例,基于出租车计价器数据和GPS数据,提取各活动空间的出租车需求发生、吸引强度,选取载客热点交通小区作为典型居民活动空间.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实现数据降维,并采用Canopy-K means聚类方法,将典型活动空间划分为6类,包括居住地、就业区、商业娱乐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区及综合型区域.采用特征图谱表征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活动空间出租车出行需求分布时空特征.研究对于掌握区域出租车出行需求产生和吸引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预测、改善出租汽车运输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出行者有限理性条件下混合策略网络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道路交通网络出行时间连续随机分布条件下的出行用户交通出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交通信息系统逐步普及的背景,按其所采用出行策略的不同划分出行用户,将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引入到出行者路径效用函数当中,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基础,建立出行者的路径感知效用函数.结合Wardrop原理和变分不等式思想建立多类型用户的网络均衡模型,通...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整理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选择因素,从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5类慢行交通的发展模式,并分别论述了其各自的适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9,(11)
针对传统OD调查耗时长、费用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建立用户特征提取模型,从用户不同出行状态触发附近基站产生的时空轨迹数据,判定用户状态与时空特征。研究区域通道客流出行次数、方向不均匀性、出行方式等特征指标,并在重庆主城-合川-江津三个区域通道进行实例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基于重庆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可定量分析三个区域通道之间的出行特征;相较于传统OD调查,具有费用低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可以为未来区域铁路网与公路网的规划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的定价策略下轻轨对其影响范围内不同人群的吸引力大小,运用多项 Logit 模型效用最大化理论,并以广州市萝岗轻轨为例,在大量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分析比较小汽车出行﹑电单车、常规公交出行﹑轻轨交通出行4者的效用比,最终确定目标年不同票价政策下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15.
交通拥堵收费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假设使用小汽车到达拥挤收费区域边界的出行者可通过2种方式到达拥挤收费中心区:小汽车直达及停车换乘公共交通(P&R)。对于出行者甲(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刚性)、乙(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弹性),采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建立效益矩阵,分析在不同政府定价条件下两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政府交通拥堵收费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定价区间会使得出行方式向不同的稳定状态演变。分析各种定价区间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公交乘客出行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和时空重复性,对这些规律性及重复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乘客的出行规律及行为偏好,进而规划公交线路、优化公交运营参数等。为深入研究公交乘客的出行重复性变化机理,引入信息论中信息熵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熵率的公交乘客出行重复性度量方法。针对乘客出行时空变化,提出出行重复性概念,结合随机过程将乘客出行逗留时长、出行地点状态等特征事件进行标定,将出行者多日出行序列作为随机过程,利用信息熵和熵率对乘客的出行重复性进行度量,通过Burrows-Wheeler转换对熵率进行求解,以石家庄公交智能卡乘客出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对乘客的出行重复性进行度量时,信息熵越大、熵率越小,出行重复性越高。依此可判断乘客的出行规律变化情况,并给出相关分析结果。通过选取典型特征下4名不同持卡人的具体出行信息对所提出方法及应用进行深入阐述,结合出行序列示意图对所选乘客的出行重复性进行量化呈现。通过此方法,可在研究数据不完整的前提下对乘客的出行规律进行补充估计,以增加出行规律推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各站点乘客出行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站点分类研究方法.使用城市轨道进出站刷卡数据,讨论不同输入变量下的聚类结果,建立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不同类型站点识别方法,并运用于重庆市主城区轨道站点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进出站客流数据能较好反映不同类型轨道站点的时空特性.最后分析了不同类型站点乘客出行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站点的识别研究为今后精细化研究轨道站点客流奠定基础,为轨道站点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X的城市停车需求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停车生成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各预测区域不同类型用地间相互作用后的停车动态生成率,并利用道路交通量对其进行扩展,建立了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然后借助可编程MapX组件,与高级编程语言VB.NET结合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建立了模型的算法设计,开发了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性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城市行政区域及其功能小区进行精确的停车需求预测,为停车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投资乃是混凝土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促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保持20%左右的增速;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将提高住房保障水平,5年内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 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未来10年国家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每年的投资额将达4 000亿元,较2010年翻1番;随着各地对环保要求及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 "推散禁现"以及搅拌站逐步远离城市中心区域使运距增加,都会使搅拌运输车辆需求增大;而限制超载,也会促使搅拌运输车辆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丁亮  何虹 《中国电动车》2010,(12):54-5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加,电动车的社会保有量逐年增加,至2009年底,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已达1.2亿。但是,电动车在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各种违章现象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电动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电动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并根据不同的城市交通需求状况,提出了实行区域差别化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