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巴公路奥布段冰碛土分布广泛,在调查冰碛土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基础上,分析其颗粒组构特征,并重点探讨冰碛土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中巴公路奥布段冰碛物多为碎石土,具有承载力高、渗透性良好等优越工程特征,但多数级配不良,需要对土体进行级配改良后方可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对改良后级配良好的冰碛土作为路基填料适用性强,承载比、材料膨胀量和压实度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易于压实、储量丰富、距施工区距离较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连续降水或持续融水径流冲刷土体起动形成泥石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泥石流现象,不同流量冲刷可诱发不同规模泥石流,然而针对持续增大水流冲刷作用下泥石流起动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在对公格尔山地区冰川泥石流调查基础上,基于水槽试验,采用连续增加流量的形式冲刷冰碛土体,以近似模拟冰川泥石流的起动过程,同时监测实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含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变化,分析连续增加流量作用下冰碛土形成泥石流的起动机理。研究表明:沟道冰碛土体稳定性受内部水流渗透力和表层径流剪切力共同控制,其稳定系数与流量呈幂函数关系。不同流量冲刷下冰碛土破坏形式和起动过程不同,流量较小(12 L/min)时以渗流潜蚀破坏为主,土体并未发生明显破坏,表层细颗粒下移且渗透性增大;流量持续增大时(16 L/min),土体表面出现径流且随持续水流冲刷作用下发生骨架坍塌;流量较大( 56 L/min)时,土体破坏以径流冲刷破坏为主,土体表面形成冲沟拉槽现象。水流连续增大冲刷是冰碛土起动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外在控制因素,而细颗粒的大量流失降低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需在更大流量下才能促使粗颗粒坍塌再次起动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3.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洼地型、阶地型、谷肩型;根据物质组成等可分为角砾岩和碎石类混合土,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均较好;角砾岩单轴抗压强度较高;碎石类混合土抗剪强度较高,但水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较差。冰碛层边坡局部自稳性较好,但底部和层间可能存在软弱夹层。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8):152-157
圆形地连墙在基坑开挖期间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是悬索桥锚碇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目前软土中圆形基坑围护计算相对成熟,而岩质地基中对于圆形基坑土压力的计算则存在较多争议。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推荐计算模型分别对岩质地基中龙门大桥东锚碇基坑土压力和内力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坑内土压力以及坑外土压力均大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计算结果;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两种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大小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同时,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圆形地连墙最大弯矩值较大,为9 034kN·m;对于较深的锚碇基坑,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围护结构弯矩将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132座长江干流大桥从桥型、跨度及基础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对每种基础形式选取代表工程进行说明,并预测了长江大桥的未来发展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斜拉桥及悬索桥是长江大桥的主要桥型;长江大桥跨度多集中在400~600 m;长江大桥主墩基础目前有6种形式:桩基础、沉井基础、管柱基础、沉井+管柱复合基础、沉井+桩复合基础及扩大基础,其中桩基础为最常用的基础形式;悬索桥锚碇基础目前有3种形式:隧道锚碇、开挖重力锚碇及沉井重力锚碇,其中开挖重力锚运用最多。随着桥梁荷载的持续加大,单纯依靠增大基础不经济,可采用后压浆技术提高土体性质,进而提高基础承载力;由于深水基础恶劣的服役环境,耐久性更好的新型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西部的折多山、海子山冰碛层上的重大工程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冰碛层土石比的定义和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冰碛层土石比不应机械地按照相关规范确定,而宜按工程类型、规模和施工水平确定;大型土石方工程土石比应按照勘察阶段初步确定,试验段校核,施工调整、修正的程序,采用综合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8)
泸州东长江大桥全长2 189m,主桥采用576m单跨钢桁梁双层悬索桥,满足过境交通和两岸地块服务功能。技术设计阶段做了充分的比较研究工作,包括桥面形式(单、双层)比选、位于卵石土区的西锚碇基础形式比选、钢桁梁与桥面结构组合形式比选等。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后,推荐采用与地形高差相适应的双层桥面钢桁梁,上层6车道、下层2车道布置;西锚碇基础采用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经济性好的桩基础;主梁采用重量轻、耐久性好的板桁结合钢桁梁,该桥的设计研究工作为同类跨江桥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依据对国内外悬索桥锚碇基础的充分分析,结合锚碇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提出设置沉箱基础、筑岛地下连续墙基础、沉井钻孔桩复合桩基础等3种方案,并对3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选择了沉井钻孔桩复合锚碇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锚碇位于洞庭湖湖畔,且基坑开挖及锚碇基础施工处于洞庭湖汛期阶段,为保证锚碇基础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在距离锚碇基坑边线15 m处设置一环形土围堰用以阻挡洪水。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环形围堰及现场环境等进行整体建模,从围堰高度验算、围堰渗流计算、围堰整体抗滑稳定性计算、围堰变形与应力计算及土围堰基底抗滑稳定性计算等5个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得出高水位条件下采用环形土围堰作为阻水结构的思路得当,既保证了施工区域的施工安全,又避免了汛期出现停工现象,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悬索桥锚碇可以采用群桩基础替代常用的重力式基础,通过分析已建成工程实例锚碇桩基础的布置方式、直径、土体效应对桥梁位移的影响,证明大直径群桩比小直径群桩及斜桩刚度大,抵抗水平荷载能力强.采用考虑摩擦滑动的桩土单元的有限元法,分析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管柱基础锚碇方案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桩侧土体应力所处的力学状态,结果表明:管柱基础锚碇的水平位移可以满足大跨悬索桥正常工作需要,桩侧土体应力在弹性范围之内,不至于产生蠕变导致锚碇后期水平位移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饱和软粘土抗浮土层锚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上海地区的土锚抗拔试验结果,分析了在饱和软粘土中土锚轴向力、钢筋应力以及侧摩阻力沿土锚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确定土锚极限承载力时应充分考虑钢筋、注浆体的强度问题,并提出了在类似上海的饱和软粘土中土锚的侧摩阻力的参考取值。  相似文献   

12.
悬索桥中的锚碇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江阴大桥的北锚碇恰座落在土基上.通过比较,采用特大型沉井作为基础,要确保它的稳定和控制散索鞍处的水平位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有限元的分析以及系统的观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不均匀的基础沉降造成的,通过修改设计,增加后悬的锚块混凝土分阶段地浇筑,同时加强观测,来进行验证,目前来看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7)
互锚式挡土墙具有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等特点,但由于锚杆的互锚作用,其土压力的分布规律较传统挡墙差异很大。为研究互锚式挡土墙的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计算。模型试验在墙后不同填土深度埋设土压力盒,监测了墙不同填土高度的竖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以及土压力的横向分布。对照模型试验结果,利用FLAC3D数值计算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互锚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存在明显的三维土拱效应;竖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和横向土压力均呈非线性分布;竖向和侧向土压力的峰值出现在锚杆附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悬索桥锚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某人行悬索桥整体景观方案,对该桥的锚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研究;考虑软土地基对锚碇结构的影响,对锚碇的基础形式进行了比选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的施工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悬索桥中的锚碇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江阴大桥的北锚碇恰座落在土基上。通过比较,采用特大型沉井作为基础,要确保它的稳定性和控制散索鞍处的水平位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有限元的分析以及系统的观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不均匀的基础沉降造成的,通过修改设计,增加后悬的锚块混凝土分阶段地浇筑,同时加强观测,来进行验证,目前来看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泰州长江大桥南锚碇沉井基础的施工特点和下沉阻力现场监测技术。在下沉过程中,采用土压力计监测了每节沉井的侧壁土压力和沉井的刃脚土压力。通过这些监测数据的整理和规律分析,既控制了沉井的安全平稳的下沉,也为同类型的大型沉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锚杆成功地用于原位土体加固已有2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设计方法基于锚杆拉拔承载力基础上,忽视了由于相对位移导致的锚、土界面的相互作用。本提出了锚、土界面理想线性弹塑性模型的解析解,该解包括土体沿锚轴线运动和垂直锚轴线运动两种情况。此外,就主动和被动受力锚杆的参数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深入认识锚、土界面相互作用和提供锚杆系统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压力注浆锚杆在隧道、边坡、基坑等支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预测锚杆在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黏结强度,将锚-土界面法向应力的发展过程分为2个计算阶段: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的计算和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的计算。在计算时,将锚孔扩张过程视为无限土体中的瞬时圆孔扩张问题,考虑塑性区土体服从统一强度准则,推导出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解答;然后,考虑土体的时变特性,引入黏弹-塑性圆孔扩张理论,采用Merchant模型推导出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随时间衰减的解答;最后,基于库仑抗剪强度公式,建立了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自制的锚杆微元体压力注浆装置,制作了3种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杆试样并开展了拉拔试验。将获得的试验结果与所提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已有的压力注浆土钉拉拔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试验数据,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锚-土界面黏结强度与注浆压力呈线性关系,注浆压力增大能有效提高锚杆的承载性能;锚-土界面黏结强度随着复合模量的增大呈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密排管棚法在大桥水库引水隧洞施工支洞室水松散冰碛土地层中的施工尝试,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施工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矿用自旋锚管的基础上对土层自旋锚管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西安地铁2号线大开挖基坑试验的基础上对西安地铁4号线的基坑进行大量试验。用可回收自旋土钉锚杆代替横支撑,确定不同土层中可回收自旋土钉锚管的各项参数,最后在基坑支护中大量应用并进行监测。结果证明:可回收自旋土钉锚管应用在土层中比传统的支护方式更加快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