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1日收治确诊的3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男4例,女3例),对其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组家庭CT征象均符合早期表现:两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伴或不伴肺小血管增粗。第一组,首诊2人核酸阳性,妻子无症状,但首诊CT阳性;丈夫有症状,首诊CT阴性,2天后复查CT阳性。第二组,夫妻同时发病,CT和核酸均为阳性。第三组,3人同时起病,CT表现均为阳性,但儿子第3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其余2人首诊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新冠肺炎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潜在因素,正确认识这种差异,有利于早期阻断人群聚集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兰州市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收治的8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5:3,年龄24~57岁.潜伏期在1~10d,7例为境内输...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初期怀疑与武汉某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有关,通过对病毒深度测序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该病毒传染性极强,胸部薄层CT扫描对该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非常重要作用,影像技师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通过对放射科的感控难点及影像技师的工作特点进行剖析,培养无菌消毒的意识,全面体系地控制感染,提出针对放射影像技师应对2019-nCov肺炎的管理策略,旨在为所有影像同仁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2~89岁。其中普通型12例(80%),重型1例(6.67%),危重型2例(13.33%);有6组家庭内聚集发病。多数患者(14/15,93.3%)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平均发热时间为(2.80±1.66)d,由发热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83±2.29)d。患者的主要伴随症状是干咳(8/15,53.33%)和气短(4/15,26.67%)。9例(60%)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包括全部重症患者(重型患者1例,危重型患者2例)和6例(6/12,50%)普通型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呈逐渐升高趋势,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呈波动型,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始终处于偏低水平,甚至总体有下降趋势。结论西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呈家庭内聚集发病。大部分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尤以重症患者为著。患者入院时的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是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时的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部门,需协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做好术前准备与评估、患者隔离性转运、术中管理及术后终末处置工作,同时制定相关防护流程。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规范,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管理和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儿童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儿童处于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诊疗不能直接照搬成人指南。因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织儿童病院的相关人员,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为基准,参考多篇有指导意义的诊疗方案,结合本院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患儿的临床经验,制定此诊疗建议。本建议从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治疗和护理等角度分别进行简明实用的阐述,并且针对高危因素、并发症的诊疗也做了方案推荐,供临床一线儿科医生参考,以期做到及时合理的诊疗,早期识别和积极救治高危、危重患儿,尽量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症对患儿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透析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后导致重型、危重型的高危人群。为提高合并新冠感染透析患者的救治效果,特撰写本建议以供基层医生参考。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在加强患者宣教的同时,一旦发现透析患者合并新冠感染,应抓住首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72 h内实行早期分级管理,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早期识别,并及时转诊危重症患者,还应对饮食和感染后的康复锻炼及时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可导致部分易感人群短时间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而重症监护及体外多器官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尽管已陆续颁布多个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但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体外器官支持仍存在一系列的悬而未决临床问题,并未达成统一认识。因此,本研究针对临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索,期望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根据医院的感控要求及相关文件内容,结合本中心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内镜中心的管理及内镜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管理与防护等方面制定和落实感控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20年1月25日—3月10日,本中心共完成消化...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激增,国家卫健委推出的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版)》对新冠感染患者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但该诊疗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就新冠感染诊疗中仍存在的相关关键问题,如新冠感染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免疫治疗的时机、抗凝药物使用剂量、心肌损伤的处理、新冠感染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新冠反弹等问题进行细化和归类,形成18条推荐意见,便于临床实践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20日陕西省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20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每日公布的COVID-19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陕西省本土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陕西省本次疫情起始时间2021年12月9日,终止时间2022年1月20日,总体变化趋势呈“倒V形”,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数累计2 080例,以轻症为主,发病率为5.26/10万,其中西安市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98.69%。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1~55岁人群中,男女比为1.19∶1。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间隔3 d,最短间隔0 d,最长间隔21 d;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例发现方式是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即与重点人群隔离方式相比,核酸筛查方式将使确诊病例晚发现的发生风险降低8...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仍有多种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对促进患者功能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基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对单纯新冠感染患者和既往有功能障碍合并新冠感染者(如神经功能障碍、慢性疼痛、骨关节疾病等)的不同人群在新冠感染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从确诊到治愈出院的时间,即治愈时间.方法 基于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治愈病例的入院日期、确诊日期和出院日期,计算从确诊到出院的时间,并基于集合数据累计确诊人数、治愈人数与死亡人数及其比例关系计算治愈时间.结果 58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时间曲线属偏态分布,偏度为1.09,治...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构成全球大流行。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传播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病毒通过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进入靶细胞,经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激活棘突蛋白,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但已开展多项评估与研究。当前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全球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药物研发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使运输行业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在剖析2003年“非典”疫情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输流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共性与不同,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对我国客货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在短期内对铁路客运、公路客货运、民航客货运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对铁路货运、航运影响较小;对快递、电商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各运输方式客货运量所受影响预测,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应关注的重点:要进一步健全行业突发危机管理机制和行业重大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此次疫情涉及面较广的特点,应关注农村交通运输防控工作,保障疫情期间“三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峥 《交通标准化》2020,6(1):33-44
为给政府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基于航班运行数据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2003年“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影响的差异,基于情景假设对2020年民航运输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航市场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020年民航运输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年旅客运输量同比基本持平或下降10.9%。政府部门需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运输保障工作的同时,加快出台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支撑民航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分别为随机血糖>13mmol/L(6/6)、发热(6/6)、酮症(6/6)、白细胞升高(6/6)、酸中毒(5/6),头颅核磁共振(MRI)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无特征性表现,真菌涂片阳性(3/6),病理活检阳性(5/6),早期应用两性霉素B配合局部清创、手术治疗治愈率(5/6)。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诊断要点为随机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酸中毒、白细胞升高及进行局部组织病理活检。早期足量应用两性霉素B和进行局部病变的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时选取不同本底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孤立性肺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分别选取病灶对侧肺野(DL)及对侧软组织为本底,计算病灶/本底(L/N)最大计数值(MAX)以及平均计数值(MEAN),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良恶性组间L/N MAX以及MEA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对侧肺野或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即L/DL-MAX、L/DLMEAN、L/NST-MAX、L/NST-MEA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8、0.80、0.86,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大小及恶性病灶病理分级与病灶L/N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采用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鉴别诊断肺结节时,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均可作为本底进行L/N比值计算。以对侧软组织为本底的平均值计算L/N比值略显优势,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提供稳定、效能高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肝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临床表现为肝脾损伤并手术证实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肝脾损伤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肝脾撕裂伤、肝脾内血肿及肝脾包膜下血肿。140例肝脾损伤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龄10~30岁,致伤原因以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最多,140例肝脾损伤病例中,脾脏损伤69例,占49%,肝脏损伤51例,占36%,肝脾同时损伤20例,占14%。结论多层螺旋CT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断价值高,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的工作进展缓慢.继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还发生了货船和美国航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事件.LNG船作为一种专用于运输和加注液化天然气的特殊船舶,传染病期间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更需要全面考虑和探索.指导船舶建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管理计划,包括船上隔离计划,指导船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由船长担任组长、船上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完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监督船上所有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