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国内外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计量工作的影响以及计量互认在经贸合作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基于国际上通行的ISO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针对不同目标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铁路产品准入中关键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互认,给出包括互认模式、互认范围、合作方式、互认流程、校准所用的标准方法等多种消除国际间经济贸易技术壁垒的互认策略及解决方案,为我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和地区铁路产品准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之一。以欧盟为例,研究分析其铁路设备和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与我国相应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我国铁路"走出去"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现状,分析中欧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存在的阻碍,提出铁路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国际互认机制、检验检测支撑铁路设备贸易便利化关键要素以及互认评价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我国作为国际米制公约成员国之一,最近已与其他36个成员国的计量院正式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此次国际计量大会是10月12日~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同时还召开了第三次米制公约成员国计量院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际计量局局长T·科恩分别与参加会议的37个米制成员国的代表正式签署了这个互认协议。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潘必卿在互认协议上签了字。该协议是各国计量院之间的技术协议,协议的签定是为了在国家之间建立起对各计量院…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入世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见明显,铁路部门作为国内经济的大动脉顺应潮流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特别是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关系到铁路运输日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铁路计量作为铁路运输生产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对标准化发展战略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要尽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改变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状况,用新技术标准推动经济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对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国际标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今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表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竞争。国际标准作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重要准则,以及…  相似文献   

6.
计量工作应向国际化靠扰,形成全球化计量体系,使国际贸易中计量标准具有等效性,以促进市场的发展,本文从计量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式,为铁路运输安全和产品质量提供保证方面进行了论述,引入国际标准,实现计量工作从测量设备管理的测量过程控制的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 2月 3日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CL )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APL AC)多边互认协议大会上签署了多边互认协议 ,这是继我国在质量体系认证签署国际认可论坛 (IAF)国际多边互认协议和认证审核员签署国际审核员培训与注册的国际多边互认协议后 ,中国认证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国早在 80年代初就注意到国际上认证发展的动向 ,由于那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只是把国际上通行的程序部分的学习过来 ,与当时的国内情况相结合 ,依据《计量法》制定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开展了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托盘采用国际标准加速铁路运输现代化唐瑞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国际标准的采用与推行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向国际标准靠拢,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9.
获悉"世界认可日·中国主题活动"在2013年6月9日第6个世界认可日举行,欣闻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等相关政府部门重要领导出席此次活动,我们谨代表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认可论坛(IAF),预祝中国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主题是认可促进世界贸易。纵观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成果巨大。国际贸易成为多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1999年12月3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CL)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大会上,顺利签署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实验室认可制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承认,并且与世界影响力较强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处于同等地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一消息。实验室认可活动在一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它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和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实验室认可工作,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昆明铁路局计量所已建立计量标准的情况,结合计量检测和量值传递工作的特点,研究分析计量检测工作的现状,就今后3~5年新建铁路专用计量标准和通用计量标准,预期达到的计量检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于铁路基层站段的计量工作是集监督、管理和检定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工作,因此,要求基层站段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经济实力建立一个满足预期目标的计量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计量     
《铁道技术监督》2006,34(6):22-22
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我国市场化的计量校准体系。这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最直接的部分。为此,需要制定计量校准市场规则,建立准入制度,培育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了避免量值混乱失控,要利用对计量标准进行考核的方式,监控全国量值溯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铁路计量工作如何更好的为运输生产服务,发挥计量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保障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转变服务观念、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巩固基础设施、强化规范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促进计量事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即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加入WTO使我国融入了国际经济社会中,外资、先进技术、高科技产品、优质服务的大量涌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拓宽了我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加剧我国各行业的竞争,同时对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产生较大的冲击。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以下简称罐车站)应尽快适应形势的要求,抓住机遇,应付挑战,完善自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发展。1加强基础研究,建立铁路罐车容积量传系统,维护罐车站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国际认证     
ISO9000系列标准和IS()14000系列标准能否真正地减少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技术壁垒,为各国对外的产品出口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将很大程度地取决于相关的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在某些国家,如美国,质量体系认证被称为质量体系注册。ISO9000和ISO14000体系认证证书已日益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然而,各个国家认可的体系认证证书未必就能在世界的其他国家得到承认。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而言,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UNCTAD)认识到为了保持国际贸易的畅通,应采取某种措施,实…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货运代理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货运代理业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贸易全球化范围的扩大,贸易运输已经成为维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正常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必由途径,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9日是“国际认可日”,也是国际认可界的节日。长期以来,按照WTO/TBT原则,各国认可机构在相关认可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努力促进和实现认证活动和结果的国际互认,减少或消除因认证而导致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代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也对在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国际认证认可界给予的慰问和热心捐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铁路工业是国内未来研究开发和科技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对计量的检测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计量机构的运行.要改革传统的模式,在同业的联合以及资源配置,市场商业理念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要结合铁路工业的实际特点,结合计量检测技术发展的同步需求,把握好时市场机遇;要进一步加快铁路工业的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着眼与铁路工厂的计量  相似文献   

20.
认证认可国际互认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减少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降低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方便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合格评定领域的国际互认体系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格评定认可国际体系对合格评定机构实施国家资格认可与监督,是各国对各类合格评定机构建立信心并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与通行做法。作为合格评定认可国际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三大国际组织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即: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审核员培训与注册协会(IATCA)。IAF、ILAC和IATCA这3个国际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