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规划建设的郑州地铁3号线1期工程穿过郑州二七塔临近区域,分析地铁列车振动对二七塔的动力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预测分析了15m、20m和25m3种埋深下地铁列车振动对二七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埋深条件下地铁振动引发的二七塔承重结构最大速度响应分别达到0.907 mm/s、0.747 mm/s和0.623 mm/s,超过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承重结构的容许振动速度.为确保二七塔建筑结构的安全,建议郑州地铁3号线1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二七塔临近区域采用不低于25 m的埋深并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来减弱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在地铁线路方案研究阶段快速评估待建线路地铁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大致影响,文章选取深圳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邻近的深大总医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布置的精密仪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类似工点大量实测和仿真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技术,在类比参数相似地段精密仪器敏感点开展振动测试,对比不同线站位方案对精密仪器的振动影响。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数值仿真分析法,解决传统方法需要较长时间和准确参数才能得到较精确的计算结果的问题,为线站位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振动预测方法,通过北京、上海、广州10条运营线路的环保验收调查报告和轨道减振性能测试评估报告提供的实测数据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车速、埋深及区段等工程条件下,若按交通干线两侧昼、夜间振动限值标准进行评价,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范围约20 m。地下线的振动影响主要取决于线路的线型、埋深,尤其与敏感点的距离、运行速度关系较大。地铁隧道上方5 m以内的建筑,环境振动无明显变化;5~20 m振动级衰减比较明显。正线区间比车场线及出、入段线敏感点的振动级高4~6 dB;出段线比入段线敏感点的振动级高2 dB左右。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做好轨道交通及其沿线用地规划。地下线路应合理选线,尤其要避免下穿环境敏感建筑;沿线规划控制应预留振动防护距离,在防护范围内不宜新建敏感建筑;对特殊敏感区段,可以考虑在夜间时段采取限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地铁9号线下穿武广高速铁路为工程案例,采用ABAQUS建立隧道-地层-路基三维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施加简化后的高速铁路列车振动荷载,研究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管片和螺栓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的增加管片最大主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埋深7 m时管片最大主应力最小,约为1.21 MPa;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拱底为受力最不利位置,且环向螺栓的最大主应力峰值远小于纵向螺栓;随着埋深增加拱底纵向连接螺栓的最大主应力峰值由30.35 MPa减小至13.86 MPa,远小于螺栓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5.
冯云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17--21
运用价值规划的方法,对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陈太路停车场的总平面布局方案进行研究,其功能范围包括轨道交通停车场和地块开发,探讨车辆基地开发的布置原则.经过分析研究,建议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厂房上盖建办公、商业或休闲设施,咽喉区上盖做绿化或建轻质结构的公共建筑,而住宅开发应离开场区,以减少噪声和振动对住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地铁12号线某明挖车站的出入口结构为背景,计算分析出入口结构顶板底埋深5m、9m和18m 3种条件下不同结构截面时的结构受力,分析大埋深对出入口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般埋深下的出入口结构不同,当结构埋深较大时,结构自重对受力影响相对较小,增加截面尺寸能够显著降低结构受力;在作对比分析时,引入正则弯矩概念,对不同埋深时结构正则弯矩与结构截面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对大埋深出入口结构截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内采用III型轨道减振器扣件、中量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以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3种减振措施的代表断面上,采用落锤法测量钢轨、轨枕、道床及隧道侧壁测点的振动时域信号,计算得到各断面上测点的传递函数,并评价分析了这3种减振措施的性能。选取对列车振动较敏感的轨道下穿居民小区路段进行地面振动测试,分析了地下列车运行对居民生活的振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轨道交通所采取的大埋深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减振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8.
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运营振动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影响为工程背景,运用傅里叶变换法和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列车-轨道结构连续弹性双层梁模型和大地-建筑物有限元模型。以Z振级和1/3倍频程加速度级为评价指标,仿真分析了列车竖向力和横向力共同作用与仅考虑竖向力作用对建筑物的不同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列车速度、隧道埋深、列车类型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列车竖向力和横向力共同作用下建筑物的振动响应比单独考虑竖向力约增加1 dB;地铁A型车比B型车约大0.5 dB;改变隧道埋深和速度对振动影响显著。建筑物楼层对高频衰减效果很明显,对低频则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勘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州地铁六号线西段溶洞高度、顶板埋深、顶板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洞高度差别较大,高度最大的溶洞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但高度较大溶洞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溶洞高度小于3 m.首见溶洞顶板埋深变化较大,最大埋深38.55 m,最小埋深7.8m,均位于沙贝—大坦沙区间.六号线西段首见溶洞顶板厚度最大达22.2 m,最小为0.2m,均位于浔峰岗—沙贝区间,岩溶属于强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大,在地铁设计和施工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南昌地铁1、2号线交汇于八一广场,形成上下交叠地铁线路。由于交叠线路的列车同时运行的组合情况较多且引起的环境振动比单线大,因此有必要在交叠线路设计阶段对具体工程进行环境振动分析。通过建立包含4孔交叠隧道的轨道-隧道-大地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列车荷载作用下大地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振动主要受埋深较浅的2号线影响;对2号线采取减振措施最为经济合理;交叠地铁线路列车同时运行时地面会出现多处振动加强区,均出现在线路交汇处和距线路中心40 m处附近。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和受益程度问题,对2002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际调查,通过分析车站周边楼盘价格与楼盘距车站距离的关系,得出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车站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以利用出行时间表述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的原理为基础,从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可达性角度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理论计算修正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与调查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修正模型,并得到了相关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型预制构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体中。在此大环境下,上海轨道交通尝试将双U异型节段连续梁桥形式运用到轨交建设中,17号线10标项目节段拼装连续梁桥,截面为U型与箱型结合的复合变截面形式,每座桥三跨一联,该节段梁采用短线法预制、悬臂平衡法进行拼装。本文主要介绍了双U箱型复合变截面节段梁桥节段拼装施工技术,从节段梁运输、拼装方式的选择,架桥机形式的选择及功能设计,悬臂平衡拼装线形控制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得了参建各方一致好评,该综合技术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软土地区地铁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基于环境振动分析预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实际工况下距线路不同距离上的不同楼层内地板的振动响应。模拟计算分析表明,距隧道中心线20 m、50 m、100 m 3种工况中,距隧道中心线20 m、50 m的建筑物内振动超过精密仪器对环境振动的要求限值,距隧道中心线100 m的建筑物内仍有振动超限的风险,软土地区距隧道中心线100 m范围内不宜放置精密仪器。  相似文献   

14.
津滨轻轨9号线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骨干轨道线路,对天津市双城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依托天津市轨道交通AFC票务数据,整理分析津滨轻轨9号线的现状客流特征,包括其客流增长规律和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津滨轻轨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对城区客流服务的增强等内容.基于客流特征,研究分析津滨轻轨现状和规划...  相似文献   

15.
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其中70%线路为高架段,而大部分高架段采用汽车吊架设PC轨道梁。通过对架设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架梁过程中的占道施工和PC梁吊装为重大危险源。利用某学者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数学模型中的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价,重点对PC梁吊装中的重大危险源提出安全技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满足安全要求的起重机、起吊危险源控制措施、PC梁定位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这些安全技术措施,已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11 000榀PC轨道梁架设,并为韩国大邱地铁3号线PC梁架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车辆乘客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并简述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车辆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全焊接铝合金型材结构的车体。文章介绍了其设计过程、计算机模拟计算、样车生产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车体设计满足技术条件,很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土建工程盾构区间块石密集,对盾构施工有较大影响,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开展,采用以弹性波CT检测为主,地质钻探为辅进行块石探测。对于小直径(1.5 m以下)块石优先采取旋挖钻对块石冲击破碎进行预处理,大直径块石采用冲击钻孔破碎、开挖竖井方式将块石掏取出来,若冲击破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则采用深孔爆破等方法处理,块石地面预处理过程中如有未发现的块石,采用盾构机破岩直接通过;根据详勘及补勘结果,采用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掘进,选用国产刀具,刀盘装配全盘滚刀用于破碎块石,考虑到刀盘开口率及其地层因素,滚刀间距控制在100 mm,严格控制盾构机在块石地段掘进时的盾构参数。实践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车辆车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及亮点,分析了车门控制的功能特点,描述了车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在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交汇,设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2号线和3号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从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轨道交通长沙南站站车站布局型式进行方案研究,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