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作用机理与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会给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带来巨大的开发利益。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引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区域内的土地和不动产增值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利益发生、扩散和转移的作用过程,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利益最终归属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影响范围进行研究,根据出行可达性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的初步计算模型,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各车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试算;同时,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站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此外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周边房地产的增值。从家庭交通费用和住房费用的相互关系角度考察了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影响。结合广义交通成本理论和投资收益原理对其增值效应进行了量化估算。提出了预评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地铁13号线车站附近楼盘的增值进行了估算,得到定量的数据,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还原方法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叶霞飞  蔡蔚 《铁道学报》2002,24(1):97-103
从理论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受益对象,并通过案例分析各受益主体的受益情况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地价(或房产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定量计算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基于资产价值法的城市近郊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利益的计算方法,并初步建立相应的定量计算模型。最后,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还原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东京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对住宅地价的影响,针对兴趣点对地价的影响程度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量化研究,并利用修正地价确定了车站影响范围及地价增值.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可达性提高的量化方法.以东京轨道交通中央线上能够判断地价增值的车站周围地价点为例,对可达性提高与住宅地价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轨道交通对住宅地价增值的作用与可达性提高呈正相关关系,与接驳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易欣 《中国铁路》2011,(10):71-75
综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结合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规划图、南昌城市发展现状及房地产开发特点,运用改进可达性理论模型分析增值的影响范围,根据特征价格模型对沿线房地产增值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如何将这种外部效益实现部分返还的方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衔接过街设施的费用和效益因素,建立过街设施方案评价模型,并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评价模型进行了标定.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赤峰路站1号出入口过街设施为例,评价模型的计算表明,该处应设置过街地道.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了东京、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设置情况,总结了东京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在数量、分布范围等方面的基本特征。通过比较可知,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数量显著低于东京同类轨道交通车站。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少于5个的车站比例为85.42%,远高于东京轨道交通车站的56.42%。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布局规划的总体原则、研究范围、基准方案和备选结点形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规划布局合理方案的搜索模型。基于C#语言实现了搜索算法,并通过计算案例证实了本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日益加快,沿线房地产价格所受影响也日渐明显.为了分析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程度及规律,以上海轨道交通1、2、3号线为例,分析了沿线房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某些特殊地区由于房价受到区域文化、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影响很弱;但排除个别异常值后,轨道交通对邻近站点房产的价格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即离轨道站点越近房价越高,并且越远离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人口再分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再分布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了轨道交通的具体影响范围,影响力度,以及在城市不同区域对人口再分布作用的差异。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另对城市中心区、外围区和郊区发展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城市不同区位人口的作用也存在差别。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人口数量的变化程度证实了轨道交通对其沿线要素的影响所遵循的"廊道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设计,其型式的选用不仅直接决定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居民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在介绍车站选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标准高架车站的设计过程,分析了沿线环境特点;通过对高架车站两种主要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系统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应采用岛式站台.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西北端终点城北站距太仓市陆渡镇仅6.5 km.11号线若延伸至太仓,将有力推动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并使太仓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配角,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和世博圈成员之一;也可满足上海打造人文轨道交通的需要,增强上海的辐射、服务功能,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目前,太仓已具有全方位接轨上海的坚实基础.延伸6.5 km线路,即可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谓事半功倍.建议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至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厦门快速公交系统1号线岛内段是国内第一条土建预留升级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条件的BRT.本文阐述BRT 1号线选择预留升级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研究过程及方案,为今后其它城市预留升级轨道交通的BRT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厦门BRT 1号线选择升级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应根据客流预测成果、BRT和URT两种系统的客运能力,决定BRT是否要升级URT以及如果要升级,升级何种运量的URT;根据交通组织、地质条件、用地条件、拆迁难易程度、项目时间要求、景观、投资等因素选择采用地下、地面、还是高架形式;综合考虑各种形式的URT的技术指标和项目建设条件选择适宜的轨道交通预留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简述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车辆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车辆的牵引方式和系统结构,并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蓄电池牵引集成技术及其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车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站点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区位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站点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的客流特征.指出:客流出行目的分布与站点周围用地性质有关;客流到站方式与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水平有密切关系;站点换乘设施的布局应结合区域客流的实际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国内地铁车辆客室内藏门门槛典型结构,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的实际结构,在对多种门槛进行分析后,从设计上对门槛进行结构改进,很好地满足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客室内藏门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技术下的ATC模式以及针对工程项目制定的运营辅助手段———后退模式,并讨论了一期工程中运营的故障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拟修建的长春轨道交通7号线,下穿某精密仪器厂区(最小水平距离50 m,区间覆土为16.5 m),运营车辆对邻近内部压力机等精密仪器场区产生振动影响。通过测试分析长春轨道交通1、2号线相似断面的振动传播规律,预测了长春轨道交通7号线对沿线精密仪器场区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一致情况下,不同埋深条件下,行车振动加速度影响随着埋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敏感目标处的振动响应满足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0.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对有关规划依据、规划目标、发展模式、远期和远景规划的关系、交通疏导型(SOD)和规划引导型(FOD)线路、多种交通方式衔接与交通一体化规划、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做好规划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