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地铁施工对北京市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地铁四号、五号、十号线及奥运支线总长近100km的地铁线路均要求在2008年前建成通车,多条地铁线路同期施工必然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等造成较大的影响.文章根据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有关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三号线与地铁一号线在体育西路站形成立体交叉,三号线的地下三层车站结构穿越一号线的地下二层车站结构.实施此项工程既要确保一号线的安全、正常运营,又要确保三号线车站施工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采用不同节点结构形式对既有一号线体育西路站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建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站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初期支护距3号线底板结构仅0.4 m,在不影响既有地铁3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施工难度极大。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新建线路下穿施工全过程,制定针对性措施:采用非爆破机械开挖减小震动;加强超前支护和及时支护封闭成环,控制沉降;自动化监测快速反馈3号线结构变形信息以指导现场施工。通过现场技术手段和安全管控手段,下穿施工期间3号线隧道结构最大沉降仅2.11 mm,道床最大沉降仅1.55 m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施工期间未对地铁3号线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相关工程经验可为今后小净距、小角度、长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地铁2号线为例,介绍了地铁车的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内容,并与地铁1号线车站相比较,论述两者在本专业设计上的差异,供设计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5.
邢君 《人民交通》2021,(19):44-45
40年来,北京地铁从最初的"一线一圈"逐步编织成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络.目前,北京地铁线路运营服务设备存在着部分型号、操作不同、标准不一的情况,增加了现场使用难度,与实际需求存有差距.本文提出服务地铁线路的人机界面需求标准应遵循人性化、易识别、功能设备规范、技术参数及配置标准留有一定冗余度原则,然后针对于地铁线路两类常用人机界面设备,地铁监控运营设备、车站乘客服务及票务设备的人机界面需求标准进行探讨.通过现有北京地铁线路8号线、10号线人机界面设备进行论证,提出标识统一、功能一致、安全便捷、易于操作识别等原则,同时在人机界面设备分层设计、故障警示、功能升级、远期预留等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交通科技》2011,(9):I0003-I0003
2011年8月6日,经过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1个月的艰苦攻关,被誉为“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的武汉地铁2号线右线工程顺利贯通,成为中国第一条成功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  相似文献   

7.
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从地铁2号线隧道上方2.6m左右的位置斜穿通过,土体开挖深度达到6.3m,卸载超过11t,对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影响较大,施工难度大和施工风险较高。根据地铁保护要求,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对此做了深入的工作,使工程顺利完成,确保了地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网络话题     
随着大运会临近,深圳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于6月底相继开通。深圳成为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地铁开通后,诸多深圳市民抢先体验了一把,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无论是何种评价,都寄托了深圳市民对地铁带来的便利生活的美好期望。比深圳地铁速度高出多倍的京沪高铁终于开通了,网友们有话要说,媒体有料要爆,惊喜与挑战并存,鲜花与砖头起飞,京沪高铁的一举一动已在全民视野内。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广州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主要难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或应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铁三号线区间工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论述了地铁区间隧道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的适用条件,并结合广州地铁一、二号线的经验对几种工法作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区间工法选择的控制因素和区间工法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地裂缝活动的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活动特征。基于各条地裂缝与地铁三号线斜交的夹角θ、地裂缝倾角β以及各条地裂缝最大垂直位错量H,计算确定了地铁三号线穿越各条地裂缝地段的结构设计预留位移量,包括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轴向位移。同时,通过地裂缝影响带宽度和隧道与地裂缝的夹角θ,获取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纵向设防长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三号线及未来其他线路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铁工程抗震问题已成为城市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在该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独立的地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文章论述和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结构的破坏情况和工程处理措施,提出了对地铁结构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的一些认识,可为国内外地铁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昌地铁1、3号线中山路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1号线采用岛式、侧式及同向侧式站台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和比选,决定采用1号线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3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的岛一侧“十”字两点换乘方案。同时,对如何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为营造系统而有序的商业氛围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与地铁1号线隧道交叉段地层移动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一些保护技术措施,包括盾构施工参数的优化匹配技术,信息化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中国大陆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铁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1号线,在随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仅有北京和天津拥有3条、长度不足50公里的地铁线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纷纷修建或规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以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和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为标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铁大石-汉溪区间盾构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广州市地铁三号线大石站(南)-汉溪站-市桥站(北)区间盾构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利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关键施工技术,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11今年北京市将新开工建设地铁7号线和14号线,加上在建的4号线等7条线路以及今年将竣工的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和轨道交通机场线,2008年北京市同时建设的轨道交通线创纪录地达到11条、270公里。  相似文献   

18.
地铁由于其环境封闭性和人流密集性,随时面临着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为了保证地铁应急处置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后果,提高地铁应急保障指挥水平成为重要任务。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地铁线路众多,人流密度大,可以作为地铁应急保障指挥研究的典型例子。结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目前的运营情况和安全形势,提炼出一套适合北京地铁10号线应急指挥策略,进而为其他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下应急指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深圳地铁1号线前海湾车辆段和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调研和实测,对比其采取的减振降噪措施并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减振与降噪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车辆段减振降噪相应的措施,使列车运行的振动和噪声不对上盖物业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5-6
2010年9月10日,由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市政总公司")承建的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区间隧道实现了全线贯通,标志着市政总公司在地铁施工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创造了新业绩。市政总公司成为深圳唯一一家成功掌握盾构施工技术的市属企业,也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掌握了此项施工技术的本土企业。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共四站三区间,由中铁隧道集团和市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