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1年,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将为船舶、航运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该文首先分析了上海航运金融服务现状,分别介绍了传统的船舶融资方式与新型的船舶融资方式,其次进一步分析船舶基金的三种国际典型模式,最后结合中国船舶产业基金,分析了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问题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研究航运金融服务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船舶基金、航运衍生品等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给予政策优惠,突破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题;扶持航运金融租赁服务,解决美元融资问题;完善上海保险服务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规范航运衍生品交易,提升国际影响力;发挥政策优势,探索业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袁媛 《水运管理》2011,33(5):15-16,19
从船舶类产业基金运营的实际操作出发,探讨其对于产业联动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各参与主体的具体分析,认为借助船舶类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造船、航运、物流等实体经济的相关产业与金融企业在基金运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展开密切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解决资金层面的融资平台、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可在业务发展的层面提升基金操作的专业度,并就具体操作环节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化》2011,(3):23-23
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注册成立并落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这标志着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资金募集、投资运行的主体得以确立,推进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上海航运产业基金是首支国家层面的航运领域专业基金。为募集和管理该基金,国泰君安创新投资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快速陷入低谷,银行业紧缩银根,船舶融资难问题显现.航运市场的长期低迷,使得航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现金流吃紧的问题,而融资租赁业务在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同时并不会导致负债率上升.目前,在金融危机和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融资租赁正成为船舶融资的主流渠道之一.中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应运而起,迎来一波发展高潮,上海等多个自贸区的成立,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广发期货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担纲的“航运金融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在渐次吹来的航运金融之风里,从上半年交通银行组建成立国内第一家融资租赁单船公司,到即将宣告诞生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人们分明已经感觉到,航运金融正在成为一个崭新的角色,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开始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更好地支持中小航运企业做大做强,采用境内外对标研究的方法,综合借鉴境内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运作模式,提出适合我国中小航运企业发展的资金池框架,并提出保障资金池规范运作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构建政府、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等多体系融合的中小航运企业信用担保模式是破解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缺口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增强我国航运企业多元化市场主体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7月16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广发期货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担纲的“航运金融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在渐次吹来的航运金融之风里,从上半年交通银行组建成立国内第一家融资租赁单船公司,到即将宣告诞生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人们分明已经感觉到,航运金融正在成为一个崭新的角色,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开始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9.
航运产业基金为航企插上腾飞翅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运产业基金和产融结合是大型航运企业增强竞争实力、提升产业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航运产业基金的意义、运作情况、存在问题等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3月25日,时值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意见两周年,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的6个重大项目--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沪港航运研发与交流中心、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在沪揭牌;国家级上海船员评估中心落户、上海航交所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战略合作、虹口区人民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合作备忘录在沪签约.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出席仪式并揭牌.  相似文献   

11.
康锐 《航海》2011,(3):14-18
设立航运产业基金相当于政府间接入市,通过政府引导或参与资金配置以实施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由于并非市场内生,航运产业基金在资金进出、运营等多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障碍,产业政策实施因此不能尽如预期.克服制度障碍目前进展缓慢,政府不妨从培育航运金融市场、引入新的航运金融产品等方面着手发展航运产业,新加坡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多层次资本市...  相似文献   

12.
徐华 《中国船检》2013,(10):68-70
随着银行贷款在航运融资中的退避三舍,航运产业基金逐渐成为船舶融资的外援。然而,资金市场向来纷繁复杂,航运下行五年,危机冲击了整个航运基金业,德国老牌KG航运基金溃不成军、无力抄底,而场外基金却可在低谷突然发力,斩获良多,机会与风险如影随行,那么,如何抓住机会,又将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才能踏准市场的节拍?  相似文献   

13.
为调动民营经济投资上海航运产业的积极性,从民营经济在上海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上海民营企业投资上海航运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缩小与国外的税收差异;改善船舶登记工作;提升对航运总部经济的高端服务能力;鼓励民营经济进入航运高端领域;在上海成立中国中小船舶所有人保赔协会总部;发展单项租赁业务;出台吸引航运人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继红  真虹 《水运管理》2009,31(5):18-21
为解决软环境的薄弱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纵深发展的制约问题,在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环境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软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完善港口集疏运方式;积极建设和发展洋山港区,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区域统一港航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机构重组。同时,提出航运人才、航运产业集群、港航科技和航运文化等政策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3月25日,时值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意见两周年,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的6个重大项目——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沪港航运研发与交流中心、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在沪揭牌;国家级上海船员评估中心落户、上海航交所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6.
《天津航海》2014,(3):15-15
<正>继2012年10月底《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一册发布后,7月28日,以船舶融资租赁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二分册在上海首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此次推出的"标准船舶融资租赁合同(上海格式)"属业内首例,以两大"首创"填补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空白。首先,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规范船舶融资租赁专业合同文本。其次,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融资租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化》2012,23(12):29-29
2012年12月5—6日,第四届航运金融服务国际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主办,来自国内外的航运金融专业人士、政府官员等就如何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软环境建设、当前航运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航运融资渠道和融资服务多元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8.
行业信息     
《船艇》2006,(12)
投资基金有望成为船舶融资工具据悉,目前《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草稿已经完成,随着新法案的出台,国内产业基金将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随着远洋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国内运输巨头纷纷加速企业扩张,为提高运力纷纷购入大型干散货船和大型油轮。但由于航运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对航运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为主)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在此情况下,船舶行业投资基金将应运而生。分析认为,银行可以凭借其经营网点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船舶投资基金,这将是银行业务重心转移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简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进程及船舶工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从船舶融资业务、国际航运主业发展、港口基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进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及邮船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船舶工业发展提出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懿 《水运管理》2011,33(6):34-36,39
为推动上海航运业发展,从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背景,认为航运保险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完善航运保险业的机制,增强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竞争力,才能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顺利建设。应通过如下措施加快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完善航运保险市场体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我国航运保险公司的运营能力;加强航运保险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