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船舶完整稳性及抗沉性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根据时域脉冲反射测量(TDR)技术设计的高精度液位测量仪,实时测出船舶在破损状态下首尾吃水值,能够动态计算该破损状态下的船舶浮态及稳性参数;此时若受到定值阵风横向作用下,也可以实时进行稳性衡准,在稳性不满足时给出最优调整方案,以此保证船舶的实时航行安全。该系统结构严谨,测量精度高,计算结果可实时视屏输出,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2.
船舶稳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镛 《上海造船》2003,(1):15-17,24
综述了近年来船舶完整稳性及破舱稳性的研究概况,包括在恶劣海况下的船舶倾覆模式,以及船舶倾覆的模型试验方法和数值计算模型。还简述了船舶稳性实时监控装置研制概况,并提出今后船舶稳性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破损稳性计算的起因SOLAS公约第Ⅱ-1章B-1部分第25-8条明确要求,船舶除应符合完整稳性外,还应符合破损稳性,备有满足第25-1条至25-6条要求的最小营运初稳性高度对吃水的关系曲线。可以发现,吃水增加时,破损稳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船舶坐滩搁浅情况下稳性变化的规律 ,讨论由于潮位的下降而出现负初稳性时 ,临界吃水的计算方法 ,分析一般船型的船舶可能处于负稳性的现象 ,提出搁浅后脱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和其它类型船相比,半潜船的工况更复杂,船舶型线和用途也很特殊,使得稳性问题成为设计中一个重大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类船舶的稳性规范,对该类船型开展稳性研究很有必要。通过1艘改装半潜船的稳性计算,发现航行状态下半潜船稳性特征与江船类似。而在下潜状态下,稳性随吃水增加而有所好转,在货物甲板出入水时稳性最差,此时可以采用纵倾来改善稳性。同时建立了依据完整稳性的船舶装载能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鉴于船体形状与船舶静稳性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了船型尺度与静稳性曲线特征关系的正交试验。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了货船形状特点对静稳性曲线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为货船在方案设计阶段的静稳性评估提供直观结论。正交试验方法得出,吃水型深比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船舶稳性实时计算技术研究船舶实时状态三维模型数字化算法用于快速计算船舶的大倾角稳性、破舱稳性和平衡浮态。参考遗传算法研究船舶破损智能扶正方案生成算法来实现智能生成扶正方案功能。然后运用上述两种核心算法设计船舶破损智能扶正系统软件,为船舶在突发破损事故时提供一套包含压载水调拨措施与步骤建议的智能扶正方案,提高船舶破损事故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型集装箱船舶离港时,根据港口码头提供的装载数据经配载仪计算的船舶稳性报告中的吃水(以下简称计算吃水)与实际观测的离港吃水(以下简称实际吃水)间总是存在不小的误差。船舶大副根据经验在计算艏艉吃水时分别加上某一数值(对某一船舶来说相对固定,但艏艉吃水的增加值通常不同,为10~50 cm)后,计算吃水与实际吃水基  相似文献   

9.
应用随机稳性理论,研究建立舰船稳性监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时数值分析和自适应识别技术处理舰船横摇运动的水动力系数,提出舰船动稳性衡准指标,进行舰船在风浪中稳性的实时计算及预报研究.通过算例,说明应用随机风浪中航行舰船的动稳性预报方法,可以估算舰船的稳性储备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船舶装载与稳性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用于中小型船舶在随机风浪中装载和动稳性参数预报与检测,实时反映船舶抵抗风浪及保障安全航行能力的船舶配载与稳性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其相关仪器在液位测量,船舶动态参数测量,船舶配装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舰船高纬海区航行时磁罗经指北力减弱,指向精度降低的问题,将船舶在白令海至北极东北航道实测的磁罗经指向数据与高精度GPS光纤罗经指向数据对比,分析舰船磁罗经在北极高纬地区指向的稳定性和自差变化特性,构建误差拟合曲线并基于拟合参数建立北极高纬海区磁罗经指向误差补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误差补偿,磁罗经在北极高纬海区的...  相似文献   

12.
俞恒毅  王渤 《船舶工程》2017,39(S1):30-31
针对大型穿浪内倾船型的波浪中航行性能,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切片方法,分析六级海况下的船体纵摇、升沉运动的时历曲线,获取不同船长、波长比下的运动响应函数,通过对比计算和试验数据,发现针对该船型,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开发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使海上受损舰船得到良好的扶正效果,对若干压载水舱注入水或排出水,使舰船具有良好的浮态与稳性,这对于提高舰船的安全性和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海上舰船的实际破损情况,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破损进水舰船的优化扶正措施方案的计算方法;采用符号编码的方式,在GA算法中,通过在进化的不同阶段,设置自适应的交叉及变异概率,提高进化速度,便于找到全局最优解,并编程实现,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对于舰船破舱进水的扶正优化是有效的。通过对实船破舱扶正措施的优化并与传统方法的优化结果对比,证明了用GA优化破损舰船扶正措施的先进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三体船横摇惯性半径的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体船的研究与应用极大地推进了高速船舶的发展.对三体船耐波性研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确定其横摇惯性半径,以计算船舶的横摇周期等.由于三体船的特殊结构,横摇惯性半径的确定方法与单体船型有所不同.在三体梁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拟合与修正,找到了三体船横摇惯性半径计算的相关参数,得出三体船惯性半径的估算公式,并通...  相似文献   

15.
船舶动稳性性能对于确保恶劣海况下的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极地破冰船需要经过较长航程的敞水航行才能顺利到达极地冰区,为了评估极地破冰船型在敞水中动稳性的安全水平并为未来新船型的开发积累经验,采用国际海事组织(IMO)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中的薄弱性衡准方法对两个不同尺度的概念设计方案分别开展了动稳性敏感性评估。研究表明,现有概念设计方案对于参数横摇和过度加速度失效模式表现出了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分析诱发敏感性的船型设计参数,指出了未来开展进一步优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蒸发波导探测与雷达超视距一致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出现概率较高的蒸发波导实现舰船雷达、通信等电子系统进行超视距探测和信号传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检验蒸发波导的出现与雷达超视距探测的相互关系,采用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的大气波导测试仪在海面上空进行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同时也利用海岸上的雷达进行探测.实测结果表明,当雷达的工作区域出现蒸发波导时,雷达能够实现超视距探测,且随着蒸发波导的强度不同,雷达探测信号的强度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证明了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与雷达信号实现超视距传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徐云成  俞孟蕻  袁伟 《船舶工程》2017,39(12):56-59
由于动力定位对船舶的推进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采用动态性能更好的电力推进方式已经成为了动力定位船舶的优先选择。对于电力推进船舶来说,推进器是其最大的负载,以起重船为研究对象,除了推进器以外,船上还有起重机和绞锚车等大功率负载。当船上其他大功率负载突然启动或者工作在风浪较大的环境时,会造成整个船舶电网功率波动较大,影响整个船舶电网的稳定性。文章提出自适应组合推力偏置结合功率管理分配方法,当船舶电网功率波动较大时,释放偏置的推力,降低整个船舶电网的功率波动,有助于增强电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徐强  杨钢  陈婷 《船舶工程》2021,43(1):67-73
针对新型舰艇出海试验存在成本较大、信息采集不便、过程不可控、不安全等问题,开发设计了实验室摇摆驱动系统,该系统具有模拟舰艇摇摆运动的功能,为我国新型舰艇摇摆试验提供了试验平台。介绍舰艇模拟舱段摇摆运动分析与驱动机理,同时,完成液压马达驱动装置的结构和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舱段的加载摇摆,完成舰艇执行高海情任务的模拟,为保障舰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胡光波  周勇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6):91-94,101
为了在虚拟海洋环境中模拟真实的舰船尾流效果,建立了舰船尾流视景仿真系统,并给出了舰船尾流的基本模型。该系统在MFC应用程序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线程技术,并结合Vega Prime的海洋模块真实地模拟了舰船尾流随舰船速度和时间的动态变化效果。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此虚拟视景系统平台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不仅节约了研究经费,同时获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为下一步海上虚拟对抗视景平台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航行船舶在波浪中响应长期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在运营中遭遇恶劣海况时结构可能会发生破坏,从而对船舶在海上航行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对航行船舶结构安全性的实时监测与评估是船舶设计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对船体结构的研究、设计和标准制定以及航行操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研发成功的一套航行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长期监测系统(LOTEMS)及其在实船航行中的长期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该系统能对船体结构的总纵强度和局部强度、船舶6个自由度的运动模态以及船舶的加速度进行实时的跟踪测量和分析,可为船舶结构安全状态提供必要的警示信息,以便为船舶操作人员航行决策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