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十五"期间,福建省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以福建省9个地市的"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提取了各地市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找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为地市间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地区间差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1,66(8):235-240
针对区域公路网规划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问题,以产业结构重点突出的青海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公路网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关系分析。根据青海省发展现状以5年为研究时段,建立了青海省融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指标的公路密度与经济发展空间依赖关系规律模型。研究表明:规律模型可描述87%青海省公路网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预测;通过对青海省研究起始年份2014年与研究就近年份2018年的空间依赖偏好指数进行计算,青海省公路网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偏好依赖性;规律模型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公路网建设需求预测,为研究区域新建公路预可研决策工作提供支持,简化公路建设前期预可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8)
道路网密度的研究有助于区域交通规划的制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贵州省88个县(区)为研究单元,以总道路网密度和加权道路网密度为主要指标,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贵州省农村"组组通"背景下道路网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道路网密度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总道路网密度的平均值为0.702km/km~2,加权道路网密度的平均值为0.060km/km~2,省内各县(区)的道路密度差异较大,道路网空间分布不平衡;(2)贵州省各县(区)路网密度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3)贵州省道路网密度与人口密度、GDP密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省181个县域1996~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①,通过构建空间马尔可夫链矩阵,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趋同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GDP差距也较大。从2011年度数据来看,天津最高为13392美元,而贵州最低仅为2495美元,不足天津的1/5。以全国人均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别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潜力的研究依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参照国际上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等角度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与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做了静态和动态的比较分析,寻找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力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能准确地评价经济运行成效,被广泛运用于产业结构演进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研究。本文拟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探究西宁市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化内涵出发,基于人口城市化、经济产业结构城市化、居民生活城市化和地域环境城市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聚类综合评判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借助GIS技术手段,将城市化差异反映在空间区域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17地市的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简要地提出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区域,选取区域经济实力和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基于ArcGIS对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实力和主体功能区划进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17个地市区域经济实力和主体功能区划的综合排名,最后对其进行叠加分析,重建地理实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基本原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公路旅客承载能力、货物承载能力、需求潜力和经济支撑等四个方面对珠三角、粤东西北四大区域和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公路运输与经济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研究了当前条件下的公路运输承载能力和潜在需求及公路运输的供求平衡情况,可为广东区域及各地市公路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省1978-2004年的人均GDP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样本,通过金融相关比率与安徽人均GDP指数两个指标,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以下结论(1)安徽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安徽省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运输需求函数的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滨  周伟 《公路》2012,(1):136-138
区域高速公路网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预测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引入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人均GDP、人口密度为参数构建运输需求函数,基于运输需求函数构建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模型能以简单的因素分析基础,对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进行预测,为区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前提。但目前对于两者的研究多定位于交通运输发展是否拉动和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非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研究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与本质含义,然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反映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性的7个代表区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和反映交通运输规模、交通运输结构、交通运输发展性的7个代表交通运输系统的评价指标,形成了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找出了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的主因子,利用这些因子构建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动态协同发展评价模型与静态协同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客观地计算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能够直观地反映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最后,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新疆为例对新疆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协同度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大对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区域之间的通达性,促使两系统协同发展,以及加强疆内交通运输网络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SS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希望能为制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21,66(9):273-278
为分析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基于2011年~2017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公路交通发展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公路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测度和时空演化特性分析。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2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表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利用差异指数模型测度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差异,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黑龙江省市域尺度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指数值均不大,且一直呈缩小趋势;相对差异指数变化方向基本一致,相对差异不断缩小;黑龙江省市域尺度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网规模是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中重要的指标。在分析山东省社会经济及高速公路网现状基础上,运用了改进的国土系数法、连通度法、类比法、时间序列法4种模型,系统分析了高速公路网与人口、人均GDP、高速公路系数等因素的关系,合理预测了未来山东省高速公路网规模。  相似文献   

17.
程丽  韩美  郝真  孙芳玲 《中国电动车》2009,(10):87-88,86
本文分别计算了山东省各地市水资源的相对人口和相对经济承载力及承载强度,并应用ArcGIS软件将经济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关联分析,以研究人口和经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各地市水资源的富缺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于婧  冯莎  郭珊珊 《中国电动车》2010,(12):31-31,30
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而支撑交通运行的交通基础设施,则既是一个地区经济生活顺利运行的基础工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道路建设的规模,质量和建成后所产生的效益。本文选用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索武汉市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高度的正向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46,可见武汉市道路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由此能给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文浩  李民  谯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0):115-116,121
道路交通安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采用了上海市、广东省、吉林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地区的数据,通过对比可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GDP、人均GDP和公路通车里程、公路运输量等经济指标来建立它们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杨斌  阳勇 《中国电动车》2008,(11):99-100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及区域能力的分析,探寻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基于知识管理这一系统的方法,研究提升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力,推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