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广东省内43座高速公路隧道技术参数及路面结构形式,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 SCRIM)对隧道的进出口段进行抗滑性能检测,并对隧道进出口段横向力系数分布和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湿热地区隧道路面结构选型和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对广东省83座隧道的工作环境、路面类型、路面横向力系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相对沥青路面,隧道内水泥路面的横向力系数衰减更快;隧道越长、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越快。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原因主要与隧道内的特殊环境有关,同时与交通量、施工质量、原材料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抗滑性能不足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改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从处治前后路面抗滑性能提升情况来看,Novachip技术效果最好,处治后路面横向力系数SFC提升均值为50.4;水冲洗措施效果最差,路面抗滑性能几乎没有增长。从处治后的路面横向力系数SFC来看:NovachipMRSGAC-16HOG纹理化UTAC-10精铣刨技术水冲洗。  相似文献   

4.
介绍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改善措施,并对典型路段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改善前后的路面横向力系数SFC进行了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ovachip超薄磨耗层罩面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提升幅度较大,且使用效果良好,因此,Novachip超薄磨耗层罩面是改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铣刨工艺对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对四川省内两条高速公路的典型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前后抗滑性能跟踪检测,分析了用水量、刻槽工艺对横向力系数的影响,以及铣刨工艺对抗滑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用水量、刻槽工艺对横向力系数无明显影响;与精铣刨相比,常规铣刨对抗滑性能改善效果更明显;铣刨后,随运营时间增长,抗滑性能不断衰减。  相似文献   

6.
2007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中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评定路面的抗滑性能,其是以评定单元内路面横向力系数算术平均值为唯一自变量指数函数,未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评定结果的保证率不明确。因此,提出了一种根据路面横向力系数代表值计算路面抗滑性能指数的评定方法,这种修正的评定方法更全面地反映了评定单元内路面横向力系数的总体水平,评定结果具有可靠的保证率。  相似文献   

7.
路面抗滑性能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规范采用横向力系数(SFC)作为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检测指标,因此横向力系数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SCRIM)的组成、测试原理以及规范规定的测试结果修正方法,提出了我国现有规范所规定的SCRIM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的适用性,有效地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结合实体路段检测,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方法和激光构造深度测试方法分别进行测试,比较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劣;通过研究成果调查及实体道路测试数据分析,对横向力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横向力系数和构造深度均可以准确地评价路面抗滑性能,但应用范围有所差异;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进行跟踪调查,基于高速公路隧道内事故情况,阐述了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的关联性,分析了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机理,并结合工程实践,比较了多种改善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措施的优缺点,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SMA-13路面早期抗滑性能不佳的现象,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实体检测,发现大构造路面不能提供良好的早期抗滑性能检测值。基于撒布磨耗料的原理,提出了两种改善SMA路面早期抗滑性能的方法,确定磨耗料粒径为2.36~4.75 mm,撒布量为0.82 kg/m2,验证了方法的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小幅提高摆式抗滑系数,方法2改善保证率更高;方法 1实施后动态摩擦系数、横向力系数提升10%、13.2%,横向力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方法 2使动态摩擦系数、横向力系数上升73.2%、77.8%;两种方法均使构造深度降低,但仍维持在0.8 mm以上,认为构造深度并非越大越好,宜设置上限以保证初始抗滑性能。两种方法对路面长期抗滑性能的影响还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艳聪  周新星 《公路》2021,(2):297-299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行车安全,抗滑能力恢复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铣刨刻槽、HOG表面纹理化技术、铝矾土抗滑表层等3种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隧道噪声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行车环境的隧道噪声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现场测量的大量隧道噪声调查结果,对隧道内噪声的来源及隧道内噪声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隧道内车内噪声与隧道外车内噪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隧道内噪声比隧道外高很多,隧道内车内噪声比隧道外车内噪声也高很多。通过理论公式对隧道内衬吸声材料的降噪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内衬吸声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噪声。最后提出了对隧道内路面结构选择的一些建议,尤其是两种低噪声路面OGFC和SM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路面表层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病害也逐步增多,其中尤以裂缝与坑槽病害显得较为严重。为了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防止路面病害的加速发展,保障行车安全,不仅要对已形成的裂缝与坑槽病害进行修补外,还应对路面表层进行适当养护。以新台高速公路为例,采用抗滑表处封层技术对表层路面性能进行修复养护,并对施工后三个时间段的表观质量、渗水系数、平整度、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等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隧道内环境封闭路面亮度低,某些照明不足或未设置照明系统的隧道路面行车安全隐患大.明色降噪微表处罩面技术是一种显著提高隧道路面明亮程度改善行车条件的预防性养护方法,它可以提高隧道路面明亮程度以及抗滑性能,同时使用安全节能环保,施工方便.隧道路面通过明色降噪微表处罩面,可以增加隧道内部亮度,提高可视性,有利于行车安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悬臂式抗滑桩在承受较大的滑坡推力时,桩体变形往往过大,且桩身内力分布也不均匀。若将抗滑桩按弧形布置,各桩桩顶用连系梁连接,两侧布设截面较大的抗滑桩,则组成了一种空间拱形抗滑支挡结构,即弧形排列抗滑桩支挡结构。该新型抗滑支挡结构由抗滑桩、连系梁和拱脚抗滑桩共同承担滑坡推力,克服了由桩体单一承受滑坡推力的弱点。对连系梁和抗滑桩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可计算出连系梁和抗滑桩的内力及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弧形排列抗滑桩支挡结构能够较好地约束桩体的变形,充分发挥了连系梁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由于结构特殊性,导致其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路段.适宜的隧道景观可以有效缓解驾驶人的不适心理,合理的隧道洞口景观还能缓和行车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由于缺乏成熟的设计体系和详细的行业规范,隧道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效果把控困难.目前部分设计未充分考虑驾驶特性,使隧道景观在行车安全方面的作用未...  相似文献   

18.
王滔  王民  彭祝涛  肖丽 《隧道建设》2020,40(Z1):429-435
为解决我国沉管隧道沥青路面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以文献查阅、交流问询、实地观察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韩国釜山海底隧道等国内外12座沉管隧道沥青路面服役现状进行调研,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沉管隧道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并不突出,路面最低温度比区域自然环境最低气温高约6 ℃,最高温度与区域自然环境最高气温相当,服役温度通常不超过40 ℃; 2)裂缝是沉管隧道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沉管隧道管节和节段接缝处是沥青路面受力的薄弱环节,易开裂破损; 3)存在路面平整度较差、抗滑性能衰减突出、隧道口易形成坑槽病害等问题; 4)对于新建沉管隧道,宜根据隧道结构条件、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力学分析,对节段和管节接缝处沥青路面进行细部设计; 5)对于沉管隧道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公称粒径的SMA以及耐磨性能更优的集料; 6)对于隧道口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水侵害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雾封层技术降低了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所带来的抗滑不足问题,开展了超薄封层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针对超薄封层原材料的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相关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合比设计。依托GH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项目进行实体工程验证,并对超薄封层路段使用性能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超薄封层材料可快速恢复路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与抗渗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落石棚洞是公路交通中常见的危岩地质灾害防治结构,可分为靠垫层来吸收落石冲击能量的传统落石棚洞和靠弹簧耗能减震来吸收冲击能量的新型落石棚洞两类。运用薄板理论、结构力学以及变形协调理论对组合式消能棚洞结构受荷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顶板在落石冲击力作用下内力解析解以及棚洞横梁、纵梁的内力计算表达式。以国道G319武隆境内的某棚洞为例,对消能棚洞的内力进行了分析,采用消能棚洞结构形式后,横梁最大弯矩以及纵梁上下侧最大弯矩分别降低了15.0%,17.3%和6.9%,说明消能棚洞结构内力消减效果明显,较大地提高了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