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城市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沉降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地面建筑物沉降、地面沉降变形的不同要求对沉降控制问题做出分析,给出相关的控制基准值经验公式。结合南京地铁鼓楼站—玄武门站区间具体情况,对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及建筑沉降进行细致监测,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阐述在设计及施工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避免地铁事故的发生,应在地铁施工中引入精确的测量手段和有效及时的反馈技术.文章依托北京地铁宣武门站工程,采用竖井联系三角测量法,将地下与地上部分进行关联,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收敛变形等现象进行施工测量,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值...  相似文献   

3.
张蕾 《铁道建设》2004,(1):40-44
通过对上海地铁延吉中路站基坑施工期间各种施工参数及相邻延吉七村6号楼的沉降规律分析,推断出该楼沉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控制绝对沉降量和差异沉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宽  潘强  王振 《铁道建筑》2012,(8):78-81
哈大客运专线新营口站修建于东部沿海深厚软土地层中,对路基沉降控制极其严格,因此,对CFG桩结合MIP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研究,对路基沉降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新营口站为试验段,布置液位沉降计、单点沉降计及剖面沉降管综合测试复合地基的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各阶段的沉降,路基中心线处最大,右线中心线处次之,右路肩线处最小。通过钢筋混凝土板的刚性调节作用,桩土沉降差较小。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和堆载预压期间,复合地基的沉降主要来自下卧层的压缩量。深厚软土地层中采用CFG桩结合MIP桩处理后地基的工后沉降值<15 mm,满足客运专线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地铁1号线许府巷站—南京站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盾构在富水饱和粉细砂、粉砂夹细砂地层中掘进施工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隧道开挖、地下水位、土仓压力、同步注浆等因素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地表沉降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龙漕路站区间过渡段沉降原因。介绍了多方案的研究、比选及专家评审的经过,最后确定采用碎石道床方案。针对碎石道床方案,从技术可行性、运营组织、施工组织等方面,解决了在运营线路上施工的难题。提出了在轨道交通线路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处理方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盾构法施工引起盾构始发地表沉降的因素、沉降机理进行讨论,并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玉山公园站-苏州乐园站左线盾构始发时相关监测数据的统计,就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铁深基坑施工引起的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地区处于淤泥质软土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8号线延吉中路站在施工过程中,临近的延吉七村6号楼产生了较大差异沉降.通过对延吉中路站基坑施工期间各种施工参数及6号楼的沉降规律分析,推断出较大差异沉降的根本原因是6号楼局部座于低强度、高灵敏度的暗浜之上.提出采用注浆、基础托换等对策,以控制绝对沉降量和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三爻站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析,阐述沉降槽影响下的地铁结构处理方案及结构计算,提出了"加大结构构件尺寸,增加结构整体刚度;加大结构净空,预留变形量;采用柔性碎石道床"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