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谌建民 《电气化铁道》2021,32(2):103-105
针对既有客专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提速施工难度大、精度控制困难等问题,经过前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总结适合既有客专接触网提速改造的相关施工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成渝客专接触网提速改造施工中.  相似文献   

2.
根据合宁客专接触网钻孔桩的施工经验,考虑到250km/h客运专线的质量要求,从客专施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施工的工艺及流程、施工的技术及机具要求,为客运专线接触网钻孔桩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视频监控系统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从客专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出发,引入智能视频技术,讨论其先进性,并针对客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论述智能监控系统服务客专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智能监控系统在客专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内第一条客专大修改造项目实践,依据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及高铁接触网运行要求,分析了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系统施工组织、关键工序对高速铁路运营的影响,研究了最大限度降低对运营影响且满足高铁点毕即高质量开通要求的施工组织方法及重点管理措施,为后续高铁大修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航 《电气化铁道》2023,(S2):35-37
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接触网作为提供电力的重要设备,对于高速铁路安全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接触网建设效率和质量,并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智能建造装备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装备的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接触网建设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施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本文围绕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接触网智能化预配车间、接触网吊弦自动化预配平台、高速铁路接触网户外平板车腕臂组装平台等智能化装备,提高接触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轻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苏多志  曾浩 《电气化铁道》2023,(S1):183-185+189
针对近年来兰青线、青藏线西格段、敦煌线、格库线、兰新客专接触网运行中的典型问题,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和现场情况,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高原地区接触网运营管理品质,保障接触网运行安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成渝客专既有线路满足300 km/h列车运行,按高速铁路350 km/h列车运行条件进行提质达速改造,实现成都东站与沙坪坝站列车1 h左右一站直达。本文通过对既有设备情况的调查和测量,并对达速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需要对既有接触线张力进行调整,同步更换既有整体吊弦,更换超高调整区段腕臂,调整拉出值、定位器坡度及补偿装置,进行接触网精调等的总体改造施工方案;介绍了在天窗时间内的整个锚段调整接触网改造施工流程、施工过程控制;阐述了吊弦预配安装及补偿装置调整等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调整后接触网参数满足要求,改造后的成渝客专已顺利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8.
总结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标准,从基于BIM的工程建设管理、智能建造、智能检测及运维三方面重点对接触网智能建造及检测维护进行研究。接触网智能建造主要从腕臂装置、整体吊弦和斜拉线等的工厂化预配,接触网腕臂安装装备,恒张力放线车等自动化机械装备,测量类、拧紧类等智能化工器具等几个方面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智能检测机器人或接触网智能识别系统进行智能检测和运维,达到增强质量、提升安全、提高效率的效果。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丰富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刚性接触网核心部件汇流排和接触线缺陷项目多、智能化检测手段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智能采集及深度学习算法识别的刚性接触网缺陷智能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介绍系统构成、功能及其应用情况。该系统在应用中能自主完成智能化的采集检测任务,实现刚性接触网缺陷的智能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接触网计算理论、施工机具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发展在我国电气化接触网建设施工中带来的技术性突破和效益,提出接触网施工技术创新要向管理网络化、施工数据化、机具专业化、检测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山天尾隧道接口施工管理,对引入客专系统性整体性要求的接口工程施工新课题,从其定义、特点、相关方衔接、闭环管理作了简述,并系统性的介绍隧道接口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等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要领、施工关键、注意事项、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接触网预埋槽道、电缆沟槽、过轨管线施工,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沪杭客专松江特大桥136#、137#门式墩施工,介绍了上跨既有铁路的门式墩盖梁采用工字钢膺架法施工技术,论述了在紧靠既有铁路、结构底面紧邻接触网承力索情况下,盖梁现浇的主要控制要点,对上跨既有线结构现浇法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智能建造是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接触网工程施工现状及特点,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在接触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BIM、物联网、大数据、GIS等技术应用,使智能建造技术与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充分融合,彰显智能建造技术“机械化、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客专信号智能屏是一种具有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设备。它和以往电源屏有很大区别,是当今高速铁路设备的新产品,是客专信号专用智能屏。该智能屏由智能电源屏、电池组柜和UPS电源3大部分组成,直接为RBC、CTC、TSRS、TDCS、计算机联锁等设备供电。在日常维护和故障应急处理中,如果操作错误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全站停电,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高铁接触网建造技术高度依赖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工和技术管理骨干的个人能力,这种类似工业领域大规模生产线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建设市场需求与环境。以智能建造的理念,对传统接触网工程建造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内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全面梳理高铁接触网施工工艺工法入手,研究提出高铁接触网智能建造研究的技术路线。围绕“人”的功能展开研究,以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为核心轴线,初步完成智能建造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个层面的分期目标实施方案,基本解决了接触网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BIM驱动的接触网智能建造系统方案,展示了通过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升高铁接触网工程建造模式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武广客专350km/h高速接触网系统SiFCAT350在隧道内小侧面限界下的五跨绝缘关节的腕臂定位的安装设计,分析了高速铁路外轨超高对接触网定位安装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外轨超高时接触网定位安装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沈丹客专终端站—丹东站的雨棚区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软横跨方案、无柱雨棚下垂吊柱安装腕臂方案、5 m线间立柱方案及5.5 m线间立柱方案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指标等,分析了相应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同时给出各方案相应投资情况。通过方案比选最终得出采用5 m线间立柱方案的结论,为后续类似景观要求较高的车站接触网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线路是支撑客专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网络安全性没有充分考虑线路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网络问题80%以上是线路问题。耐威国际(NevadaWestern)公司推出的Matrix智能物理层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线路安全性、远程化集中管理等问题,让客专网络系统线路管理实现实时性、远程化。  相似文献   

19.
梅志红  于万聚 《铁道学报》1995,17(A01):113-117
应用专家系统理论对接触网设计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智能化的研究,提出了用FOXBASE+管理数据库及通用曲线绘制程序绘出各类安装曲线及张力差曲线的方法。对接触网基础类型及腕臂支持装置的选择,建立了要应的知识库和推理机。在平面图布置中建立了相应的子图库和绘图程序。整个系统模块化且功能强大,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图表曲线和施工平面图,结果是正确的,可用于接触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兰州铁路局管段宝兰客专联调联试指挥部按照"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锁定目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抓好宝兰客专联调联试工作。目前,宝兰客专兰州西至东岔段联调联试完成单列动车组时速160~275 km共10个速度级的提速试验,轨道、动车组动力学、接触网检测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联动车组完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