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正我国提出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我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需要各行各业付出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定量计算新建地铁线路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降碳措施做出分析,定量评估其降碳潜力。对全长81 km新建地铁线路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建设阶段碳排放量为257万t CO2eq,运营阶段为5.35万t CO2eq/a,50年运营周期总计碳排放量524万t CO2eq。建设阶段使用可再生材料及预制结构可减少碳排放量7%;运营阶段综合采用多种节能降碳措施后,可降碳27%;50年运营周期降碳潜力总计17%。该模型的建立对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有指导意义,降碳措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城轨交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铁路发展现状,从铁道部目前开展的节能指标考核和目标要求出发,对现有铁路行业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展开调查、分析,建立适合铁路行业的碳减排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揭示铁路节能与碳减排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我国铁路运营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变化;通过确定铁路运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建立低碳效应评价体系,为铁路节能减排提供评价工具。研究结论:(1)铁路运营中能耗量直接决定碳排放量,通过引入相关系数即可将能耗量转换成对应的碳排放量;(2)由于铁路运营中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电能,从严格的意义上看,电能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碳排放,因此,铁路能耗又不完全等同于碳排放,需要在碳排放量计算时加以明确说明;(3)技术评价和管理评价构成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可以确定各层次权重;(4)本文提出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和低碳效应评价体系,可应用于铁路行业的碳排放统计、监测及评价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提出2015年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较2010年下降5%的节能工作目标,南宁铁路局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自2010年以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节能工作形势严峻。本文分析了南宁铁路局能源消耗构成,主要从"结构节能"的角度,论述了推进"以电代油"对南宁铁路局"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也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扩大新能源的应用;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进公转铁;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和运维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未来运营碳排放量与减碳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基于 2018—2022 年西安城轨交通运营能耗的统计分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过去 5 年运营碳排放量进行核算;采用指标法对未来 5 年西安城轨交通运营能耗进行预测,并得到碳排放量的预测值;依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综合能耗强度约束性要求,对未来 5 年西安城轨交通运营节能总量目标进行量化分析,进而确定碳排放总量需达到的约束值与减碳量目标值。研究表明:2018—2022 年,西安城轨交通运营产生的碳排放约 175.9×104 tCO2e,在此情景下估算未来 5 年城轨交通运营预计将产生的碳排放约 321.6×104 tCO2e,其中以牵引与车站电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为主要来源。若达到城轨行业协会提出的综合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经估算与预测碳排放量相比,2025 年全线网运营碳排放量预计可减少约 13%,2027 年全线网运营碳排放量预计可减少约 15%;未来 5 年预计共减少碳排放量约 10%。  相似文献   

8.
伴随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铁路通信信息业也在飞速发展,而能源及能耗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大力加强节能降耗,是当前铁路通信信息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选用节能性通信设备是节能减排的最好办法,管理节能措施是节能减排的低成本方式,技术节能则是在管理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要求,基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北京地铁绿色低碳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研究的经验,从系统性节能的角度提出了北京地铁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后续将持续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在车辆、设备设施等方面的适用性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可为北京地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策略,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任务。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耗和“双碳”目标实现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及能源消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和维保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对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思考,为构建绿智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每年排放的 CO2 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5%,而建筑物化阶段和运营 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对这部分碳排放量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某轨道交通车站 为案例,将建筑物化阶段进行分解,建立单元工序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再对运营阶段的能耗进行分析,最后集成 得到整个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筑物化阶段中钢材的碳排放量占总材料碳排放的 50.84%; 机械碳排放中柴油占比最大,为 70.62%;而在人员碳排放中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达到 78%,在车站运营 阶段通风空调系统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48.2%。根据计算结果,从机械使用、施工方式、能源来源、运营方式等 给出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检验,运用1979—2018年铁路运营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换算总周转量、能源消耗强度、运输车辆结构和人均GDP与碳排放的长期协整方程与短期误差修正方程,并通过Granger检验进一步证明变量间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揭示: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与换算总周转量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影响系数为1.98;与能源消耗强度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影响系数为0.30;与运输车辆结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40;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0032。短期调整关系表明当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以-0.175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调整速度约为5.70年。  相似文献   

13.
铁路节能环保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铁路的内部效应自评价指标、行业效应比较评价指标以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三个维度,构建一个铁路能源消耗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铁路近年来的节能环保效应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全面、客观评价铁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铁路节能环保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明显效应,而且在能耗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开始从数量型节能向质量型节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铁路交通是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运输模式,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占地省,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但同时,作为国家交通的骨干,铁路同样是能耗大户,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为了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铁路交通大动脉,铁路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节能降耗,保护沿途环境。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铁路“十五”节能环保工作,展望“十一五”绿色铁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居高不下,不但产生了巨量的碳排放,而且妨碍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总书记的讲话无疑为我国全面进军电气化交通新时代吹响了号角.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电动汽车占比将超过燃油汽车,成为主流的陆上交通工具;以高铁、动车、磁浮交通为代表的电气化轨道交通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普及;而电动船舶、全电飞机、多电飞机等海空交通工具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可见,电气化将为交通领域展现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也面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等现实问题。深圳地铁6号线在建设中倡导绿色低碳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综合选线、综合减振降噪、预制装配式和预留预埋等创新技术应用,其建设成本大幅低于同期建设的其他线路,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实现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同时,通过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海绵城市、云平台、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牵引网组合开关柜及空气品质提升等技术,大幅降低运营期能耗,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低碳运营。深圳地铁6号线从设计出发,对建设、运营期进行诸多探索和实践,为城市轨道交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原高海拔地区由于其极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极端恶劣的气候特征,铁路建设条件恶劣,为落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建设要求和国家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高原铁路建设新能源装备的应用探索。通过分析高原地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出绿色能源实施的总体设计方案,综合环境和产业价值分析了方案可行性,提出了采用纯电动工程设备替代传统柴油工程机械、利用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建设充换电站、基于电动工程设备应用无人驾驶等。以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换电站示范项目为例,验证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实施该方案,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成本,尤其光伏发电与充换电站在高原铁路建设结束后仍可以继续投入沿途车站或城镇使用,为后续车站建设发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城轨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我国城轨交通 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仍将与日俱增。在对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工作基础和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策略,为城轨交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城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贺允东 《铁道学报》1996,18(1):21-28
铁路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节约铁路能源可以减少费用支出,提高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机车牵引能源消耗是铁路运输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铁路能源节约的重点是降低机车牵引能源消耗。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机车牵引能源消耗变化的内在规律。指出牵引动力改革是降低铁路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提出了节能措施,预示了机车牵引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527 km,线网总电耗高达14.3亿k W·h。掌握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能耗特点,分析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现状,提出加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评价体系、深化节能设计改进及创新、加强节能管理、建设能耗统计与监测平台等节能工作建议,不仅可应用于既有线路的节能改造,服务于新建轨道交通,还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提供节能替代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