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的性质、降雨特征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公路边坡溯源侵蚀现象较为普遍。从水源、黄土的性质和地形三方面分析了发生侵蚀的原因。从完善公路排水系统、提高边坡抗侵蚀能力及沟头加固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并在国道G210陕北洛川塬边坡侵蚀病害治理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降雨是黄土路堑边坡发生冲沟、剥蚀、滑塌等侵蚀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在定西和平凉两站架设自动气象站,对近地面常规气象变量和土壤含水量进行观察,分析不同降雨过程下黄土边坡土体内部湿度变化规律及强度变化特性,揭示黄土边坡病害特征。  相似文献   

3.
结合陕北榆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段)沿线黄土边坡的调研,对这一地区广泛发育、危害严重的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灾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破坏类型分为自然型黄土崩塌、人为~自然复合型黄土崩塌和人为型黄土崩塌三类。并从黄土边坡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现场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降雨,研究了降雨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的侵蚀机制,分析了裸露边坡和植被防护边坡的破坏特征以及径流特征、冲刷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暴雨条件下,古土壤的破坏方式不同于黄土,且更易于侵蚀,厚层基材喷播植草对其防护效果很好;同时,坡面上方来水是坡面冲刷最主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陡涨缓落”的特征,含泥量则呈现“缓涨陡落”的趋势;且连续阴雨对路堑边坡的侵蚀能力比短时暴雨更强。试验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区路堑高边坡的植物防护和截排水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区的公路工程中分布着大量的边坡,黄土边坡容易受到降雨的侵蚀和破坏,给工程造成极大的隐患。本文采用FLAC 3D岩土数值软件,对银川-百色高速公路(G69)甜罗段黄土边坡进行模拟,得出了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浅层的位移、应力、应变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点,可供同类边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水力学、泥沙运动学为基础,从水流对土颗粒做功的角度探讨了坡面流的携砂能力,得出了雨水最大冲刷量的理论坡度值。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对黄土边坡的冲刷试验,得出了坡度比、降雨强度等因素对坡面流含泥量及冲刷总量的关系。试验再现了雨水侵蚀黄土边坡的过程,总结描绘出侵蚀沟在黄土路基边坡纵断面上的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平台与坡面流的相互作用,发现近坡脚侵蚀沟发育最严重,呈现逆源侵蚀的特点。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本次试验黄土边坡的最大冲刷坡度为41.1°,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黄土路基坡面侵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黄土路基压实坡面室内人工降雨侵蚀试验,提出了不同因素条件下黄土路基坡面降雨侵蚀强度计算公式,分析了降雨自然因素及坡角、压实度、坡长等因素对坡面冲刷强度的影响程度。坡面降雨侵蚀结果表明:坡面存在冲蚀最大的临界坡度25.9°;坡面压实度越大对边坡抗冲蚀稳定影响越有利;边坡的坡长过长对坡面抗冲蚀防护极为不利;坡面产沙量自上而下增加;坡面水流含沙量对坡面产沙有一定的影响,随坡长越大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8.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特性,使得其抗侵蚀能力较弱,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差。文章依托平凉至定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分析了新型防护技术在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中的应用,提出了新型边坡防护技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生态环保及美化公路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适宜的防治对策,减少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的发生。选取榆林境内佳榆公路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首先通过调查确定了区内自然环境状况,其次对沿线16个典型灾害点进行了详细勘察,将沿线主要灾害划分为坍塌、滑坡、坡面侵蚀三种类型,然后分析了边坡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最后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红粘土边坡冲刷破坏的研究对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意义。以红粘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边坡冲刷模型试验,对边坡的冲刷破坏过程进行了全程观测,同时对降雨过程中边坡土体的含水率湿润锋面、孔隙水压力、坡体位移及滑动面破坏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水流侵蚀能力呈递增趋势,坡脚处的侵蚀破坏最为严重。整个降雨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滑动面,验证了降雨条件下红粘土边坡的破坏和其它土类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三维网植草技术在黄土路堑边坡的应用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维网植草护坡的作用机理.通过现场模拟降雨对边坡的冲刷试验,分析了三维网植草对黄土路堑坡面的护坡效果.试验表明,三维网植草防护效果良好,可供黄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黄土的工程特性,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公路边坡容易发生坡面侵蚀和边坡失稳等病害,并对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威胁.笔者通过对陕北榆林地区典型路段进行现场调查,并依托G210清涧过境线K477+200处的黄土张裂-滑移式崩塌等工程案例,分析了病害成因及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洞穴对公路的危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苏生瑞  彭建兵  宋彦辉 《公路》2004,(11):121-127
在对黄土高原主要公路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洞穴对公路的危害。研究表明,黄土洞穴对公路不同部位都有危害,包括对路基、路面的破坏。对路堑边坡的破坏.对路堤边坡的破坏。对公路桥梁的破坏。对隧道的危害和对排水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的破坏等。文章最后还总结了黄土洞穴对公路危害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2)
分析了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考虑降雨作用的黄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并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K70+465处为工程背景,运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时长、雨型和土体渗透系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揭示边坡受降雨作用下的瞬态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黄土地区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黄土洞穴灾害与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野外调查对公路黄土洞穴水土流失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路堑边坡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因素的改变;路基、路面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的汇水作用;路基边坡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填土或弃土的特殊土性所致。黄土高原公路黄土洞穴分布规律表明,洞穴侵蚀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6.
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威胁公路的安全,破坏公路边坡的生态环境。依据大量野外实际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黄土地区黄土边坡剥落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与黄土边坡的极限坡率、边坡倾向、坡体黄土的粒度成分及含盐量、坡体土性及坡型相关。探讨了各因素对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选线、勘察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梁、峁发育,公路建设中难以避免出现挖方路堑,而黄土属特殊土质,具有特殊的黄土构造,加之黄土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容易出现滑塌现象,且在雨季更为频发,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质量。在陇西黄土高原气候与黄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有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调查结果,分析了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荐综合稳定、便于施工的边坡型式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破坏面的形成及滑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一黄土滑坡为例,将流固耦合理论引入边坡的稳定分析,结合数值分析软件FLAC,研究了边坡在不同降雨入渗深度下位移、速率的变化情况以及边坡破坏场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以位移和速率为标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入渗,位移和速率有不断增大的趋势,降雨入渗4m后,位移和速率显著增大,边坡破坏面处于贯通状态,坡体达到临界滑动速率,直至推动整个坡体向下滑动而形成推移式滑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非饱和黄土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降雨强度、降雨雨型以及土体渗透系数下的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随降雨强度和土体渗透系数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边坡潜在滑移面逐渐由深层破坏转化为浅层破坏。在峰值降雨强度以及降雨历时相同情况下,雨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雨型为等强型时,边坡安全系数最小,雨型为梯形、正弦型时次之,三角型时最大。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土壤质地分析对于设计和维护边坡稳定性进而确保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黄土地区代表性路段,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限、不同形式和不同位置的边坡土壤质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黄土地区边坡土壤粒度存在差异;相比于填方路段,挖方路段的表层土壤质地更为接近原状土壤。本研究结果对于设计和维护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