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地质调查及边坡岩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侵蚀的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应用极限平衡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发现明圣宫滑坡侵蚀体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利用离散元建立了计算模型,对明圣宫滑坡侵蚀滑动后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采用离散单元法对滑坡侵蚀运动过程中各演化阶段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滑坡侵蚀体后缘、中部、前缘的合力、合力矩进行了分析研究,由此可将滑坡的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运动阶段:启动加速阶段、减速运动阶段、振荡运动阶段、减速缓动阶段。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统计手段对黄土高原黄土洞穴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厚度、土性、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其中黄土地层的土性、厚度及其空间组合形式和形态构成了形成黄土洞穴的物质基础。不同深度的黄土洞穴,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表层黄土洞穴多为生物成因,浅层黄土洞穴主要与黄土地层抗水蚀能力的垂直分异以及浅层的各种节理裂隙有关,中层黄土洞穴主要与节理裂隙有关。深层及极深层黄土洞穴与构造节理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公路黄土洞穴灾害与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野外调查对公路黄土洞穴水土流失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路堑边坡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因素的改变;路基、路面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的汇水作用;路基边坡洞穴侵蚀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填土或弃土的特殊土性所致。黄土高原公路黄土洞穴分布规律表明,洞穴侵蚀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4.
张惠霞  郑书彦 《公路》2004,(9):89-93
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的规模较大,在1950年就有变形的迹象,1991年帕隆藏布滑坡整体滑动。本文在分析了帕隆藏布滑坡侵蚀的形成及演变,介绍了滑坡侵蚀基本特征和成因、滑坡区岩土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及评价,并对该滑坡滑动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及侵蚀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李萍  郑书彦  刘永祥  周杰  徐占云 《公路》2005,(1):206-208
植物网格边坡防护是将灌木的杆茎按一定的规格植入公路边坡,形成网格,网格中的空区植草。植物网格可分散水的流向,使降水不易形成集中径流,起到防冲刷的作用。只要有适当的降水,植入的杆茎即可成活,草籽也发芽生长.半年内可绿化边坡。内蒙古目前采用的网格防护植物大多是沙柳,效果良好。与国内大量使用的圬工网格相比.植物网格防护造价低,养护成本小.边坡防护和绿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土坡重力侵蚀破坏的主要形式,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土坡稳定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圆弧条分法。但对大量黄土滑坡的观测表明,其滑动面并不是圆弧,一般是后壁陡直,下部接近圆弧,总体形状呈“L”形。因此采用经典的圆弧法计算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是不准确的。根据Mohr-Coulomb强度理论计算出黄土滑坡后缘拉裂的深度,自拉裂底部至坡脚处假定为圆弧滑动面,在此前提下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笔者曾提出了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一种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推导出了用圆弧法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将黄土边坡具有后缘拉裂这一特点,应用于该解析方法中,进一步推导出用于黄土滑坡侵蚀稳定性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泾河南岸一黄土高边坡滑动前地形断面观测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试,计算得出其潜在滑动面,再与其滑动后实测滑动面比较,表明提出的方法比一般的圆弧法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