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补偿棘轮在实验室试验及现场使用时,均发现棘轮轮体有偏斜的现象。通过分析补偿棘轮的受力情况得出结论:由于棘轮本身的特殊结构,棘轮在工作时受到的偏心力矩作用,使其发生偏斜。为防止棘轮偏斜,要尽量提高棘轮框架的整体刚度,加大棘轮框架与棘轮轴的接触面,同时棘轮轴要有定位,以抵抗偏心扭矩。  相似文献   

2.
汪理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4):102-104
为适应新环境对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提出的要求,南京地铁在接触网下锚时使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阐述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将其与传统棘轮补偿装置进行对比;逐一分析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论证其在地铁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在六沾铁路接触网验收中,存在棘轮补偿连接架卡滞的问题,通过对连接架卡滞造成补偿绳偏移的分析研究,得出两侧小轮补偿绳在平面内对大轮的间距不均衡,其田野侧小轮补偿绳向大轮轮齿方向偏移,在运行中造成补偿绳与大轮轮齿的安全距离不足,容易产生摩擦而形成安全隐患,要在施工中重视并避免连接架卡滞的缺陷,确保棘轮补偿装置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刚 《上海铁道科技》2013,(4):60-61,91
简要介绍高速铁路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的组成结构,重点对棘轮补偿绳的长度进行计算分析,针对日常运行中极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高速铁路棘轮补偿的施工、缺陷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模式主要是借鉴、参考我国铁路普速接触网的检修模式,采用的主要是周期修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分析了接触网施工期间介入检查和验收检查的内容和适宜采用的维修模式;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接触网设备参数稳定前后的检查内容和适宜采用的维修模式。介绍了接触网设备状态修的维修流程及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下穿合福高速铁路蚌福联络线、合武绕行普速铁路,铁路运营对轨道变形及接触网杆等设施的变形要求严格,为保证盾构下穿施工时国铁的运营安全,文章利用Midas gts计算程序对盾构施工下穿国铁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并对盾构下穿国铁需采取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速铁路通常开通时间较早,线路沉降、移动、变形等问题随着运营不断累积,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控制并解决普速铁路实际线形和位置与最初设计线形和位置相偏离的问题,本文参考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模式,结合既有普速铁路实际运营环境和状况,提出建立普速铁路控制网的方案。普速铁路控制网的建立主要依托大地坐标系中选取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利用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线路沿线控制点空间坐标的确定。普速铁路控制网既有助于保持既有普速铁路的技术状态,又能显著提高养护维修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为我国铁路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大量四新技术的采用,满足了高速铁路对接触网的各项技术要求。然而由于接触网零件种类繁多,给编制概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材料频繁抽换,使得工程造价水平波动较大。通过组合零件(或复合材料)定额的编制并建立数据库文件,可使概算编制过程中繁杂的接触网材料统计、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可减少大量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投资控制。组合零件定额也可在普速铁路中应用。接触网工程预算定额中,除了导线、支柱、硬横梁等作为主材之外,组合零件也可作为主材。  相似文献   

9.
普速铁路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大型铁路客站采用无站台柱雨棚形式,常规的在站台上组立横跨柱悬挂接触网势必影响车站整体景观。为实现站台无结构柱理念,股道间立柱悬挂接触网为首选方案。主要从接触网支柱、腕臂支持结构、基础及附加线安装等方面对股道间立柱方案进行研究,使接触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与车站建筑结构和整体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正1棘轮补偿装置1.1用途棘轮补偿装置(见图1)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正线或站线、地铁线路、城市地铁轻轨下锚处补偿调整张力,能确保接触网线或承力索承受正确和持续的补偿力,并具备断线止动能力,可防止断线后坠砣落地而损坏下部设施及造成其他伤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接触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接触网基础的施工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的固定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接触网支柱能否准确就位、受力是否合理。结合贵广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重点介绍了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螺栓采用双层模具固定法施工控制关键技术,采用该施工技术,满足了设计和验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场模拟的接触网b值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触网线索受风振动会造成b值变化,为了将风荷载引起的变化量剔除,对随机风场作用下的接触网进行仿真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随机风场;分析b值风致变化的机理,仿真完成了接触网模型在不同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网b值风致变化是线索受风偏移导致的结果,横向偏移起主要作用;脉动风场作用下接触网各跨会随机产生不同大小的补偿位移,随着风速提升补偿位移振幅相应变大且变化率呈增大趋势;对于半个锚段12跨接触网,当风速达到41m/s时,补偿位移振幅为60.61 mm,接近棘轮补偿装置断线b值变化量,说明识别断线事故时应考虑风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160 km/h普速列车上线高速铁路运行的需求,进行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从普速列车运行到动车组安全防护、过走防护进行研究。最后以兰新第二双线为例,提出适应实际工程的普速列车上线运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及弓网受流质量的评价要点 ,对复链形悬挂、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 3种悬挂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 ,并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类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发展和大号码道岔的研制成功,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但高速道岔区的接触网布置方式直接影响到弓网关系和受流质量。此文以哈大客运专线长春西站为例,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道岔布置的几种方式(交叉式布置、无交叉式布置、带辅助悬挂接触网布置)进行论述和探讨。望为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列出京广高铁广东段开通以来的接触网雷击跳闸数据,分析了该段线路接触网防雷系统现状及不足,提出了高铁接触网防雷改进措施,在付诸试验实施半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遂渝铁路的项目背景、设计条件的介绍,对电气化区段线路上采用的不同的接触网悬挂方式、不同的接触网零件以及不同悬挂方式情况下的安装图示,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对比,肯定了接触网设计要综合德国、日本、中国的标准,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的方法,提出了今后在进行高速铁路建设中电气化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在发展山区高速电气化铁路且装载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的设计积累了经验并通过遂渝线的试验结果说明了立足自我,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的路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