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从通航水流条件、码头泊稳条件以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论证天津港大港港区口门防波堤在现有2 km出水堤基础上,延伸2 km半高堤(堤顶高程3.5 m)的方案的可行性,为港区口门防波堤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基于长周期涌浪控制下砂质海岸的特征与建港特点,结合近年来承担的工程研究项目作为典型代表,根据当地海域季节性长周期涌浪长期作用的特点,分别对海岸波浪动力条件、岸滩演变规律及建港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波浪防护决定港区口门朝向、破波带宽度决定防波堤规模以及泥沙冲淤强度决定港区口门位置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4,(3):197-202
文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不同布置方案的泥沙回淤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口门位置、港区布置形式、无用水域面积是影响港区回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港区布置时,为了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应尽量将口门向外海延伸,采取措施阻止含沙较高水流直接到达港池,以及减少港区无用水域面积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针对天津港大港港区口门防波堤不同长度及布置形式,从通航水流条件对不同口门布置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兼顾目前规划条件和未来发展条件,拟推荐防波堤长度4~5 km,口门内设置净宽1000 m的横堤,且横堤位置尽量靠近口门。研究成果可作为港区口门优化设计的依据及管理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丹东港海洋红港区的泥沙来源及其运动规律,计算了波浪破碎水深和泥沙活动水深,采用波浪累积频率方法分析了港区的年均含沙量分布,并预测了航道的年均淤强和大风骤淤强度,对粉沙质海岸建港口门位置的选择和淤积强度预测具有设计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港池回淤是港口设计与运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研究徐圩港区六港池的回淤情况,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港区不同建设阶段的流场与泥沙回淤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徐圩港区的建港初期,港区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均较大,六港池内的流态较为复杂,回淤强度较大;港区形成远期规模后,口门进出潮量与净进沙量明显下降,六港池内的流态有所改善,回淤强度也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闭合式港是处于强潮多沙河口港口建设的新思路,其关键技术问题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及泥沙淤积。以钱塘江河口上虞闭合式港为例,采用经验公式及数模计算等方法,分析其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和淤积强度。结果表明,上虞闭合式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可基本满足船舶进出港需求,引航道淤积分布从闸室至口门淤积强度沿程逐渐增加,至口门附近达到最大,从口门向引航道外淤积强度逐渐减小,平均淤积强度约0. 06 md,可通过"射流掀沙,引流输沙"的技术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刘五店港区岸线规划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港刘五店港区将发展为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文中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岸线方案条件下港区附近水流条件和泥沙回淤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刘五店港区建设对同安湾影响较小,其规划方案是可行的。可为刘五店港区岸线规划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南通市通州湾造港工程规划构建二维潮流泥沙模型,进行水流泥沙数值模拟,对工程前后水动力及泥沙冲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造港工程对周围水动力环境以及辐射沙脊群整体潮流场的影响,预测工程实施后水道深槽冲淤情况,从而验证通州湾造港工程的实际可行性。数模计算结果可见建港工程对局部区域内水动力条件影响明显,对大范围潮流场影响甚微,港区规划内预测泥沙淤积量在接受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0.
林重阳 《中国水运》2014,(9):322-323
结合宁波海湾重工有限公司在宁波市北仑区进行的填海造地、建港项目,基于潮流计算得出的结果,比较工程项目前后该海域张潮、落潮流流速平均变化率,分析通过半经验、半理论的冲淤计算模型和海底床面冲淤模型,对浙江省宁波市沿岸建港所引起的泥沙冲淤变化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建港后,港区将出现较明显的泥沙淤积现象,且由于群桩的阻力作用,码头桩群附近引起的淤积较明显,淤积程度向外围递减;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量有所增加,但冲淤幅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