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是智能客站的核心技术平台。平台对旅服、办公、客票和综合视频等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和安全互联,对客票、调度、动车等七大数据资源进行高度共享,对车站生产组织、旅客服务、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组织一体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设备管理显性化、安全管控精准化、旅客服务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从全路客运站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智能化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以及技术创新点,并通过试点车站验证平台的使用效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对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生产组织、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控等业务的智能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可大幅提升客运生产指挥效率和旅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依托京张高铁智能铁路建设,针对车站客运业务复杂、系统孤立的现状,从旅客服务、客运管理、客站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业务出发,设计了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简称:管控平台),阐述了管控平台的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平台功能和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实施效果.管控平台在京张高铁的实施应用,优化了京张智能客站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和总体架...  相似文献   

4.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梳理铁路客站智能化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智能铁路客站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客站的监控功能及范围、构建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智能应用的方案.该应用方案有助于优化车站的旅客服务水平、应急处置能力、运维管理能力及实现车站绿色节能,符合物联网技术及智能高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徐炜 《中国铁路》2023,(11):87-91
铁路客站设备运维管理是体现客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影响旅客出行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目前我国铁路客站设备的主要组成类别,分别从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2个方面总结客站设备运维现状;围绕客站设备运维管理组织机构、运维基础管理机制、运维能力和新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深入分析客站设备运维主要存在的问题;从运维队伍建设、运维管理机制、基础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等角度,探索性提出客站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和策略,为提升客站生产管控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站应急售票技术是车站面对系统、网络突发故障情况下的非常重要的应急处置手段,在客票系统体系架构的不断优化改进和车站旅客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本文探讨了现有车站应急技术手段的不足,提出了新架构条件下的应急技术手段,以及现有手段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持续攀升,既有客站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建立集约化客站运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介绍铁路客站集约化管理研究现状,以新丰台站为例,从调度指挥、作业组织、旅客服务、应急管理、管理制度、办公生活等方面,阐述客站集约化管理模式思路;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BIM等技术为依托,提出搭建辅助集约系统,辅助建设集约化车站。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候车旅客人数和进站旅客人数的基础上,提出车站动态客流预测模型,并对进站人数预测函数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为6.2%。根据车站应急指挥需求,设计车站应急指挥模板,阐述应急预案配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事件处置、应急处置汇总模块;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动态客流预测的应急指挥流程。构建基于动态客流预测的车站智能应急指挥平台,详细阐述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指挥管理、预案预警管理4个方面,平台具有信息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智能化、规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将铁路客票系统数据应急模型由集中式改造为分布式,通过分析比较分布式系统关键技术特点,研究区块链应用技术,设计了基于应急交易私链和应急数据私链的双链客票智能应急模型,并从网络拓扑架构、同步机制、数据结构组织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客票智能应急系统的实现。该模型较好地满足了客票应急系统分布式同步、快速响应和数据可追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起弓网故障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分析,针对处置中存在的信息汇报不全面、安全敏感性不强、综合协调能力差、规章理解不到位、部门信息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提高高铁应急处置水平的建议,即提高安全敏感性、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加强晚点列车的旅客服务工作等,为减少非正常情况对高铁运输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子系统众多、技术复杂、培训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服务用户数量受限等问题,提出客票系统云培训平台方案。该方案具有互联网方便安全接入、生产环境与模拟环境实时联动、平台智能管理、多场景学习环境和多中心在线考试等功能。实践证明,所提方案技术具有智能、高效、便捷等特点,对现有系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跨网数据的同步效率和异地互动的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上海铁路局22个大型客站能耗概况。以虹桥站为例,阐述中央空调水系统智能管控的原理,对中央空调水系统智能管控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智能管控,改善大型客站高能耗的缺陷,降低大型客站的无效功的损耗,提高客站运输经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燕 《中国铁路》2023,(4):124-129
铁路客站传统安防系统属于被动式防御,措施相对乏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像视频动态识别系统化被动为主动,采用人像视频动态识别技术对人群中重点人员进行主动识别、提前管控,更有效地实现“查缉追逃、反恐防暴、刑侦破案、治安管控、服务旅客”等功能。以某铁路客站人像视频动态识别系统设计为例,探讨人像视频动态识别技术的应用方案,为铁路客站安防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铁路局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二五”期间,大量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客站建成运营,站内设施的增加和旅客服务要求的提高,大幅增加了空调、照明、动力等负荷需求,客站能耗水平大幅攀升,能效管控要求非常迫切。通过调研分析,梳理了上海铁路局大型客站能源消耗的现状和特点,对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车站综合管理平台,从生产运营管理、旅客信息服务、维护维修、安全应急等方面,进行涵盖生产、运营、服务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铁路客站商业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体制机制短板,以及商业模式现状存在差距等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高铁快速发展和人们出行服务需求趋于多元化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建立开放式"服务旅客"模式,提升客站商业美誉度,实现客站商业与互联网经济的有机融合,促进客站商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旅客运输需求与产品供给特点,从旅客运量非对称性可能成为常态、综合协调与应急处置是高速铁路运营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和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方面论述高速铁路旅客运输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高速铁路运行调度指挥现状;提出以旅客服务为核心的高速铁路运营指挥模式设计;提出在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上进行研究,寻找符合高速铁路运输实际和发展的创新理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站、段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置的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了具有动车组关键数据自动获取、风险隐患智能警示、部件全景在线展示、专家指导决策快捷索引、随车机械师综合评分、故障智能统计等多功能的动车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平台,为动车组的故障处置、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提高了动车组应急指挥的响应速度和效率,降低了故障处置安全风险,保障了动车组行车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19.
正轨道交通智能站台门系统是一个集机械、材料、电子和信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智能化机电系统,具有站台候车、美化环境、旅客引导和站台安全防护功能,实现了轨道交通车站智能出行服务、智能生产组织和智能安全保障。滑动门开门宽度1.5~4m,适应复兴号开门精度要求;具有高亮度旅客引导系统,可显示车次、车厢等编组信息,实现旅客精准乘降;具有多种控制模式,实现自动控制、站台控制、受动控制;具  相似文献   

20.
分析国内外交通行业尤其是民航电子客票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结合我国铁路客票发展历程,阐述我国铁路电子客票的内涵,创新性地提出旅客行程服务记录(PSR)概念,设计了作为我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电子客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路旅客智能出行服务场景的研究与设计,面向旅客出行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并对铁路电子客票和智能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