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7日,中国船级社在武汉召开了《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船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评审会。笔者从会上获悉,该规范预计于2015年9月正式发布,届时,将成为全球首部LNG加注船规范。据了解,该规范的编制是CCS着眼于绿色、清洁航运发展需求的最新举措,也是对《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的落实。《规范》主要包括船舶入级、船舶布置、货物围护系统、加注系统、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新生事物,LNG动力船舶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的企业甚至面临生存或经营压力,急需相关方面携手,合力突围。今年年初,普氏能源资讯曾表示,2018年是液化天然气加注的引爆点,2019年将是其迅速增加的一年,因为基础设施的扩大、更严格的航运环境监管以及对有利经济的预期,将推动液化天然气应用的发展。国内近年来在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方面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企业踊跃参与,绿色航运发展步伐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3.
2013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在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从政策层面为推广应用LNG清洁能源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在内河航运推广应用LNG燃料动力必然涉及过闸安全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总结LNG燃料动力船舶过闸安全性的基础上,侧重从过闸安全管理方面提出LNG燃料动力船舶过闸对策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液化天然气在内河船舶动力燃料上的应用,需加快对内河航道LNG加注站进行布局规划。针对内河LNG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研究,借鉴港口布局规划和LNG加注站设计相关经验,提出内河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布局规划的思路及方法,包括加注站规模需求确定、空间布局规划等,并以广东省内河为例进行布局规划。提出的方法可为我国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规划提供借鉴,得到的布局规划成果能够为内河LNG加注站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LNG的推广应用需要产业链作为支撑,广东省要为LNG的使用提供成套的产业服务,需要解决LNG燃料加注、配套安全管理条例等现实问题。回顾2018年,广东船舶工业推动液化天然气(LNG)在水路运输中应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紧随双燃料豪华客滚船"VISBORG(威斯堡)"号、14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Containerships Nord(北方)"号这样的"明星船舶"之后,由东莞南祥造船有限公司为珠海港集团云浮珠港新能源有限公司建造的"油气合一"LNG加注趸船"珠港西江能源01"号也竣工交付。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广东推广LNG动力船舶从未松懈,在支持船舶建造的同时,不断加快供气用气体系、加注设施建设的步伐,全力建设LNG燃料在水运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3,(12):79-80
交通运输部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 目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LNG),加快绿色水运建设步伐,实现水运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和用能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动力燃料已成为实现绿色船舶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配套大量LNG的水上加注船是提高LNG水上加注能力和推动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正在研制的内河自航200 m~3LNG加注船,不但可以改变LNG传统加注方式,且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水陆域条件是否符合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的要求,在我国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现有船舶结构,对沿线主要省份船用LNG加注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结合单个LNG加注泊位的年加注能力,得出三大内河沿线省份LNG加注码头总体密度布局方案。分析内河LNG动力船舶通航条件、内河船舶LNG加注方式,结合各地港口规划及发展现状,在分析各个候选站址的水陆域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得出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某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集装箱动力船舶为例,阐述热传导原理,以其基本参数为基础详细论述LNG动力船舶燃料舱预冷加注关键工艺技术,确定LNG燃料舱预冷加注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经应用验证,所研究的关键工艺技术可为大多数LNG动力船舶燃料舱预冷加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船舶》2016,(5):1-7
LNG(液化天然气)-燃油合建加注趸船是同时具有燃油和LNG加注能力的水上加注站,可为LNG动力船舶提供LNG和燃油双燃料补给。通过对该类船舶的LNG系统、燃油系统、防火及灭火、危险区域控制、监控系统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各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备选型原则,并以200 m~3LNG-柴油合建加注趸船为例设计了船型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全球航运中心和世界第一大船用燃油加注港口,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巩固并发展其中心地位。为将新加坡建成国际LNG加注港,新加坡海事与港务局已为推进LNG应用和LNG加注做足了铺垫和准备。随着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要求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船舶选择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截止2018年3月1日,全球已投入营运的LNG动力船121艘,确认订单127艘,这还不包括内河LNG动力船舶。同时,LNG加注设施逐步完善,LNG动力船与LNG加注设施之间"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局正在逐步破解。  相似文献   

12.
《机电设备》2021,38(6)
蓝天白云下,一艘拖轮"依偎"在加注站旁"喝饱"液化天然气(LNG)后,"剪破"细柔海面,精神抖擞地驶向繁忙的海上油气生产一线.它的身后,没有一缕油烟,闻不到一丝异味.近日,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建设运营的我国首座沿海LNG船舶加注站正式投运.  相似文献   

13.
LNG动力船舶以其环保、节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航运企业的关注。针对我国目前LNG动力船舶在政策法规、燃料供应和加注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LNG动力船舶燃料加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通过分析我国LNG动力船舶的燃料加注方式和加注站的规模,提出促进我国LNG动力船舶应用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钢  苗小超  张莹莹 《水运管理》2023,(12):18-20+25
推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有利于交通领域的清洁低碳转型。基于可移式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认为该模式优势突出,可以快速形成船用LNG加注网络,减少岸线开发建设成本,能够高效地为LNG动力船舶提供燃料补给,但同时也使得提供可移式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服务的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为此,提出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希望该建议能够助力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助推航运业实现清洁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长江第一座水上柴油—LNG趸船式加注站在中长燃芜湖新沟黄兴圩水上服务区正式落成并投入营运。据悉,这是交通运输部水运行业应用LNG首批试点船,更是国内首艘"油气合一"加注趸船。该加注趸船由长航重工长江船舶设计院研究设计,船长90 m,型宽16 m,一次可储存LNG 500 m~3、柴油180 t。与65 m油趸连接后,加注站靠泊长度达到160 m,燃油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3,(18):65-65
据悉,2013版本《气体燃料动力船舶检验规范》9月份正式出台,海事局相关规范文件也于同一时间对外发布。这标志着船用液化火然气市场即将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助力低迷的航运业转型升级。另外,国内首个船用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也于9月投运,为国内第一座建成投产的水上加气站。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用户反馈意见和中国船级社在液化天然气加注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趸船规范(2017)》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如下:(1)根据业界和现场经验反馈的建议,对于加注趸船的入级与检验、液化天然气燃料(LNG)系统相关的船用产品持证要求、消防、系泊和锚泊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际气体燃料动力船协会(SGMF)发布了《船用燃料液化天然气 加注安全和操作指南》2022版(简称:《指南》),规定了液化天然气(LNG)加注各方面的要求,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SGMF表示,这是《指南》的第三次修订,也是最全面的一次修订.《指南》通过一种更详细的方式,对LNG燃料加注的各方面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正>由CCS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93《船舶与海洋技术——液化天然气加注干式接头的技术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对提升我国技术标准在行业中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7月1 5日,由中国船级社(CCS)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93《船舶与海洋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长江航运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和行业升级等方面介绍“气化长江”油改气绿色工程打造绿色航运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多种其他能源方式,阐述液化天然气(LNG)是船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分析预测长江LNG动力船的燃料市场容量,提出未来实施策略。对配套的LNG船加注站现状进行剖析,给出相应的未来发展策略建议。长江船舶使用LNG燃料是现阶段实施“气化长江”油改气绿色工程打造绿色航运的最好选择,具有非常广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