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机器框架式基础动力分析的传统方法有共振法和振幅法.基于有限元变分原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动力机器作用下框架基础的动力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对两种传统的机器基础动力分析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相对共振法,基于振幅的分析方法在动力机器框架式基础的动力分析中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散射的逐次超松驰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波动方程的积分方程形式给出其数值计算的超松弛迭代格式,并在迭代过程中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逐步修正超松驰因子以加快迭代收敛的速度。圆柱形散射体散射场数值解与解析解的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数值结果同时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比Born方法快得多,并可应用于复杂形状散射体散射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跨度膜结构建筑在多变环境下结构的稳定性,对组成某膜结构建筑的膜材进行了拉伸试验,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膜结构建筑的1:1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膜结构建筑静力学分析模型,得出其等效应力云图.为简化分析步骤,利用ANSYS软件建立膜结构建筑十字连接口处的静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膜结构建筑在不同温度、不同气肋直径和不同内压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径为335 mm的膜结构建筑,内压力从0.018 MPa增加到0.022 MPa时,膜面最大应力从48.14 MPa增加到58.84 MPa,加大了膜材的负荷;在不考虑安全系数的情况下,膜材的适用温度从70℃降到56℃以下,表明使用该膜材的膜结构建筑不能持续在高温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简介动力触探法的仪器设备和原理。探讨利用动力触探法进行碎石土路基检测。介绍集佳段利用该方法进行碎石土路基质量评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小孔松驰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某些因素产生的塑性应变对测量焊的构件及特殊堆焊窄板残余应力的影响,诸如钻削应变、孔边应力集中及孔距边距尺寸等,本文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孔松驰法的测试精度及扩大其应用,而且为进一步研究焊拉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承载力和疲劳断裂性能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体胸腹腔中大量非刚性软组织器官由于呼吸、脏器蠕动和体位变动等会产生大尺度非线性形变,粘性流体配准将图像的形变模拟为流体的流动过程而适宜于大的形变.针对粘性流体配准算法应用超松驰迭代求解离散化偏微分方程组耗时量大,且其最优松驰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使用基于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的共轭梯度迭代求解形变参数,实现粘性流体配准.该方法所需存储量小,且具有步收敛性、稳定性高的优点,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不损失配准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配准速度.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车中CAN总线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中常规的布线法使得整个汽车的布线变得非常杂乱,对汽车的设计、制造、维护非常不利的缺点,简述了混合动力汽车中CAN总线网络通讯的应用,分析了CAN总线简单、安全、实时性好的特点和SAE J1939通信协议,在三总线设计思想指导下,研究了CAN总线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具体实现。实测结果与实际指标要求相比较,该系统达到了较高的性能指标:总线负荷率较低,中、高传输速率的误码率小,系统功耗比较小,完全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求解给定部分大小的最大有向割问题的一种新的近似方法,并讨论了它的性能保证.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Pipage技术,并结合线性松驰的基本解的特性,为给定部分大小的最大有向割问题设计出了0.5-近似算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收费站索膜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对索膜结构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钢构件、索和膜结构的检测原理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索膜结构的安全性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在城市入口处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是每座城市的一扇窗户,设计拥有自己城市鲜明特色和文化韵味的建筑形式是每个城市的首选之作,索膜结构因其造型自由轻巧、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已应用于多个城市入口处的高速收费站。  相似文献   

10.
张拉膜结构自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个典型张拉膜结构工程实例,采用兰索斯法研究了加强索刚度、膜面初张力、膜面矢高和膜材质量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面张力与结构质量是影响膜结构自振特性的主要因素,大变形产生的位形修正效应对膜结构自振特性也有较大影响.基于此,考虑大变形非线性对结构几何刚度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位形修正的模态分析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