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李波 《中国水运》2014,(3):275-277
为保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桥梁的安全,在地铁施工前,应对桥梁桩基进行主动防护,在隧道与桩基间布设隔离桩。以南京城轨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的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与隔离桩施工时对既有桥梁桩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离桩主动防护技术,极大减少了盾构对桥梁桩基的扰动作用,保障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铁将是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市区进行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不可避免的要穿越既有建筑物,如何在不影响现有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顺利的进行施工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控制地面变形沉降也将是控制建筑物变形的关键技术。文中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盾构下穿某小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重点研究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某小区可能导致的各类风险源和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对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的风险和地面沉降变形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将地面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同时总结本次施工经验,希望对相同施工方法的盾构隧道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盾构掘进对既有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盾构施工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引起地层产生较为明显的位移,根据与隧道相对深度的不同,竖向位移可分为沉降与回弹;隧道周围土体有向隧道变形的趋势,使得桩体产生垂直于隧道的水平位移;开挖面支护压力对桩体平行于隧道方向的位移产生主导影响,施工中取稍大于静止土压力的支护压力是比较适合的。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长江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Ansys软件对盾构隧道在水平、竖向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采用3种不同衬砌材料的地震响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这3种工况下隧道衬砌结构的不同部位上应力和位移的分布状况,探明了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找出了衬砌结构的受力最薄弱部位,研究可对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越江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梁-弹簧模型对水位变化、河床冲刷等不同情况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纵向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可知,纵向上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质条件变化处、地形条件突然变化处以及盾构隧道与竖井的连接处。探讨了盾构隧道与竖井的不同连接方式对于隧道纵向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柔性连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斜穿管群的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俊杰 《中国水运》2013,(12):141-143
文中以地铁盾构下穿污水管线的工程为背景,通过ABAQUS对盾构机多次下穿污水管群进行了计算、分析,充分考虑了隧道、管线、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值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污水管群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管线和地表的沉降。并与现场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的数据有较好的吻合,由此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得到了盾构隧道斜穿管群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以后的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地铁1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实例,提出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密集建筑群加固方案,综合考虑方案实施可行性、技术难易程度、工期及造价等因素,优选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MJS桩隔离加固方案。实践表明,采用MJS桩隔离加固密集建筑群,有效降低了双线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盾构掘进对软土地层的变形影响,进行了相关变形监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区域半径约为盾构直径的3倍;与盾构隧道轴线的距离越近的地表监测点,累计沉降越大;隧道上方的粉质黏土、粉土等软土层易出现分层沉降;盾构机下方的较硬基岩,分层变形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昱蘅 《中国水运》2006,3(2):94-95
某隧道盾构井基坑深21.3m,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周围有高层建筑及保护建筑,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对相邻建筑物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设计及施工方法,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月亮湾立交改造工程为背景,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研究桥台填土引起的地铁盾构隧道附加荷载,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桥台填土引起的盾构隧道附加变形。研究表明,当桥台填土采用轻质混凝土时,填土引起的地铁隧道附加荷载与变形均满足地铁盾构隧道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地表沉降监测反映盾构施工的安全状态,Peck公式一直被认为是最简单实用的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因此针对其适用性和参数取值问题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文中结合盾构施工的特点,探讨盾构施工中引起地层扰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建地铁隧道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分析Peck公式的适用性和参数取值问题,并探讨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指导施工方案的调整,减小施工的环境影响,同时保证隧道自身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秦家凹隧道浅埋段施工为实例,从重点控制超前支护、开挖、支护、仰拱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几个方面对浅埋段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合理调整开挖和支护参数,集中体现隧道浅埋施工应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快速掘进,为后续的浅埋段和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际,对黄土公路隧道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对黄土隧道边仰坡防护技术、明洞施工技术、Ⅰ类及Ⅱ类围岩开挖和支护技术、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结构防排水施工技术、洞身二次衬砌施工技术、仰拱施工技术以及洞内路面施工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福康 《水运工程》2011,(4):149-152
东海大桥桥轴线全长31 km,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采用PHC桩;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的施工为远离岸线的无掩护外海施工,风大、浪高、流急,海况条件恶劣,全年有效作业天数仅为174 d;近岸浅海段桥墩桩基所处区域地质结构复杂、海水含盐量高.因此,适应该海域自然条件的大直径PHC桩施工成为实施本工程施工的关键问题.主要描述在特定的海况环境及地质条件下,东海大桥近岸浅海段桥墩PHC桩的桩型选择及防腐技术、桩靴形式选择及可沉分析、水锤效应及波流影响的对策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临近原一线船闸建筑物的扩建船闸挡墙高、变形要求严格、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期兼做船闸围堰等技术难点,经比选提出胸墙式双排桩结构形式,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其受力特性。监测表明,相对传统结构形式,该结构桩身受力和变形均较小,对临近现有建筑物的安全有保障,在类似边界条件的工程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工程为我国首次采用三重管法旋喷桩进行格形钢板桩结构码头的升级改造工程。在不破坏码头结构面、保证码头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后方地基进行三重管法旋喷桩加固、港池水深浚深至-13.5 m,由原来的3.5万吨级散货码头改造升级为10万吨级散货码头。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重管法的多次工艺试桩试验和施工工艺,可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乐砾  吴遵奇  陶然 《水运工程》2017,(12):240-244
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其Q27板桩码头受工程区域冬季风暴影响,越冬防护工程量大且越冬结构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以及受现场设备资源制约,工效不足以在冬季之前完成闭合结构的问题,研究通过在板桩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形成沙堤对后排锚桩形成保护并进行陆上沉桩施工的成套技术,成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该技术具有施工连续性好,在强浪条件下可实施性强等优点,可为类似施工环境下的深水板桩码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岩溶填充区受力情况复杂,为保证施工安全和管片受力合理,采用有限差分程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获得盾构穿越地层的受力情况。盾构隧道穿越岩溶填充区时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地表沉降,但在安全范围之内,管片受力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