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国内海岸侵蚀现状严峻的问题,对保滩护岸的主要内容及现有的保滩护岸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常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现有保滩护岸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总结。通过多方面对比,发现生态措施能够弥补传统工程措施的不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形成保滩护岸的柔性屏障,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措施在保滩护岸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态护岸逐渐在航道工程中得到应用,荆江铁铺-熊家洲河段航道工程护岸采用了钢丝网格和生态护坡砖,总体上效果较好,本文论述了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为后续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汤渭清 《中国水运》2014,(6):150-151
航道护岸工程是路堤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枢纽地带,硬质护岸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环境的改善和景观生态功能的提高。针对硬质护岸给河流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影响,探讨了硬质护岸的生态修复方法及其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大冲口涌及东塱涌硬质护岸进行了生态和景观修复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硬质护岸给航道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同时为构建绿色生态文明航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道经多年使用,很多会面临通水能力下降、防洪标准不满足实际要求、沿线生态环境较差等,需要进行大范围治理。本文以新疆昌吉滨湖河河道治理工程为实例,对其防洪堤及护岸进行了设计分析,包括堤防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坡面形式选择等,以及护岸工程布置等。经治理后,该河段通洪能力提高了50%,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各项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护岸工程是内河航道有效的防护措施,生态护岸是我国护岸工程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归纳现阶段对于影响植物消波效能的因子的研究结论,总结了生态护岸建设与植物消波功效研究的结合应用,综述了现阶段航道生态护岸植物消波效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汪国喜  李文海 《中国水运》2014,(10):160-161
近些年,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护岸技术,而且生态护岸技术也得到了逐步地推广运用。文中就目前航道整治工程中所运用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植草生态护岸施工实验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护岸是一种将植物引入其中的环境友好型护岸形式。和传统的工程护岸相比,生态护岸在维持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维护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从生态护岸的含义和理论出发,首先介绍其特点和优势,再对已有的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及工程应用进行总结,最后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河限制性航道护岸工程传统设计存在的二维表达不直观、设计效率低下、出图算量流程复杂等问题,采用BIM、GIS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系列基于BIM的护岸工程数智化设计技术,实现三维地形曲面内插优化、护岸前沿线自动生成及护岸工程模型参数化快速创建、出图算量等,并依托项目开展技术成果验证及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提升了护岸工程BIM设计效率,拓展了设计成果数智化应用领域,可为同类项目实施数智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7,(6):632-638
过度的开发利用水陆资源使得原有河流、湖周、水库和海岸滨岸带坡受到破坏,传统的硬化护岸极大的损害了滨岸带的生态功能,滨岸带生态工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亲睐。通过对滨岸带生态护岸的认识,护岸植物设计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芦苇的湿地价值、净化水质、改良土壤及保持水土等的探索,为芦苇在生态护岸工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进一步分析了滨岸带生态护岸工程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胜辉 《中国水运》2014,(2):188-189
生态护岸这种技术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护岸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航道整治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文中主要针对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对其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驳岸功能性强而生态性弱、驳岸前后的物质能量交换被阻隔,难以适应新时期绿色生态航道建设需求的问题,本文以上海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对建设条件、工程特点以及生态驳岸理念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呼吸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总结了生态性、亲水性、节点连接以及计算方法等设计技术,为建设更快、更好的绿色航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斜坡式护岸和直立式护岸断面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越浪量进行观测,分析墙顶超高、平台相对宽度等因子对越浪量的影响规律,并将现有公式计算越浪量的结果与物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断面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凌 《水运工程》2017,(8):97-100
对传统护滩结构和新型生态护滩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生态型护底+异形网箱堤身"的特性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结构施工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直径圆沉箱护岸适用于水深较大的外海海域。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带有连接件的大直径圆沉箱压力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包括沉箱上部胸墙的位置,胸墙顶超高与波浪要素等因素。通过比较试验结果与各家水平波浪压力的理论公式,进行波浪总水平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给出合田良实公式的折减系数来拟合大直径圆沉箱护岸的波浪总水平力计算公式,供工程设计参考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波浪是护岸工程设计的主要动力因素,实际工程建设中,港区内航道、港池的开挖形成陡峭边坡,会使作用在护岸上的波浪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护岸结构产生不同影响。为探寻不同波浪形态下护岸越浪量及波压力等变化规律,通过波浪水槽断面试验,测量了斜坡式护岸堤前波高、胸墙越浪量和波压力,研究陡坡和缓坡地形对护岸的影响。结果表明,护岸前存在陡坡和缓坡地形时,波浪对护岸的作用有明显差别。在陡坡段护岸,波浪主要在护岸中部破碎;缓坡段护岸,波浪主要在护岸上部破碎。相对而言,陡坡段护岸的堤前波高较小,越浪量较少,胸墙水平力变大,浮托力变小。由于反浪弧的影响,胸墙水平力试验值远大于规范计算值,浮托力与规范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池开挖前后波高分布变化及对护岸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对护岸前设计波浪要素影响很小,对扭王字护面块体稳定、防浪胸墙稳定、越浪量和堤后冲刷影响也较小,对护底块石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斜坡式护岸是水运工程常见的结构类型,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传统二维设计方法对设计方案的表达精细度不高。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三维协同设计手段,可以有效解决护岸的精细化设计问题。结合深圳LNG项目,探索Civil 3D软件在护岸设计中的应用路线和方法,总结软件的应用特点和技术优势。实践表明,在护岸工程BIM设计中,Civil3D软件可以提供一套高效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护岸结构的三维精细化建模、断面批量出图、工程量精确统计,以及对方案变更的快速响应等,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护岸工程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对河流等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为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城市对沿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传统混凝土挡墙和护坡的结构形式,虽然能够满足结构稳定性和防洪要求,但其将原有的绿色河岸硬化为灰色混凝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居住环境,并使得景观效果很差。为改善目前环境整治的弊端,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的亲环境生态护坡结构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护坡、护砌要求,提出生态护坡设计要点,可为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运工程传统护岸结构设计防浪韧性不足的问题,开展护岸结构传力机制的基本特点及其组合机制的比较研究,系统性分析了具有复合传力机制的典型护岸结构,提炼护岸结构的11种典型复合传力机制,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具有复合传力机制的护岸结构防浪韧性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斜坡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海岸工程中的越浪量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计算平均越浪量的方法,但由于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计算结果常有较大差异.目前,在我国的海堤、护岸等海岸工程设计中,多按"允许越浪量"为控制条件初步确定堤顶高程,再由物理模型试验加以验证.本研究基于三维波浪模型试验,综合针对斜坡堤上平均越浪量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