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从阳泉市的公路地质病害及成因分析,对县乡公路地质选线、地质病害段选线方案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了淮江高速公路建设的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着重按工程地质分区论述了场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路基填料及路用性能;并从地质角度,对工程建设与设计提出了结论性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辽宁抚顺(旺清门)至南杂木高速公路红升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情况,即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围岩级别,并对隧道施工时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4.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实施情况,探讨了在隧道应用的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手段及其工作原理、适用性、优缺点、实施效果等。实践证明,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对减少塌方、快速施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对今后的长大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支线工程为背景,结合项目特点对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及判断,详细地阐述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光包滑坡不连续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世界上百年罕见的大型滑坡,引起国内外学者持续争论和广泛研究. 本文为研究地质构造对大光包滑坡影响,基于现场照片、遥感图及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首先开展大光包滑坡断壁、滑带及滑坡堆积体不连续地质特征调查,进而分析该不连续地质特征成因,进一步讨论强地震动、不连续地质界面组合及地下水对大光包滑坡启动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随大水闸背斜构造演化发育的断层、层间错动带及优势岩体结构面等不连续地质结构控制了大光包滑坡边界的形成和滑体堆积过程;汶川强震为这些不连续地质结构破坏提供了动力条件;地下水伴随着强震过程不连续地质界面贯通促使了大光包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乌江特大桥思南端滑坡地质,分析了其地质结构及成因,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该工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等级公路危险路段及地质病害特征的现场实际调查,认真分析了其特点和对其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对这些危险路段及地质病害的防护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劲松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1):105-106,110
介绍了邵阳石马江大桥地质特点,总结了其桥台施工过程中对遇到的特殊地质情况及所采取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峰  陈志礼 《交通标准化》2014,(4):71-72,75
高等级公路的地质选线要求比较严,确定路线方案前应仔细勘测路线地质情况,要考虑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高等级公路的选线原则,然后结合实例探讨了高等级公路的特点、路线基本类型及地质病害对高等级公路选线的影响等,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论述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掌子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参数的选取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工程总结出围岩不良地质体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的显现特征,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是降低施工过程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原理,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及全息岩土成像技术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文中介绍了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对新建大瑞铁路尖山岭隧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良好,准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速公路结束了在大中城市周围建设的格局,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越来越复杂。大保高速公路通过“滇西红层”地质,地高速公路的修建及今后营运带来危害,本文为探求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对“滇西红层”地质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绍威 《北方交通》2008,(3):153-154
针对阿家岭隧道的地质情况及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阐述了阿家岭隧道防排水的施工情况.为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雁门关隧道施工地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雁门关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阐述了隧道施工目前采用的主要地质技术,特别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围岩细化分类,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与警报等方面简述了雁门关隧道采用的主要科研手段及方法,最终强调隧道施工要综合运用多种地质技术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6.
从岩溶地质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了富水岩溶裂隙水的发展规律;研究了地质雷达电磁信号对岩溶裂隙水的反射特征和基于雷达信号的波速-介电常数关系的含水量估算方法;具体工程实例应用分析表明:地质雷达对隐埋在低含水量值的岩体中的裂隙水及裂隙岩体环境的分辨力良好,岩溶裂隙水含水量的估算方法可行。验证了基于地质规律认识的信号分析方法对岩溶裂隙水不良地质圈定和含水量估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两站公路康-站段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野外调查资料,对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针对山洪及洪流冲顶、崩塌、地震等不良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测设和施工中对上述不良地质现象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太升 《北方交通》2008,(1):128-130
针对八盘岭隧道的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阐述了八盘岭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为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宁杭高速公路深阳段区域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分区特征,探讨了深阳段软土空间分布规律及不良地质条件,分析了极软质岩石及碎石(卵砾石)亚粘土特殊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相应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在旺清门至南杂木高速公路玳珉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地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勘察手段,查明了该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隧道围岩类别,并对隧道施工时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