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标准化》2010,(10):47-47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各省交通运输部门均立即行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工作之中。尤其是临近青海的甘肃、四川等省份,在第一时间开展组织人员赶赴灾区救援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4.14"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灾害发生后,《交通标准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武警交通部队视灾情为命令,第一时间开赴一线展开救援,参战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抢通灾区道路、搜救被困人员、帮助群众清挖被埋财物……,用行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与群众血脉相连的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3.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全面加强统筹协调,第一时间组织邮政、顺丰、京东等10余家寄递企业开通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绿色通道"并保持畅通。全省邮政快递企业积极响应,迅速成立应急物资运输保障队逆行而上,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邮政业寄递渠道从广东输入湖北各地和其他疫区,为防疫一线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世界轮胎科技领导者米其林公司在中国推出米其林"无忧行"卡客车会员俱乐部业务.米其林"无忧行"卡客车会员俱乐部包括6项增值服务,分别是积分兑换、道路救援、信息速递.上门服务、会员网站和会员活动.这一服务品牌的推出开创了中国卡客车轮胎领域的全新服务理念,同时使米其林成为中国市场上首家提供专业24小时卡客车轮胎救援的轮胎企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铁路隧道发展对防灾救援技术标准亟待完善的需要,结合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含南梁隧道)防灾救援安全疏散工程设计,对特长隧道防灾救援、安全疏散及通风技术、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有关技术标准等专项研究,明确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原则和功能定位,确定了"紧急救援站"、"避难所"、"紧急出口"等疏散工程标准,完善了疏散工程配套的设备系统的设计要求,同时对防灾救援疏散工程如何充分利用隧道设计特点,也提出了满足安全需要并适应建设标准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中联重科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通过产品的GPS定位系统紧急寻找并调集玉树附近地区的中联工程机械产品火速集结。4月15日晚11点,首批12台汽车起重机星夜从西宁出发,于16日晚到达玉树,成为全国第一支到达地震灾区的工程机械专业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德慈 《城市交通》2008,6(3):I0002-I0003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抗震救灾已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目前,灾后安置和重建已成为工作重点。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震区,要求救援官兵全力以赴挽救灾区人民生命,关注到了每一个人。这意味着在救灾包括今后的恢复重建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地铁应急救援车辆对地铁灾害事故实施救援的排队过程, 定义了救援车辆响应地铁灾害事故的状态空间, 基于随机生灭过程理论建立了救援车辆的联合排队模型, 得到救援状态平衡方程; 为了减小平衡方程求解的运算量与存储空间, 提出了基于稀疏矩阵压缩的联合排队状态概率改进求解算法, 给出了包括救援响应时间、救援车辆工作强度、跨区救援概率等地铁救援系统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为了验证模型与求解算法, 以实际的地铁线网为例, 研究了路轨两用救援车、履带式救援车和便携式救援车的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 算法迭代7次以后, 收敛精度数量级达到了10-8; 路轨两用救援车、履带式救援车和便携式救援车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约为14、20、10 min; 路轨两用救援车、履带式救援车跨区救援概率分别约为0.85、0.75, 便携式救援车跨区救援概率数量级为10-5; 在各小区接收外部救援车方面, 路轨两用救援车和履带式救援车跨区救援概率约为0.7, 而便携式救援车跨区救援概率的数量级约为10-6; 在救援强度的均衡性方面, 路轨两用救援车、履带式救援车和便携式救援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晚8点,中联重科在中央电视台承办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一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慈善募捐特别节目》现场捐款1000万元。这是中联重科在玉树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以反租客户设备的形式火速集结设备,赶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之后,再一次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铁路救援基地层级规划选址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中国铁路组织机构的特点和应急救援现状,提出了铁路救援基地的层级网络建设理念。分析了现有铁路救援基地多目标规划选址模型的不足,将铁路救援基地分为枢纽救援基地和快速救援基地。以最小救援基地总成本和最短救援响应时间为双目标函数,以最大服务距离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铁路救援基地多目标层级规划选址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与线性参考技术等方法抽象模型参数,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的救援决策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模型,通过抽象模型参数,可得到26个救援基地备选点、61个服务需求点与188条路径;在完全覆盖事故风险的情况下,救援基地数量减少3个,节约成本约240万元,总救援响应时间、最大平均救援响应时间和最小平均救援响应时间分别降低0.04、0.46、0.29h。  相似文献   

11.
交通空中应急救援因其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已成为最有效的救援方式。针对目前全球灾难频发以及我国连续发生的地震、冰雪灾害和重大交通事故的现状,在参考发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发展特点和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建设航空应急救援网络的基础条件和需求特征,研究并提出了全省交通空中应急救援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方案,为全省应急救援体系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突袭了巴蜀大地。作为专业救助队伍,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积极开展救灾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交通运输部党组部署,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宋修璞为现场指挥的抗震救灾专业救助直升机队。  相似文献   

13.
<正>由全国3万多家路救服务商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汽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今日正式投入运营,服务内容包括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送水送油、搭电换胎、现场抢修等路救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14个省市。平台上目前已经集聚60万专业服务人员,24小时随时为全国车主提供便捷、专业的道路救援服务。并创建"统一价格、统一时间、统一距离"的3个行业服务标准,真正做到"一键路救,一套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救援部门信息分离而导致救援调度滞后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救援部门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OA技术将事发交通领域内的相关救援部门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信息采集与处理为一体的交通事故救援模型,并提出了救援过程中最优资源调度和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同时,利用WebService技术和Android平台,建立了基于SOA的移动交通事故救援决策系统,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辅助决策救援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系统研究不仅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交通事故的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的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协调发展,以"适应发展、品牌发展、规模发展、动态调整、持续建设"等5个原则为指导,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专业发展"三挂钩,依据"在校生规模、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实际报到率、招生计划完成率、就业质量"等刚性数据实施"专业动态评价",从而引导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专业竞争力,使得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要求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穿越黄河地段,规划隧道全长20 949 m,为双洞单线隧道,拟采肜泥水加压盾构法和矿山法分别进行掘进施工.详细介绍了黄河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及工程总体设计思路,具体阐述了盾构段、暗挖段、明挖段、工作井的结构设计,并重点交代了隧道拟采用的"站台+两侧救援通道+竖井"防火救援方案.虽然此方案最终因造价等原因未...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防火意识,争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明白人(即:1、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2、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3、组织疏导疏散逃生的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第四客运公司保养车间于近日制定了《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内保工作方针,增强保养车间预防突发事件,特别是火险消防的快速反应能力,保护企业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主动预防和及时处置突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驾乘人员灭火、组织乘客疏散、救援等现场应急处置能力。11月17日,长治市2014年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潞阳门北路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杨鸿斌,长治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治云,总公司董事长刘红伟等领导出席。来自公安、消防、救护、公交等7家参演单位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下午3点30分,演练正式开始。演练分别从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道路旅客运输应急救援、公共交通反恐防暴、危险化学品车辆罐体泄露事故险情处置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5个科目展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难、地震等突发灾难发生时的恶劣现场环境,提出并设计了一款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信息传输能力强,功能全面的搜救机器人.基本思路将机器人设计为动力部分、功能部分、控制及通信部分.该系统采用蚁群算法计算出最佳搜救路径,使救援更加高效,采用2.4G ZigBee无线传感器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记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合多种搜救传感器的方式完成"现场环境探测"、"幸存生命体搜索"、"人员救助救援"等功能,该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对功能进行个性化编辑,从而实现一种移动系统多种应用场合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目的是为需求点提供快速、可靠的救援服务。针对城市事故灾害应急救援行动,提出救援设施的服务可靠性是由车辆从救援设施到救援需求点的时间决定的。在分析了应急救援设施选址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可靠性的理论,建立了基于服务可靠性的救援设施选址模型,并分别采用分枝定界法和混沌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实验表明,这两种算法都能有效的求解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