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预警可靠性和它的优良性,提出了毫米波信息检测技术,弥补现行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产品之不足,并提出了临界报警方案。  相似文献   

2.
汽车防撞系统中目标跟踪与防撞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中的目标跟踪与防撞,提出了混合式汽车防撞系统信息融合结构模型,采用分级信息融合实现目标跟踪,推导出了基于跟踪残留误差和预测残留误差共同校正的融合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结构;提出了基于局部分析的映射变换方法,实现驾驶模型特征向量连续、实时的修正,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模糊积分方法融合多种相关信息,确定汽车应采用的安全运行模式,实现主动安全防撞决策。经过大量试验证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章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汽车碰撞报警/防撞系统的几种方案,并进行比较为研制该系统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从事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与试验。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开发了若干新产品,为保障汽车行驶安全、降低肇事率作出了贡献。汽车防撞系统是一种可向司机预先发出视听警告信号的探测装置。它安装在汽车上,能探测企图接近车身的行人、车辆或周围障碍物;能向司机及乘员提前发出即将发生撞车危险的信号,促使司  相似文献   

5.
汽车纵向行驶安全报警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现代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汽车纵向行驶安全报警系统,研制了系统相关硬件及安全报警软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试验对车头时距报警算法和驾驶员预估报警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所开发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世界先进国家研制汽车防撞雷达的概况,对汽车行驶安全的技术因素进行了分析,引用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数字,进而对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做了可行性分析。将我国在汽车安全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汽车上,实现了汽车行驶速度的自动控制,为解决汽车防撞、防抱等安全问题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款车在开发过程中前防撞梁结构的改进设计及有限元分析,阐述了防撞梁在汽车安全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防撞横梁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糊控制理论在汽车防撞中的应用.利用毫米波雷达,霍尔传感器等测得本车与前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并经模糊算法模糊化处理后作为输入,对节气门和刹车的控制量(即后车的加速度)作为输出量进行模糊控制研究,本文通过对汽车纵向行驶控制行为的模糊集定义,在安全距离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车辆跟驰情况下的汽车防撞模糊智能控制器。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控制系统能达到防撞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介绍了该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规避控制进行了研究。依据汽车运动学理论对安全车距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安全临界、锁定目标、危险临界和极限临界的汽车纵向安全车距模型以及横向安全车距模型;结合安全车距对危险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针对不同危险程度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规避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达到车身轻量化的目的,文章以某款轿车基于热冲压成型技术的前防撞梁为例,模拟分析了该车型的前防撞梁在低速碰撞时的工况,通过计算和对比不同料厚下,前防撞梁对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吸收,为汽车的前防撞梁的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表明,在汽车设计时使用料厚为2.0 mm的热冲压防撞梁,不仅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吸收最大,而且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为前防撞设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对前防撞梁设计及结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防撞梁是汽车碰撞系统中的重要零件,承担能量吸收与传递的重要角色。文章阐述了不同碰撞工况对于防撞梁的性能要求,介绍了不同防撞梁的概念形式,以及其特点,帮助工程人员在设计初期选择防撞梁形式。文末就新能源汽车趋势下,延伸出防撞梁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测距系统的建立及其在汽车防撞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详细地介绍一种超声波测距系统及根据该系统设计,研制的汽车倒车防撞测距报警器。它能在汽车倒车时自动检测并显示车尾与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到达安全极限距离时,它能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司机刹车。另外在倒轩过程中它还能发出“倒车,请注意”的报警声提醒行人注意,并能监视汽车蓄电池电压,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分析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的主动作用型智能化的液压缓冲防撞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动车》2003,(7):59-59
据一车主介绍,2002年2月14日,其车载终端设备成功阻止其本田车被盗,在汕头人脏并获。在深圳华强职业中学,汽车主动自动由车载向监控中心报警,监控中心通知车主带保安赶走盗贼。在惠东吉隆镇凌晨5时一车被盗,车载报警由监控中心全球卫星系统定位追踪追查,9:45在吉隆镇人脏并获。在龙华监控中心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汽车防撞系统的构成,以及汽车防撞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一汽车雷达的种类与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毫米波汽车雷达的原理、特点、和现在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汽车防撞雷达作为汽车防碰撞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对汽车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汽车雷达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原理分类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汽车雷达进行了简要的综合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防撞雷达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汽车单次三维碰撞事故的碰撞车速推算提供算法,并为汽车运动轨迹再现提供初始条件,在借鉴已有的二维碰撞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碰撞冲量推广至三维空间。以动量定理为理论基础,结合PC-Crash事故再现软件的碰撞分析方法,提出了汽车三维运动临界条件,推导了汽车三维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将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事故再现分析系统的计算结果与PC-Crash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将事故再现分析结果与实际案例中车辆翻滚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单次三维碰撞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能够有效计算汽车三维碰撞速度参数与角速度参数。  相似文献   

18.
汽车防撞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本文先对汽车智能防撞预警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再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对它们的原理、特点、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提出了汽车智能防撞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汽车碰撞防撞护栏碰撞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规范方法及国内目前计算碰撞力的几种方法的误差和缺陷,对汽车刚度系数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给出了一种修正的质量-弹簧模型法计算碰撞力,并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实车碰撞实验资料对比,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模型简单直观,而且参数选取具有足够的理论根据。对合理设计新型防撞护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汽车碰撞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交通安全事故中发生几率最大的正面碰撞现象,通过考察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汽车由于碰撞产生的瞬间加速度对于车辆和乘员造成危害的原因。要求汽车除了要有足够强度的车厢结构和柔软的车厢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车身前部应具有较好的碰撞塑性变形结构或一种有效的防撞吸能装置.用于缓冲碰撞中的巨大冲力,并指出了解决汽车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