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库存疑云     
王威 《时代汽车》2010,(8):28-30
当各大汽车企业大举扩张产能的今天,有关中国汽车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则更加受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由于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建厂扩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初现,并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正确判断某一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以及过剩的程度,是分析和把握产业运行趋势乃至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2005年。预计2007年及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可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产业整合重组提速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这将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4.
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2006年里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2004年,被有些人称为“躲过一劫”的我国汽车产业,在2006年终究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他们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  相似文献   

5.
小雨  平原 《时代汽车》2009,(10):34-37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就汽车产业产业振兴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汽车市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兼并重组、消费升级、小排量汽车等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6.
宋瑞 《摩托车技术》2012,(9):17-I0001
7月2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任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陔《通知》的发布和实施,旨任贯彻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汽车企业核心帝争力,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今年要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汽车产业终究被列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但是,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从国家有关部门释放信息,到国家准备实施调控。其间,汽车产能是否“过  相似文献   

8.
5类“大路货”将受到控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的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于2006年12月发布。作为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配套政策,《意见》对抑制专用汽车产能过剩、加快其结构调整做出了如下表述:“专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增速进入换挡期,客观上也存在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正需要有"一带一路"这样的平台和机制,吸引相关国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关注,继而成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目标国家,化解正在不断凸显的国内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汽摩配》2005,(11):7-7
尽管汽车产业为今年的销售大幅增长而兴奋,但投资过度、产能大量过剩的隐忧却越来越严重。近日,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表示,今年预计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5%。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其中指出汽车产业是重点调整的行业之一。此外,《关于加强汽车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也很快要出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如此的关注。从近期管理部门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有关汽车方面的政策来看,都是围绕着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展开的,可以说结构调整是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主旋律。有专家把脉认为,汽车产业结构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三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份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四是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已箭在弦上,已经成为业内相关人士的共识。笔者以为,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应在“六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汽车产能是否过剩、汽车产业集中度是否相对偏低、汽车产业是否具备了由"大"变"强"的基础、区域资源分割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程度四个问题入手,对"十一五"末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行甄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内在要求、自主品牌建设对汽车产业发展要求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最后,从产业定位取向和产业职能取向两个方面提出"十二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产销形势明显好转,市场明显回暖,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将呈现10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低迷的艰难时刻。产能过剩问题继续困扰国际汽车业。能源、原材料、汇率和利息等因素的变动,开始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全球汽车工业的生产成本,汽车行业在全球并购之后经历企业重组阵痛。出路在哪里?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汽车产业从粗放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优喜交加,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日,关于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从政府主管部门的高级官员,到关心汽车产业的各界人士,大家纷纷表态。由于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识也大相径庭,讨论起来各执一词。那么,汽车产业到底是不是产能过剩呢?  相似文献   

17.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10,(10):28-31
近几年,警惕汽车产业“产能过剩”之声一直在车企耳边萦绕,但往往都随着市场转暖、市场需求突增而不了了之。而今年以来.随着汽车市场销量增速的减缓,“产能过剩”之声再度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者有之,而反对者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8.
行业资讯     
《汽车维修》2007,(2):46-47
2007年车市十大看点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年。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的同时,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散、乱、差”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汽车产业中的过度进入就是其表征之一。由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过度进入,目前,汽车产业内企业数量剧增,致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和过度竞争,其以价格战、广告战的市场行为为表现特征,直接致使竞争效率损失、资源配置失当与社会福利损失。本文拟对我国汽车产业内存在过度进入的表征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过度进入的诱因,寻求对策根治汽车产业中重复建设的顽症。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国汽车突破1700万辆已经没有疑问。受良好的市场行情所鼓舞,国内车企出现争先恐后扩能建厂的趋势。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5年底,规划产能将达到3124万辆。针对国内市场容量和出口态势.国家发改委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苗头,并提出要坚决抑制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