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械制冷集装箱是集装箱运输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一种专用集装箱,其特点是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操作管理复杂。2004年世界集装箱保有量约为2000万TEU,其中机械制冷集装箱约占世界总量的2%。世界集装箱的制造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起源于美国,后来逐步转移到欧洲和日本。从80年代起,全球集装箱的制造中心从欧洲和日本转移到韩国、东南亚和我国的台湾省。1981年香港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在我国蛇口开  相似文献   

2.
冷藏集装箱的冷消耗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荣武 《集装箱化》2001,(11):22-23
1 冷藏集装箱类型 1.1按制冷方式分 在冷藏集装箱的发展历史上,制冷方式有水冰制冷、干冰制冷、冷冻板制冷、液氮制冷和机械制冷等5种.此外,国外还制造和使用过的冷藏集装箱有夹套冷藏集装箱、气调冷藏集装箱、低压冷藏集装箱、液体空气冷藏集装箱和液体二氧化碳冷藏集装箱等.  相似文献   

3.
施铸 《中国港口》2002,(6):28-28
<正> 在冷藏集装箱的发展历史上,制冷方式有水冰制冷、干冰制冷、冷冻板制冷、液氮制冷和机械制冷五种。此外,国外还制造和使用过的冷藏集装箱有夹套冷藏集装箱、气调冷藏集装箱、低压冷藏集装箱、液体空气冷藏集装箱和液体二氧化碳冷藏集装箱等。冷藏集装箱运输船舶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类型,与此相对应设备,有两种类型的冷藏集装箱。一种是集装箱本身没有制冷设备,但有隔热结构;由集装箱运输船集中制冷,通过集装箱端部开有的进风口和回风口,从船上制冷设备送来的冷风经风口进入集装箱,冷却货物后经回风口、回风道,返回制冷设  相似文献   

4.
田洪 《集装箱化》2004,(5):10-11
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我国的外贸90%以上均是越洋贸易,很多货物(70%以上)必须依靠集装箱船舶运输。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特别是超巴拿马船型的发展,带动了世界港口集装箱装卸机械的更新换代。近几年全球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通称岸桥)的成交量约有200-400台之多,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通称场桥)也高达300-400台,集装箱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加快,10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已经问世,超大型船建造到底哪里是头? 世界集装箱海运量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集装箱港的吞吐量连年增长,仅日本、中国(包括港台地区)、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8个亚洲国家的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的比例。1980年约为23.6%,1990年约为36.9%,2000年约为41.6%,2005年约为47.5%,预计2007年将达N50%。[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顾家骏 《集装箱化》1998,(11):16-17
德国是世界工业与贸易大国之一,其外贸金额约占世界外贸总额的1/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发达的外贸带动了集装箱货运量。虽然大部分箱量是经陆路输运到欧洲邻国,或经鹿特丹港进出,但德国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仍占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3.5%。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装卸方式和装卸机械的发展动向(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的统计资料出发,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各地区集装箱码头数量、岸壁用集装箱装卸桥台数,各种不同集装箱装卸方式所拥的码头数和各类装卸机械所使用的台数。初步指出了各地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港口科技动态》2004,(8):17-20
随着集装箱码头的不断建设,集装箱堆场的扩大,集装箱场地机械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由于具有起升高度高,起重量大,行驶转向便捷,占地少等优点成为集装箱堆场的首选机械。研制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高、操作轻便、维修保养方便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新产品,符合目前我国港口对集装箱装卸的机械设备的需要。为了提高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机械性能,我们在为客户设计制造过程中,针对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使用中最薄弱的、  相似文献   

9.
镜竟 《集装箱化》2006,(8):26-26
估计2005年全球300多个港口集装箱吐量总计3.9-4.0亿TEU,比上年增加约5000万TEU,年增长率为15%。《国际集装箱化》公布的2005年世界30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18亿TEU,占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一半左右。这些大港的平均增幅只有11%。  相似文献   

10.
《海运情报》2007,(6):29-32
韩国港口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595万TEU,比上年增长5%,其中占大半的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釜山港,吞吐量约1203万TEU(增长1.7%),以下为光阳、仁川,吞吐量分别为157万TEU左右、137万TEU左右。这3个港口是韩国最主要的集装箱港,都在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韩国政府将这3个港口及其周边地区定为“经济自由区”,在各港设置了“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1.
杨万枫 《机电设备》1996,(6):9-11,18
R12,因其良好的热力和理化性质,长期被用作冷藏集装箱制冷系统的制冷剂。随着CFC_s物质的禁用,冷藏集装箱制冷剂替代问题引起冷藏集装箱制造厂及用户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研究开发合适的替代工质及解决大量目前正在使用的R12箱问题。CFC_s物质禁用无论对冷藏集装箱制造业还是运输业,影响都是巨大的,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值得认真研究,采取可行的措施,从而有助于冷藏集装箱业的新发展。1 冷藏集装箱制冷工质替代问题 冷藏集装箱的特点是流动性强,使用条件恶劣,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负荷变化大等,因此对其制冷系统的要求很高。任何制冷工质要替  相似文献   

12.
船舶冷藏集装箱运行特性及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运冷藏集装箱制冷系统工作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焓Yong分析法得出制冷机组在变工况制冷循环中的各种有效能损失和有效能效率,进而提出了有益于冷藏集装箱操作运行,降低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合作促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琥 《集装箱化》2004,(11):3-5
1 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1.1 世界集装箱贸易量增长明显 据Clarkson统计,2003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8 300万TEU,比上年增长10.6%。  相似文献   

14.
按照ISO830《集装箱术语》的规定,凡是具有隔热功能的集装箱均统称为“保温集装箱”(Thermal Con-tainers)。目前,在全球海运市场最为流行的是配有机械式制冷机组的冷藏集装箱(Mechanical Refrigerated Containers)。此外,还有使用消耗式冷剂的冷藏集装箱以及不带制冷机组的隔热集装箱等等。当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主流就是被简称为“冷藏集装箱”的前者。正如《集装箱化》杂志2004年第8期第3页关慎谦研  相似文献   

15.
胡树威 《集装箱化》1994,(1):21-22,27
从上表可知,10年间世界集装箱总量翻了一番。在这期间,世界集装箱生产总量为600万TEU,其中约40%用于更新报废的集装箱。美国集装箱拥有量仍稳居世界第一,但其份额已从10年前的45%下降到37%。英国虽仍居第二位,但其份额已从10年前的12.5%上升到15%。  相似文献   

16.
余汉标 《集装箱化》1995,(10):19-20
世界各大集装箱港口为适应集装箱船大型化此一明显趋势的要求,都在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集装箱装卸桥的更新换代更是其中的重要课题。据资料统计,在1990年至1994年间,世界上可装卸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装卸桥之交付量,计共222台。到1994年初为止,世界主要港口约有20%的集装箱装卸桥可装卸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7.
张利军 《集装箱化》2001,(6):23-24,34
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境冷藏集装箱实施法定检验,除了需要做必要的安全和卫生检查外,更主要的是对冷藏集装箱的冷藏效能进行检查.事实上,能代表冷藏集装箱冷藏效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能否按照人们的意愿设定制冷和控制温度;二是各种表盘和记录系统能否正确反映和记录冷藏箱的工作情况;三是各个制冷器件的工作是否正常;四是箱体是否完整,保温功能是否良好.在实施冷藏集装箱的检验工作中,许多人对上述检验内容都不够清楚.因此,研究各类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规律,熟练掌握冷藏集装箱的故障判定,正确认识冷藏集装箱的特点和性能,使从事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检验的人员广泛利用这些技术,服务于实践,就是我们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已经占据了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82.5%。时至今日,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0~75万TEU的港口被认为能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100位。  相似文献   

19.
丁力 《海运情报》2005,(7):21-22
世界各地区港口吞吐的集装箱2003年约2.9亿TEU,2001年到2005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和预测数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0.
《水运文献信息》2006,(9):18-18
香港位于亚洲贸易地区中部,可谓得天独厚深水良港的中国香港集装箱码头在过去13年间连续12年荣获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行榜第一宝座;每年365天连轴转的香港集装箱港口以其高效率和最大化效益称于全球。2004年抵靠香港的集装箱船舶有225426艘次,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准箱;2005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居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2320万标准箱的新加坡之后,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作为世界上不多见的天然深水良港的香港的最大优势是背靠中国内地、经济相当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区;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发达和不断完善。香港可以为中国内地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托运人提供一年365天不间歇的海关服务;而香港特区政府认为香港集装箱枢纽港高质量服务和其基础设施的各项优势可以继续确保香港码头集装箱的日均高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