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法治建设是影响国家、地区治海方式的体现,也是支配和引领人类涉海行为的重要文化因素。当今众多海洋问题频发,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缺失。舟山作为“十二五规划”中唯一海洋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其重要研究课题。文中从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现状、海洋法治文化的效益与功能阐述了海洋法治文化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式,从而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浙江“海洋强省”战略,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而探索。  相似文献   

2.
海洋执法力量分散是阻碍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因素。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作为统一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顺应了建设海洋强国,改革海洋管理制度的战略需要。作为新设机构,海警局将来正式履职必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结合我国海洋行政执法的体制背景,分析典型海洋大国建设海洋综合执法队伍的实践经验,从而对海警局未来开展海洋维权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佳佳  刘峰  马维良 《船舶工程》2020,(2):I0023-I0029
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科技驱动日益强劲,海洋开发装备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海洋成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又一角逐“高地”。作为智慧海洋建设的重要装备之一,海上无人系统装备综合运用了现代工程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海洋事业密不可分.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建成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处理好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安全大局,陆海...  相似文献   

5.
军民融合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研究是建设海洋强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基本保障,以军民融合的方式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作为世界头号海洋强国,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本文简述美国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军民融合,分析其主要做法和特点,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们将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激励全民族为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而奋斗。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务院海洋行政部门,在认真履行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海洋经济一直朝着稳中向好的势头发展。海运业承担了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海洋人才队伍却未能与海洋经济实现同步发展。近年来一直关注海洋强国建设的施卫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在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日照港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欧亚"的美  相似文献   

9.
罗宁 《中国港口》2011,(8):10-12,18
<正>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表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上升为我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探索海洋海岛综合开发保护新模式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舟山国际物流岛建设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在海洋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潜器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和水下工程等方面.其在海洋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英文版《水下机器人技术手册》来自国际知名的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本书的作者Robert Christ和Robert Wernli在水下  相似文献   

11.
胡宝顺 《航海》2020,(2):19-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工作时也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这一重要论断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法治建设快速发展,海洋立法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结合实际培育海洋文化,提升海洋法治意识,有利于服务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海事司法是经略海洋、管控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法官数量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海运强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给航运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海事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努力实现从海事司法大国向海事司法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邵卫忠 《中国水运》2005,(10):14-15
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研究、开发和保护海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国际海洋事务方面担负的责任和义务,除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事务,推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外,也应为国际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高波 《珠江水运》2023,(20):22-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发展,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在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中,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缓 《中国港口》2003,(5):24-24
<正> 天津港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港口,立足于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不断加快生产建设步伐。同时,按照天津市提出的新时期“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和海洋经济战略决策,天津港把目光放在了海洋经济上,天津港务局局长于汝民谈到未来发展时强调:天津港要争做海洋经济的龙头。  相似文献   

16.
展望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将难有大的起色,航运、造船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的"寒冬"期,短期内转暖的可能性较小.国际经济萧条、各国贸易壁垒、船市低迷、运力过剩、绿色技术等将继续影响我国航运、造船、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国船级社(CCS)作为国家船级社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船级社,肩负着国家船检主力军的神圣职责,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重任,在这场"寒流"中,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将继续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牢牢把握主力军使命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为维护国家海事权益和地区航运、造船业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广州航海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在博客上发了最新的一篇博文.关键词是海洋金融. 博文的内容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肯定广州市发展海洋经济成绩的黄小彪,又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离不开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因此,他认为金融作为撬动海洋产业的支点,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先导和主导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各国尤其是沿岸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海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海洋权益斗争更加复杂,向海洋进军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徐华 《中国船检》2012,(6):29-32,96-97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今年将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业一直期待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推动。国家级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重陆轻海“陈旧观念的束缚,大力推进“海洋强国”、“海运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于灏  吕海良  关一  邵杰  周雅卓 《船舶工程》2013,35(3):108-111
集成平台是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场实时监测技术系统的基础,其设计与建设尤为重要。以搭载于"向阳红08"船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系统为例,介绍集成平台的模块化设计,以及集成平台软硬件的设计与建设。目前该集成平台已集成了多台海洋生态环境实时监测仪器,基本实现了水样自动采集与分配、监测仪器远程监控,以及数据实时传输与处理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