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之祜 《中国海事》2006,(10):62-65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往往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国水上救生的民间传说很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妈祖的传说。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宋代出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屿的一位姓林的女子,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22世孙女。妈祖生前扶危助困、济  相似文献   

2.
正妈祖是我国古代的女海神。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相似文献   

3.
妈祖,是一个与中国古代航海有关的女神,人们称她是海上救难的圣母。目前在我国台湾是家喻户晓。台湾现有妈祖庙四百多处。平时,善男信女前往朝拜者,络绎不绝;每年妈祖圣诞之日,全省信徒擎香敬送者,更是数以万计。台湾的妈祖庙是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4.
<正>风高浪急的台湾海峡,激荡千古,酝酿出独特的海洋文化。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是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地处妈祖故里的福建海事人,深入践行"三化"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福建海事局调研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三化"建设的种子深深植入内心,与悠久深厚的妈祖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孕育出一朵当代"妈祖"的精神之花。  相似文献   

5.
赵晨  童鲲 《中国海事》2014,(10):10-11
历史上,西江一直是沿岸百姓的生命线,她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代便开始吸纳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滇越文化、东南亚文化,各种文化不断碰撞,创造了辉煌的西江文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古文明的发祥总是与奔腾不息的江河相依相存,悠长的西江之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明。然而,这些璀璨的文明沿袭至今,形成闻名遐迩的西江文化。敬奉龙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妈祖是海神,龙母则是西江流域的河神。  相似文献   

6.
吴振凤 《中国海事》2009,(12):72-72
莆田海事局一直以来重视海事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妈祖文化与海事文化有机融合的研究工作,历时近三年编著了约48万字的研究型专著《海异神韵—妈祖文化与海事文化有机融合研究》一书,日前成功出版发行。该书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事例和图片,融合了各个时期的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妈祖文化始于福建,兴于东亚,并随着华人的脚步遍布四海。妈祖文化是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文化交流纽带。当今,我们如何在更高站位上认识妈祖文化?如何让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起到"从民俗信仰到民心相通"的作用?如何把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置于中国发展大局中?本期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妈祖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有着一水之隔的闽南、台湾渔家,不但风俗相近,而且语言相通。海峡两岸渔家在同一航道行舟,在同一渔区捕鱼,有着许多共同而有趣的渔俗。供奉船神闽南、台湾渔谚有“开门见海,出门乘船”、“行船跑马三分命”。与渔民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船,这种感情首先表现于对船神的崇拜。不论大小渔船,后舱都有供奉船神、设神龛的“圣堂舱”。船神几乎都是女海神妈祖。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相传她出生满月仍不啼不哭,故取名“默娘”。长大后,她救过不少遇险渔船。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的林  相似文献   

9.
《中国港口》2017,(Z1):67-72
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民众信奉影响最大的民间神袛,被誉为海上保护神,至今仍香火鼎盛、长盛不衰。目前,在民间遗留下来大量的历代妈祖雕像是研究历史上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实圽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如何对这些民间神像进行科学鉴定和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明桂 《中国水运》2004,2(4):114-115
妈祖信仰流传千年,"妈祖文化"是连接两岸亲情的纽带,台湾有1 400多万妈祖信徒热切希望前往福建湄洲岛妈祖发祥地朝拜,由于历史原因两岸民间朝拜不能直航.近年来两岸关系逐步缓和,每年绕道往湄洲朝拜的台湾信徒不少于10万人.为此,我国政府积极准备,寻找解决台湾妈祖信徒朝拜的途径与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妈祖文化不像其他传统文化,有自己比较固定而流传有序的典籍,不过由于妈祖信仰的强大生命力,妈祖文化不仅流传上千年,而且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妈祖文化的研究始于宋代,至今千余年。宋代学者对妈祖的文字叙述较多,如莆籍状元黄公度在《题顺济庙》一诗(1151年)中写道:"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作  相似文献   

12.
崔燕 《中国船检》2010,(11):76-79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艘名为"宝顺"号的轮船,在她服役的30年中,出海巡洋,剿灭盗匪,保四方海运安定,抵抗外来侵略者,立下了无数功勋。史书曾对她这样记载,"中国之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那么,她究竟是怎样的一艘船呢?  相似文献   

13.
湄洲岛游记     
在烟波浩渺的湄洲湾,有一座形如眉宇、面积仅16平方公里的小岛,象一块晶莹的玛瑙,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这就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湄洲岛。从莆田市区南行约42公里,抵文甲码头,再搭乘10来分钟渡船,至湄洲宫下码头,妈祖祖庙便呈现在前来朝圣旅游的国内外游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正妈祖信俗的普世性和群体性使之在世界五大洲都深入人心。所以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5.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奉使高丽归国后,就其亲身经历,参考有关典籍撰写的。对高丽的历史、地理、风土民情、典章制度以及宋代与高丽的交通航线,造船技术与工艺,如船的结构、特点,柁、碇、帆等的使用,航海技术如指南针的应用,海图的绘制,季风的利用,天气预测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研究朝鲜历史文化及宋代海外交通的珍贵资料。路允迪宣和奉使高丽后,赐妈祖庙号顺济,标志着妈祖从民间地方性神变为朝廷承认的神,确立了妈祖的海神地位。此后,妈祖信仰从福建向南北发展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这个团队用智慧绘遍万里海疆,这个团队用默默的奉献撑起了半边天,这个团队用无止境的学习永葆着青春的风采,这个团队更满怀着万千的柔情和爱心……"陈贵花将自己所获得的一切荣誉都归功为她的团队。事实上,她是这个美丽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功臣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文敏 《中国海事》2014,(10):69-70
台州人文精神的有人概括为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称为"四气"。源远流长的台州文化,始终流淌在台州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不仅为台州海上搜救事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台州海上搜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国民之魂,文化化之;海事之神,文化铸之。  相似文献   

18.
温州天妃宫巷坐落于信河街北端,近瓯江岸,巷南有座十四平方米左右的小庙,庙内塑有妈祖神像及十位以郑和为首的群像,当地人称这庙为“三宝殿”.温州历来是渔港,信奉的神祇很杂,有海圣(海神圣母)、观音、关帝、晏公、杨府神、三官(福禄寿)等.妈祖神是其中一位,但在这个庙中名声不如郑和突出,所以当地的人们就把“天妃宫”干脆就叫成“三宝殿”了.  相似文献   

19.
结合港口实际情况,钦州港初步提出了港口安全管理文化架构体系的基础内容:"一会一长廊","一改两机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自2012年起,钦州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加速壮大的港口对港口的效率、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的安全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对于钦州港这样的社会码头仓储业主种类多、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经营人分布地域数十公里和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的港口,面临的安全管理压力尤甚。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7月3日,澎湖谒祖会香团504名香客护送澎湖天后宫妈祖金身,乘坐中国台湾籍客轮"云豹"轮,经泉金航线,于中午12时抵达泉州南安石井客运码头。这是时隔17年,泉澎两地天后宫再次举办直航妈祖会香活动。当日海上风浪较大,为保障"云豹"轮的顺利进港,泉州海事部门派出"海巡08606"轮、"海巡08611"轮两艘海巡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