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甘泉线铁路采空区路基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东  丁海军 《铁道勘察》2011,37(5):65-68,75
介绍了甘泉线铁路DK63+850.00~DK63+977.40段采空区范围内的工程概况,结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制定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注浆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充填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确保路基基底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预防路基失稳、下沉、塌陷等病害。  相似文献   

2.
CFG桩替代水泥搅拌桩在广珠货运铁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喜 《铁道建筑》2012,(4):111-113
CFG桩和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中采取何种软基处理方式,应根据试桩结果进行选择。广珠货运铁路DK28+080.00—DK28+320.47段软土路基处于鱼塘地段,通过对现场地质情况的分析和试桩,采用CFG桩替代水泥搅拌桩,成功地对本段软基进行了加固处理,CFG桩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单桩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区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DK 24+083~DK 24+232和YDK 24+098~YDK 24+304段为半封闭岩溶洼地,周边为花岗岩、砂岩全风化地层。溶洞、溶槽、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储水构造。隧道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后,开挖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淹井灾害,地表坍陷。通过地表施作洞内"透水不透泥"堵水塞,完成进口端反坡安全抽水。随后对岩溶区段采取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完成溃口处理。研究结论:(1)通过地表深孔投料注浆,可以实现"透水不透泥"堵水塞结构的施作;(2)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在满足质量的基础上,比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速度提高1倍以上;(3)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原则,成功地处理了突水突泥溃口。  相似文献   

4.
以石武客运专线DK932+300~DK932+400路基注浆试验段工程为例,介绍岩溶区路基注浆施工工艺、注浆施工参数的选定、注浆效果检验和现场施工出现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采用注水(压水)试验、验证钻孔和物探检测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先导孔探测溶岩发育的方法,将岩溶分为轻微溶蚀、一般溶洞和复杂溶洞3类,为客运专线岩溶路基的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桩板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沉降小等特点。沪杭客运专线DK5+344.8~DK5+374.8段为上跨浅埋地铁深厚软土路基,采用桩板结构处理此段特殊路基。对施工难点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桩板结构路基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控制要点、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等。采用全套管钻孔桩施工工艺,对桩板结构钻孔桩桩底进行注浆加固,基坑开挖与混凝土浇筑施工按分部、分段进行,同时采用硬化施工场地等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桩板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满足了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西安地铁一号线盾构下穿时陇海铁路的运营安全,对下穿段地质薄弱细砂层采用帷幕注浆与加固注浆施工工艺进行路基预加固处理,并在陇海铁路下穿路基段开展袖阀管注浆参数试验和线路沉降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帷幕注浆建议选择P·O 42.5R水泥、水灰比0.8、水玻璃掺量10%的双组分浆液;加固注浆建议选择P·O 42.5R水泥、水灰比0.8的单组分水泥浆液,每延米注浆量为0.3~0.4 m3;通过精细化注浆控制,可将陇海铁路线路最大沉降变形控制在5 mm以内,为西安地铁一号线下穿徐兰高速铁路路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胡三喜 《铁道建筑技术》2010,(3):134-137,140
榆树湾矿区大面积、深层采空区加固处理采用深层注浆、浅层加固,辅以地面变形观测和固定式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中心计算机系统+通信传输平台的铁路预警系统的综合加固处理措施。深层注浆可防止采空顶板塌陷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形成跨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不会出现突然塌陷的可能;浅层加固则对采空区边界以外165~200m的变形区进行了加固处理,防止地表的横向水平变形和纵向水平变形对路基本体工程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式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中心计算机系统+通信传输平台的铁路预警系统观测网,对铁路后期运营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路基沉降治理是采用路基通过技术修建的高速铁路运营面临的主要工务难题。受天窗时间长度的限制,注浆加固成为目前治理路基沉降的首选方法。本文探讨了传统水泥注浆加固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主研发了低黏度的改性高聚物注浆材料作为高铁路基加固材料,并采用该材料进行了注浆加固路基试验。结果表明:结石体变形模量为160~190 MPa,可与处于同一数量级的填土实现匀刚度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9.
浙赣线岩溶地区路基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赣线提速后,沿线岩溶地区路基须加固.说明采用注浆技术在营运线路上加固路基施工中注浆加固机理、主要设计参数,分析了不同断面形式路基施工特点,特殊情况下的技术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京广线DK1075+337--DK1075+367段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介绍采用双管单液浆法注浆法对路基病害的整治,包括注浆的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过程。由于加固前已探明缺陷的位置,注浆施工工艺合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汪水清 《铁道建筑》2012,(4):109-110
结合宁安铁路岩溶路基工程处理施工,分析了路基封闭型岩溶的发育特征,试验采用一孔注浆、一孔排除孔内杂质及密闭空腔的双孔注浆技术进行处理,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得到了施工工艺关键参数,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综合评价注浆效果。检测效果表明,采用双孔注浆技术对宁安铁路岩溶路基的封闭型岩溶的溶洞和岩溶裂隙起到很好充填作用,加固效果明显,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也确保了注浆加固岩溶路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宜万铁路龙麟宫隧道DK231+700~DK231+800段大型半充填溶洞纵向长100 m,横向宽100 m,溶洞规模宏大、各段形态各异,隧道整个洞身均位于溶洞内。设计采用立柱支顶与锚喷网结合的溶洞防护方案,防止了溶洞顶板大面积剥落、垮塌,为下部安全施工提供必要条件;根据溶洞与隧道的不同空间关系,采用了复合地基+整体结构、单压式结构及框架结构等特殊隧道结构;针对隧底溶洞充填物承载力偏低的问题,采用了换填、钢管桩注浆加固及深孔注浆加固的措施,提高了承载力,减小了工后沉降。经过2年多的连续监测,溶洞顶板、隧道结构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说明处理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在建的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铺轨后开通前路基沉降异常后,加固整治处理为载体,通过反复试验,取得加固注浆参数,在不破板条件下,因路基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加固参数进行病害整治,通过机车压道结合沉降观测检验,整治后沉降稳定,满足客运专线路基的要求,从加固效果说明注浆是解决客运专线病害整治的有效办法,为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深长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台温铁路DK4+090~DK4+644.20段路基为浸水及软土地基路堤,长554.2 m,设计采用深长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本段路基的施工情况,介绍深长高压旋喷桩的喷浆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黔张常铁路DK 49+556.00~DK 49+913.22段路基位于野猫河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附近,在紧邻该段路基、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土乐坪1号特大桥和土乐坪2号特大桥桩基施工过程中,附近稻田出现泥浆外泄现象,为避免该段路基岩溶注浆处理引起水源保护区水质污染,需研究一种新的岩溶地基处理措施,以代替传统注浆处理措施。研究结论:(1)环境敏感的饮用水源地附近,岩溶地基处理不宜采用注浆处理方式;(2)深埋式桩、复合梁板结构不仅解决了岩溶区地基塌陷对铁路安全产生的影响,还避免了引起饮用水源的污染;(3)路堤地段岩溶地基处理采用深埋式桩、复合梁板结构还可以起到节约用地的效果;(4)本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应用于岩溶强发育区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大型富水溶腔的注浆加固为例,从注浆加固的方案制定到注浆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选定、注浆压力的选择及注浆效果评定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溶腔体的注浆原理和过程,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铁路大面积分布软土地基,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效,使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在DK17+300处路基基底进行成桩试验及检测。通过对24组不同参数配比及布置形式的桩群进行检测及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合适的配比和布桩形式,对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隧道超前帷幕注浆工程属于规模较大的地下隐蔽工程,主要用于富水软弱地层或岩溶地段等复杂围岩地段的地层加固及堵水处理,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为使处理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在掌握复杂围岩地段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准确可靠、高效适用的注浆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九景衢铁路浙江段何家隧道DK262+738~DK262+822岩溶地段超前帷幕注浆处理的施工实践,对注浆资料分析和检查孔验证两大类注浆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实质性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注浆效果。综合评价较全面地反映了地层处理效果,对后续施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为类似工程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站场及区间路基里程DK326+192.25—DK330+090.46,全长3898.21m,路基平均填土高度5.6m。原设计站场及区间共填筑改良土81.3692万m3,其中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掺4%水泥改良土53.7818万m3,基床底层填筑掺5%水泥改良土27.5874万m3。施工中由于取  相似文献   

20.
旧堡隧道穿越太古代变质岩系,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条件极差。隧道于DK28+380~DK29+630段穿过断层及其影响带,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溜渣突泥突水塌方并引起初支大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结合该段地质条件,从围岩岩性特点、岩体结构特征、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及地下水共同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该隧道大变形的原因和机制,并阐述了后期施工中采取的加强结构支护、注浆加固、增设临挡护墙等处理对策,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区隧道施工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