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目的: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8%之间,在现行规范的能级(8 500 kN.m)下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比较小,都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目前,采用高能级(大于10 000 kN.m以上)对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的案例较少,而采用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更是鲜有报道。为此,在国家建设大型储罐的基础上,开展15 000 kN.m直接高能级强夯和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对比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研究结论:试验研究表明:在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直接进行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消除湿陷的深度分别可达9.5 m、15.5 m,其强度参数均有近2倍以上的提高。通过这一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娄新高速公路岩溶塌陷地基强夯加固工程为背景,对强夯法的主要参数设计、强夯试验和强夯加固岩溶地基效果进行分析。分别采用2000 kN·m、4000 kN·m夯击能进行强夯试验,并对夯坑的每击夯沉量、总夯沉量及夯坑周围地面隆起变形量和影响范围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4000 kN·m夯击能下最佳夯击次数为11击,夯实效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2000 kN·m夯击能的夯实效率,可以有效地加固岩溶塌陷地基。强夯后动力触探击数明显增加,1~12 m变化明显,表明4000 kN·m夯击能的影响深度达到了12 m。  相似文献   

3.
120 000 kN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塔120 000kN(桩径2.8 m)特大吨位钻孔灌注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同时进行了2根1.2 m模拟桩静载荷试验.根据现场试桩资料,分析了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将试验结果转化为传统堆载试验曲线,原型桩与模拟桩转换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铁道车辆用橡胶球铰扭转、偏转性能测试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铁道车辆用橡胶球铰的结构特点,通过自制的专用试验装置对橡胶球铰进行了10kN.m扭转试验和100kN.m偏转试验,并总结出一套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照港岚山北港区油码头灌区铁路专用线港内站处于填海区,填土厚度大,堆填的时间短,不可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结合本工程提出地基强夯加固措施,有效加固深度10 m,选用锤重200 kN,锤落距15 m,单击夯击能3 000 kN.m,并进行工后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郑西客运专线Ⅰ号试验段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和强夯三种地基处理方法检测手段和方法.地基处理前后分别采用静力触探、地质雷达、面波、挖探及荷载板试验等方法,对加固范围内桩间土、桩身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地基处理前后的检测数据表明,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荷载板试验、地质雷达和面波等原位测试手段以及人工开挖探井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是有效的检测方法,建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检测采用以上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某大型铁路工程进行了大面积深厚杂填土地基渣土桩加固处理的试验。试验分为甲、乙两个试验区,渣土桩桩径为0.6m,桩长为10m,分别按1.6m,1.8m和2.0m三种间距布置。试验中进行跟护筒成孔及不跟护筒成孔的对比试验,以及机械设备选用的对比试验。选用重型动力触探、静载荷、剪切波进行了效果检测。结论为1.6~1.8m桩间距下的渣土桩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的要求。这个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双榫槽式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足尺加载试验的方法,研究轴力和弯矩组合工况下接头部位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接头部位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线性阶段、非线性阶段、失效阶段;在加载初期,随着弯矩的增大,接头部位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呈线性增加;当弯矩超过一定数值后,接头部位的混凝土及钢筋会发生频繁的应力调整,其过程一直持续至试件出现贯通接头部位的裂缝,从而导致构件失效;当构件达到失效状态时,500kN轴力工况下接头试件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420kN·m,1 000kN轴力工况下接头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578kN·m。  相似文献   

9.
提出广西北部湾某铁路站场素填土填海地基分区域按2 000~12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设计方案。为便于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动力触探和瑞利面波法对强夯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地基进行了检测,采用静力载荷法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进行了检测。综合检测结果表明,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性能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强夯处理效果较好,并且检测出局部软弱地层,为后续进一步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地铁 19 号线支线清河站南侧盾构区间为例,对盾构全水中接收各阶段工序、风险和控制参数进行 分析,得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得到了成功应用。盾构全水中接收参数控制及监测数据表明:全水中接收 盾构井灌水高度在实测水位以上 0.5 m~1 m,可有效控制盾构接收涌水涌砂情况;接收期间土压力从 15 环的 0.08~0.12 MPa 逐渐降低为 0,适当提高同步注浆量至理论值 1.25 倍,推进速度 5.1 mm/min,接近围护桩 2 环时推力 从 9 000 kN 升至 20 000 kN,磨桩期间推力在 9 000~14 000 kN,风险可控;沉降发生主要有两个阶段,即刀盘 出洞及盾尾脱出阶段,各占 0.9~1.5 mm,4.0~4.8 mm,盾尾脱出影响大于刀盘出洞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结合现场调查,采用轻型动力触探、K30 测试、Evd测试、瑞雷面波法等手段对白阿既有铁路路基基床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现有基床性状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提速后路基基床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状态,研究结论为提速工程的设计和方案比选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论:根据既有线调查、填料成分等,在考虑整体的同时进行既有线路基分段落评价,这样既可以减少数据离散带来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对于运营多年的白阿铁路线路基基床,承载力和强度不合格处主要集中在基床表层0.0~0.6 m 和底层0.6~1.2 m 范围内,需要对该深度范嗣内填料进行重点测试评价;轻型动力触探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优点,但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如何降低误差是今后需解决的问题;K30相对Evd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可以先对不同等级既有线路进行对比试验,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Evd替代部分K30测试点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物探瑞雷波速测试法与轻型动力触探法相结合,可以准确揭示路基基床承载力及强度不满足要求的位置和范围,对既有路基基床的现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黔桂线车河站斜坡软土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位于山前缓坡上的车河站横穿21条自然沟,施工开挖及试填筑时发现大部分沟内分布斜坡软土,需查明其成因、范围、厚度及工程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参考我院设计的内昆线、水柏线等铁路项目山区斜坡软土研究结论,采用试抗、钻探、静探、轻型动探及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车河站共有16条沟内分布斜坡软土,厚度差异较大,共同特点是土质软、成分杂、分布和性质不均匀,且夹有较多碎块石。最后选择了强夯碎石墩对基础进行复合地基加固。 研究结论:地层结构造就了特别的水文地质环境,从而为形成山前缓坡沟槽软土创造条件。治理包括排水、地基置换及挡护3个方面。从施工结果看,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车河站斜坡软土操作容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非饱和土地基沉降计算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非饱和土地基沉降计算参数确定的有效试验方法,可使地基沉降计算参数选择更加合理,对于以地基沉降为主要控制因素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针对胶济客专非饱和粉质黏土、粉土开展了室内固结试验及多种现场原位试验,经过综合分析得出:胶济客专非饱和粉质黏土、粉土饱和度一般在46% ~ 80%之间;建议采用室内固结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标贯试验综合确定非饱和粉质黏土、粉土沉降计算压缩模量参数;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当量模量对应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沉降修正.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作为地层时的工程特性研究较少,直接影响粉煤灰场地的勘察与设计.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排沉积粉煤灰层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粉煤灰的静力触探曲线呈锯齿状,没有临界深度;锥尖阻力比粉质粘土和细砂小;侧壁摩阻力小于填筑粉质粘土、接近沉积粉质粘土、大于细砂;摩阻比小于填筑粉质黏土、大于沉积...  相似文献   

15.
在客货共线铁路路基设计中,经常遇到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基床厚度的低路堤、挖方路堑,现行设计规范规定了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天然地基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两项判定指标,如不满足该两项标准,就应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很多设计者在使用该标准时提出了疑问,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落实。通过计算Ⅰ、Ⅱ级铁路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动荷载和轨枕底部应力,采用布辛尼斯克公式算出了基床底层顶面及其以下不同深度处的应力,并根据动强度与静强度的关系确定出了基床底层的基本承载力新标准值,建议设计规范采用该新值后取消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有改良层既有线过渡段承载特性及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线路桥过渡段存在的路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其进行检测、路基承载性能评估对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尤为重要。通过E_(vd)、动力触探及粘贴应变片等原位测试手段,对某既有线过渡段水泥改良表层而下卧软弱土层的路基构造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水泥挤密桩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得到结论:(1)路桥过渡段距桥台0~5 m区间是线路最薄弱环节,需重点加固保护;(2)基床表层水泥改良层厚度对路基承载力影响显著,轨下E_(vd)值远大于路肩E_(vd)值,最大差值高达45.79 MPa;(3)水泥挤密桩改善既有线路桥过渡段路基承载性能效果良好,加固后过渡段刚度显著增大,动土压力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压缩模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为准确获取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沉降检算所需的参数,本文拟通过对红黏土地基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红黏土地基压缩模量的有效方法,确保工程质量.研究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击数N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5以上.对于红黏土地基上部硬塑土层,通过建立两者间经验公式,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对室内试验压缩模量E<,s>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红黏土地基压缩模量,以减小钻探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工作量,并有效减小因常规方法勘探取样土样质量不佳造成室内试验值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K30试验在深圳地铁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深圳地铁3号线现场K30试验方法,对比分析K30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室内试验等测试结果,探索各测试结果间的关联,以期供类似工程勘察借鉴。研究方法:运用K30试验方法,测试土层基床系数,并与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室内试验等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K30试验稳定性较好,地基土的基床系数宜采用K30试验方法获取;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当不具备进行K30试验条件时,建议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近似代替K30试验,将测试结果结合规范及工程经验修正后提供设计;室内试验测取得的基床系数(Kv)比K30试验测得的基床系数(Kv)偏小,不宜直接提供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职工网络安全意识和攻防技能水平,文章采用Docker Swarm集群和动态独立靶机技术,设计网络安全靶场。该靶场具有快速部署、快速恢复、易扩容的特点,可用于日常的网络安全学习、竞赛及仿真环境渗透测试,已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上线使用。使用结果表明,该靶场在培养铁路站段网络安全人才、提升铁路网络安全“人防”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新车组装及检修后均需要在试车线进行动态调试,以检验新车组装质量和修程车检修质量;检验车辆技术状态,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试验。在车辆段设计中,试车线的设计非常重要,其设计重点是合理确定试车线长度。采用平均加速度法和牵引计算法对单轨交通试车线长度进行计算,分析比较高速试车和中速试车2种试车工况的计算结果,指出试车线长度设计应优先采用牵引计算方法得出的数据,并根据用地条件设计试车线。当车辆段试车线长度不能满足高速试车要求时,应在正线选择合适区段进行高速试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