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信号闭塞方式及其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列车追踪运行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算例的设计。在算例中,通过对两列车在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方式下的追踪运行模拟,分析了不同闭塞方式下列车追踪运行的效果,同时利用仿真系统对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了验算,并得出相同发车间隔情况下不同信号闭塞方式的列车追踪运行结果以及三种闭塞方式条件下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该系统可以为科研、设计人员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及通过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列车制动力的二次换算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建立了列车制动力计算的新方法-二次换算计量。这种方法是等效处理原则的再应用。经过论证、计算、比较和选择,推荐了各种基型闸瓦条件下不同闸瓦的二次换算系数。这种新方法具有通用性,既能适用于多种材质闸瓦的混编车,也适用于复合制动系统,并为编制列车制动限速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设计需要,研究了和谐号动车组制动计算方法。制动计算方法以黏着特性曲线为边界条件,充分考虑了电制动和运行阻力对制动系统的影响,而且结合试验数据计算不同速度阶段和不同载荷下的瞬态参数。基于和谐号动车组制动计算方法,自主开发了制动计算软件,并计算分析了8辆编组动车组的紧急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简化的能力谱方法的计算精度,通过一座连续桥梁的实际算例,给出简化能力谱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建立简化横向单墩计算模型,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推导分析,得到能力谱曲线;将三条不同地震记录对应的反应谱曲线转化为ADRS格式的需求谱曲线,并与得到的能力谱曲线绘于同一坐标系下,两种曲线的交点即为结构在相应地震动下的弹性响应,继而求得结构相应的非弹性响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同一计算模型及三条地震动加速度纪录进行分析,与采用简化的能力谱方法下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中看出:简化的能力谱方法可以用较少的计算工作量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非线性响应;在该方法中采用 μ T关系式,会得到不同精度的计算结果。不同的Rμ  相似文献   

5.
利用点到中线的垂距计算方法选择最佳既有曲线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1]给出的中点到中线垂距计算公式及程序,提出一种新的优化计算方法,能简便而圆满地解决既有曲线要素的选择问题,这一方法对于不同的目标函数,不同的线形、是否有控制条件等,计算过程基本一样,该法还很容易推广到选取第二线的曲线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强风以及沙粒共同冲击作用的条件下,为了确定既有土堤式挡风墙加高挡板在各风速下的固定形式,寻找其在风沙两相流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埋深计算方法。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风速下加高挡板周围流场进行分析,探讨流场规律。分别计算风荷载与沙荷载作用下加高挡板的受力,并计算其支座反力,最终确定其在极限条件下埋置深度的近似计算方法,为铁路安全运行与防风沙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现代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特点,阐述了液压制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其中的油源系统,研究其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关键部件的计算模型,为关键部件的设计、选型提供了有效依据。通过集成各部件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液压制动油源系统的正向设计参数化计算方法。经试验验证,该设计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产品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9.
制动计算是列车制动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文章分析了UIC规程、BS EN标准和铁标中有关制动计算的相关内容,从制动力计算、制动能力评估、制动距离计算等方面比较了三个标准的异同点。采用VC++开发了可满足3个标准的制动计算软件,进行不同制动方式组合和不同载荷下的紧急制动和驻车制动计算,并可对单车、单轴进行黏着校核,计算结果能够以图表的方式输出并自动生成制动计算报告。最后以2M8T的动车组为例介绍了制动计算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能够检验牵引特性、线路条件和停站时间等因素对列车折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提高折返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设备选型、线路条件等因素,该系统实现了对列车折返过程中速度曲线与折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以郑州轨道交通某折返站为例,对该系统的功能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相关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DNA计算的多模态函数求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鹏  颜晨阳 《铁道学报》2005,27(6):112-116
通过对DNA计算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在DNA计算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基于Lokta-Volterra方程的生态竞争繁殖、家庭选择机制等的求解多模态函数的进化算法,使得群体能够保持多样性,并有效地避免了早熟收敛,通过对测试函数的求解,同时搜索到多模函数多个极值峰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架构层次过多、设备冗余、利用率低、功能重复、新技术利用不够等.本研究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提出一种新的4层ACE系统架构,建立云清分中心和多站点边缘计算节点模型.结合人脸识别应用,提出人脸数据库动态更新算法.本研究为解决目前地铁AFC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将系统虚拟化技术应用在服务器上,就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虚拟服务器,从而提高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通过分析云计算环境和虚拟化为服务器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泄露等新的安全风险,针对各类安全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助于保护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化服务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并行计算显式与隐式算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兴  陈磊  景立平  龙慧 《铁道学报》2011,(11):111-118
基于EM64T硬件构架、双路Intel Xeon处理器、Linux操作系统、64位ABAQUS软件、千兆以太网络为集群子网络构建的32CPU并行计算集群平台,对有限元并行计算中心差分显式算法与Hilber-Hughes-Taylor隐式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以及ABAQUS软件中设置黏弹性人工边界计算精度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显式与隐式算法计算精度基本相当,但显式算法计算效率远高于隐式算法。对地铁地下结构三维和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有限元并行计算显式和隐式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由度数为387 426的地铁车站结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8、16、32CPU并行计算显式和隐式算法耗时比依次为21.89%、23.10%、4.32%;对于自由度数为10 516的地铁车站结构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1、2、4CPU并行计算隐式和显式算法计算耗时比依次为41.4%、45.3%、51.8%;多CPU并行计算显式算法适合求解大规模数值计算问题,多CPU并行计算隐式算法适合求解小规模数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铁路应用在新型计算基础设施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铁路现有的网络架构基础上,设计铁路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架构,并提出适用于该体系架构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依据该模型,利用标记技术可以实现相同网络空间相同域、相同网络空间不同域和不同网络空间之间的强制访问,并与可信操作系...  相似文献   

16.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2):65-68,99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系统的集成与融合[1]。针对目前集中式云平台建设模式存 在网络传输负载高、网络延迟、数据中心规模庞大等问题[2],提出优化设计思想,搭建具有边缘层、基础层、平 台层和应用层等 4 层总体架构的新一代城轨生产系统融合平台,通过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紧密协同,提高城轨生 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控制线网主、备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且便于智慧化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最后,提出分步 分阶段的落地方案和典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喷射混凝土是矿山法修建隧道的基本措施,速凝剂作为喷射混凝土必需的外加剂,对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结合正在建设的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分析碱性(Na~+·AlO_2~-溶液)和非碱性(Al~(3+)·SO_4~(2-)溶液)速凝剂的促凝机理,并开展新型碱性液体速凝剂的室内试验和现场湿喷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碱性速凝剂和非碱性速凝剂的促凝机理都是利用活性Al~(3+)的水化反应;(2)碱性速凝剂产生粉尘主要是由于超量的Na~+中断了水泥的水化反应,非碱性速凝剂是由于SO_4~(2+)中断了水泥的水化反应;(3)新型碱性速凝剂最大的特点是降低了Na~+/Al~(3+)的摩尔比(1.19∶1),具有无毒无味、掺量少、落浆回弹少、早强且后期强度损失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相似文献   

19.
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计算原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倪昌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24--26
对《地铁设计规范》附录A中的曲线地段设备限界计算原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采用基准坐标系作为曲线设备限界坐标系的缘由和建立曲线地段设备限界计算模式的基本原则,简要介绍了设备限界计算程序和如何制定建筑限界。  相似文献   

20.
介绍轨道交通领域综合监控系统数据的存储、提取及运算的过程,并以北京、南京等为例分析当前存在的效率问题,提出采用map-reduce分布式运算以及窗口算法,解决中心大数据量信息处理的效率问题。介绍map-reduce算法原理以及窗口算法,对采用传统方式解决大数据同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简化map-reduce任务分发解决轨道交通数据的处理效率问题,最后其对应用领域进行扩展,可推广到轨道交通领域任何的分布式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