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传燮 《中国水运》2006,(10):22-22
大家一致公认,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还谈不上到了没落地步,35万造船工人每年仍然能创造船舶工业产值4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拥有建造先进的旅游船和其他复杂船舶的能力和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2.
1欧洲船舶工业发展近况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从欧洲国家转到了亚洲国家。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苏格兰克莱德和英格兰北部,以及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和马尔莫(Malmo)的大型船厂都曾建造过20万吨级的油轮,但现在多半都寂寞无声,无人问津,其他的许多船厂甚而已经关闭了。不过,欧洲的船舶工业仍拥有35万职工,每年船舶工业产值达450亿美元,一半以上是以出口换取的收入。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造船在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船舶配套物资供应及生产设备毫不欠缺,能够建造先进的邮轮和其他复杂的高技术船舶。  相似文献   

3.
内河在建船舶抵押登记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训春 《中国水运》2010,334(5):37-37
由于造船企业自身特点,船舶企业贷款担保难是制约其融资的主要瓶颈。为落实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交通部海事局制定了《建造中船舶抵押权登记暂行办法》,对在建船舶办理抵押权登记,拓宽了船舶建造企业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06,23(1):7-8
大家一致公认,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建造已经果断地从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国家。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占有世界造船市场大约85%的份额。不过,欧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开发的“船舶模块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于1994年7月11日在上海通过了由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我国一些著名船厂所建造的出口船、远洋船,其船舶建造质量可与国际上主要造船国家的船舶建造质量媲美。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模式、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程》2006,28(5):45-45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对外合作的七项工作重点。1、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2、船舶研发机构要通过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方式研发新产品,掌握世界船舶工业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发展方向;3、造船企业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模块化舾装、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技术,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建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胡可一 《中国船检》2023,(2):102-107
<正>近十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各种媒体也屡屡出现对船舶工业的报道。船舶吨位是衡量船舶尺度、容积、重量和装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造船企业和国家船舶建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宁 《造船技术》2009,(4):34-38
着重介绍了应用FORAN软件从船舶总体设计到生产设计的全流程设计过程,指出FORAN软件的引进,为我国造船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设计平台,为当前经济形式下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造船企业的自主船型开发能力和按现代造船模式的建造能力,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对于我国船舶工业而言,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产业转换规律看,发达国家劳动密集产品向外转移,世界造船业正逐步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态势看,造船企业船舶建造设施扩充,接单量逐年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承造大型船舶的能力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都通过国内政策性银行,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为船舶工业提供了大力的金融支持,大大解决了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设施建造融资困难、新船建造资金不足和船舶出口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在分析日本和韩国通过政策性银行对船舶工业的支持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日韩的主要政策性银  相似文献   

11.
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绿色造船,不断提高造船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国是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出现了木板船,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和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跨越“西洋”,在世界航海和造船史上都写下光辉的一页。十九世纪中期上海创办了制造军火和轮船的江南制造局,标志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开始。但是,由于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船舶工业也日益落后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十六年来,中国船舶工业由小到大,由修到造,由转让仿制到自行设计建造,由制造小型船到制造现代化大型船舶,由为  相似文献   

13.
高翔 《中国海事》2006,(11):50-54
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府措施主要指政府通过资金、技术及政策优惠,支持本国造船业的发展,以达到降低本国船舶建造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基于船舶工业对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各主要造船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这种支持措施有时甚至直接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众所周知,政府补贴是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规制的对象,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既然有SOM协定的规制,为何这些国家仍然竞相采取补贴措施?何种政府支持措施是WTO体系下SOM协定所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船艇》2007,(9B):24-25
2007年9月,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将按预定计划,在业界的关注目光中正式出海试航。 作为世界民用船舶建造“皇冠上的明珠”,迄今只有日、韩和少数欧洲国家能建造的高技术产品,LNG的建造与完工不仅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强大科技实力的见证,更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大发展的一年,造船完工量达到855万载重吨,出口31亿美元。浙江、江苏、广东和东北地区相继出台了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临近岁末,国防科工委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所见所闻,令造船人感到鼓舞和振奋。本文试图从分析山东省威海市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地方造船企业转换造船模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谈点粗浅看法。一、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海岸线长达985.9公里,位于世界造船金三角的中心地区,是国际业内人士公认的最适合船舶建造的地域之一。据国家船检部门提供…  相似文献   

16.
吕玮庆  王铁 《江苏船舶》2011,28(2):33-35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建造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中小型船厂也蓬勃发展并承担了大量的船舶建造任务.但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这些船厂往往由于缺乏焊接工程技术人员,或对造船过程中焊接工艺的要求不太明确,严重影响到船舶的建造质量.作者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地方船舶检验部门对中小型船厂进行焊接工艺认...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套业的发展相协调,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审定会议于2月下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技术监督局、船舶总公司及其所属的船舶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等部门共20多个单位50多名船体、轮机、船电、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会议。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船舶市场竞争的急需,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下,组织全国主要造船企、事业单位成功地编制了具有统一性、代表性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该标准是在集我国数十年船舶建造之经验以及吸取了国际上主要造船国家的造船质量标  相似文献   

19.
《广东造船》2009,(3):4-4
韩国STX造船海洋15日表示,该公司近期从欧洲船舶公司获得4艘50400载重吨级油轮建造订,总价1.7亿美元。此外,欧洲船舶公司将视情况追加4艘相同类型的船舶建造订单。目前STX造船海洋保有总价值183亿美元的278艘船舶建造订单。  相似文献   

20.
正智能船舶包括船舶建造过程智能化和智能化船舶两部分内容,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多方发力,早日占据智能船舶领域制高点。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造船业正迈进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制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