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减振器阀节流特性分步间接耦合求解方法的步骤,对间隙处油液压力分布模式进行了预估。以某一活塞伸张阀为例,探讨了其节流特性的分步间接耦合求解过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出活塞伸张阀、活塞压缩阀和底阀压缩阀的压力差一流量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阀的压力差一流量特性预测了减振器的阻力一速度特性,计算结果与减振器的直接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振器。目前,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  相似文献   

3.
减振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力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振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板簧阀门,当压力变大时,阀门被顶开,节流孔开度变大,阻尼变小。由于活塞是双向运动的,所以在活塞的两侧都装有板簧阀门,分别叫做压缩阀和伸张阀。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振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减振器失效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减振器的检查与保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这种微型汽车用的液压双管路制动总泵,其泵体用高强度铝合金铸造,泵体上有两个贮油杯,分别贮存、补充前后工作腔的油液、两个出油阀分别与前后制动分泵相连。泵体内有两个总泵活塞、前后串联,在前后总泵活塞上共有5个用橡胶制成的总泵皮圈,将总泵内腔分隔成4个空腔,其中两个为工作油缸,两个为补偿油缸,详见附图。在正常情况下,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推杆推动前活塞向左移动,压缩前回位弹簧,使油压升高,把油液压向前制动分泵。与此同时在这油压和前回位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后活塞也向左移动,使后腔的油压升高,传递给后分泵。通过两条制动管路油压升高,促使前、后轮同时制动。  相似文献   

6.
《车时代》2006,(10):119-119
悬挂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挂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挂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相似文献   

7.
如图1所示,当手柄向上抬起时,带动活塞上行,单向阀1关闭,活塞缸的工作容积扩大形成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油箱中的油液经油管打开单向阀2流入活塞缸中;当压下手柄时带动活塞下行,单向阀2关闭,活塞缸中的油液推开单向阀1,油液进入柱塞缸,使柱塞上升,顶起重物做功。当需柱塞停止时,停止压杆运动,柱塞缸中的油压使单向阀1关闭,柱塞自锁  相似文献   

8.
对双筒阀片充气式液压减振器内部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阻尼力数学模型,明确了活塞杆直径、复原阀片外半径以及气室充入气体的压强为影响阻尼力的3个关键参数,理论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复原行程阻尼力的影响。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固耦合下阀片的运动状态、流场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等,详细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复原阻尼力的影响,验证了减振器工作状态中的油液流动情况及所提出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悬架装置是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问全部零件和部件的总称,主要由弹簧(如板簧、螺旋弹簧、扭杆等)、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当汽车行驶在不同路面上而使车轮受到随机振动时。由于悬架装置实现了车体和车轮之间的弹性支承,有效地抑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悬架系统所需要的最佳阻尼比出发,通过相关参数如车辆类型、簧上质量、车身固有频率、平安比、双向阻尼比、杠杆比的输入,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筒式减振器设计,得到使悬架系统达到最佳阻尼匹配的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依据该曲线实现对减振器主要尺寸、节流阀系的设计,最后对设计得到的减振器模型进行阻尼特性仿真校验。由于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的,可以对输入参数、油路和数学模型等进行及时调整,极大地缩短了减振器的开发设计周期,降低其研发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上接2014年第1期)如果假设复原阀片刚度k,复原阀片承压面积A_z,在承受负荷后变形量为h,则工作腔压力△P为:△P=F_f/A_z=(k·h)/A_z(?)可以看出,弯曲变形量h与节流孔面积A_k的关系就会变成近似线性曲线(见图8)。结构优点:结构相对简单,阀系构成合理,高速时具有降低压力能力。缺点:因为在贮油缸上部有活塞杆移动距离的体积空气量,具有"早晨病",在往复运动初期,复原与压缩行程切换瞬间有空程感觉。使用范围:适用于中排量、对舒适性要求相对高的摩托车,主要在双筒减震器上使用。2.3 2/3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某车辆被动悬架系统中减振器由于温升过高而漏油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车辆悬架系统机械特性与其热学特性相互耦舍的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闭环正反馈系统的热一机耦合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某车辆在多种工况以及不同悬架参数条件下减振器的温升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面等级的下降、车速的提高、簧上质量的增大以及悬架刚度的减小,减振器的温度升高;车轮刚度对减振器温升特性影响较小;簧下质量对减振器温升特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汽摩配》2009,(7):71-71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我们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用下列方法检验减震器的工作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杨凯  庞宏  郑康宁 《汽车维修》2005,(10):53-55
随着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汽车的行驶速度不断提高,因此悬架装置的完好程度对减少车祸、保证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大约有1/4左右的汽车上至少有一个减振器工作不正常。有故障的减振器在行驶中会使车轮有30%的路程接地力减小,甚至不与地面接触,其不良后果有:汽车发“飘”,特别是曲线行驶难以控制;制动易跑偏或侧滑;车身长时间的余振影响乘坐舒适性;导致车轮轴承、轴接头、转向拉杆、稳定器等部件过载等。  相似文献   

15.
<正>悬架是汽车车身与车轮之间连接和传递动力的装置(图1),汽车的全部载荷通过悬架作用在车轮上。目前,不少中、高档轿车和大型客车装备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ECAS)系统,这种悬架的刚度、阻尼以及车身高度能够自动适应汽车不同载重量、不同道路条件以及不同行驶工况的需要,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操纵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使汽车的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何检验减震器的工作是否良好?一般可以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km后停车,  相似文献   

17.
前叉管是前减震器上的重要功能性零件之一,具有油缸、贮油缸、空气室,兼顾活塞、活塞管等功能。由于上部分装有方向把,支撑来自车身的质量和承受运动中的交变载荷,下部分与外筒全(或部分)接触滑动配合往复运动摩擦,所以对强度、刚性、耐磨、耐高温等性能有极高要求,用材的选择及工艺良好性不仅涉及到骑乘安全,也涉及到制作成本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奥迪A8车辆空气悬挂系统车辆在路上行驶时,车轮经过凹凸不平处就会受到冲击力,该力由悬架和车轮悬挂系统传递到车身上,汽车悬架的作用就是吸收并化解这个冲击力的。一般来说汽车悬架系统应分为弹簧和减振系统两部分,在这两个系统的作用下,可以达到下述  相似文献   

19.
1奥迪A8轿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初始化方法对于配置了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的奥迪A8轿车,对该系统初始化也就是校准车身高度传感器。当更换了任何一个车身高度传感器或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控制单元,都必须进行系统初始化。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VAS505x来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地址码为34-自适应空气悬架);(2)测量每个车轮从车轮中心到轮罩下边缘的高度值;(3)在VAS505x上选择功能10-自适应;(4)将测得的数值逐个输入到控制单元内。  相似文献   

20.
周泉 《汽车电器》2001,(6):56-58
7 空气悬架控制用电动机的构成与回路7.1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概述采用空气悬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柔软的舒适性,同时又确保操纵的稳定性.要实现这两个目的,在设计时各技术条件的要求是矛盾的.本节介绍的悬架系统采用了电子控制,与时时刻刻变化的行驶条件相应,将悬架系统各参数控制在最佳值,在多次元上使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相容.也就是说,在一般行车上,采用柔软的空气弹簧和较小的减振阻尼衰减力,实现柔软的舒适性;而在急剧转向时、或者制动等场合下,则快速转换成硬弹簧与强衰减力,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此外,在凸凹特别严重的路面上行车时,此系统可以根据车轮的行程实施动态转换,如图5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