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常规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这些射线虽然不会像可见光那样凭肉眼就能直接察知,但它可使照相底片感光,也可用特殊的接收器来接收。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光和同位素发出的y射线,  相似文献   

2.
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概述所谓5大常规探伤方法是指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力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射线探伤法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这些射线虽然不会像可见光那样凭肉眼就能直接察知,但它可使照相底片感光,也可用特殊的接收器来接收。常用于  相似文献   

3.
读者E-mail     
海青:你好! 无损探伤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探伤方法有五种,即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 1、射线探伤法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光和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当这些射线穿过(照射)物质时,该物  相似文献   

4.
1前言汽车零部件形状复杂,铸造件以一次性成型并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优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铸造件中的缺陷气孔、缩孔、裂纹、冷隔、疏松、微孔、晶粒粗大等,目前均用射线探伤方法检查。但是大型铸造件如桥壳,或者厚度较大的零件如悬挂支架等,这些件在用X  相似文献   

5.
磁力探伤是利用电磁原理来检验金属零件的隐蔽缺陷。当磁通量通过被检零件时,若零件内部有裂纹。则在裂纹部位会由于磁力线的外泄形成局部磁极.产生一对有S、N极的局部磁场(图1)。若在零件表面上撒以磁性铁粉,或将铁粉与油的混合液通过零件表面。铁粉就被磁化并吸附在裂纹处,从而显现出裂纹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6.
"谁会在里面呢?"15年来,每当尼克维阿瑟对人体或者实物进行X线照相时,这个"亘古不变"的问题都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对X光射线近乎痴狂的英国人,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在他的体内激发出了如此冷门的关趣?事实上,尼克在16岁时就早早辍学,之后为了生计,也只是做了几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混凝土裂缝检测的能力,引进了在工程物探中应用广泛的叠加偏移成像技术,运用射线追踪方法来建立速度模型,研究了混凝土结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射线追踪,第1阶段初选射线路径,第2阶段通过对初选射线路径进行校正分析来确定最终射线路径。对混凝土介质,可以从任意给定的初始路径出发进行逐段迭代计算,校正时,射线只是在一个网格内移动。最后用C 语言编制了程序,并输入了含有缺陷的二维速度模型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追踪速度快,追踪到的路径很接近实际。在实际应用中,逐段迭代法的优势得到发挥,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8.
"谁会在里面呢?"15年来,每当尼克维阿瑟对人体或者实物进行X线照相时,这个"亘古不变"的问题都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对X光射线近乎痴狂的英国人,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在他的体内激发出了如此冷门的关趣?事实上,尼克在16岁时就早早辍学,之后为了生计,也只是做了几份无关痛痒的兼职。也就在那时候,他买了自己的第一个相机,正式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起初也只是接一些小打小闹的活。虽然做起来很酷,但是收入也很有限。直到他33岁那年,他才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X射线。直到现在,尼克仍会把当时看做自己的"命运时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探究蒸馏水入渗前后不同干密度重塑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抗剪强度变化,并结合电镜扫描试验和X射线荧光分析试验从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角度来分析水入渗对不同干密度重塑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塑红黏土应力-应变关系随干密度的增大由应变硬化型逐渐变为应变软化型,水入渗后重塑红黏土达到破坏点时的轴向应变较大;黏聚力随干密度的增大呈指数变化,内摩擦角随干密度增加呈线性变化;水入渗前后土样抗剪强度变化说明水入渗对高干密度重塑红黏土的影响较为明显,微观结构和矿物元素成分变化则说明高干密度可有效保持土样内部结构和减少矿物元素成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流理论,建立了路段下游交叉路口前车辆排队长度、路段车流密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路段阻抗函数。运用该阻抗函数建立基于路径的动态用户最优路径选择变分不等式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实例分析表明,当路段上有排队时,若将车辆排队处理为质点,则低估车辆路段走行时间,被低估的相对差距约为22%;新的阻抗函数能较好反映路段的阻抗。  相似文献   

11.
推算螺纹件的疲劳强度对保证连接件的质量非常重要,迄今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其中,吉本提出了关于螺纹谷底轴向残余应力与疲劳强度关系的假说;原等人在尝试用X射线测定螺纹谷底残余应力的同时提出了对假说进行修正。但是,对螺纹谷底那样的小部位的残余应力测定非常困难,所以尚未对假说进行定量的验证。本项研究工作把掌握残余应力与疲劳强度的定量关系、在螺纹的制造阶段就可以推算出其疲劳强度作为最终目标。本文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基础研究,严格控制加工条件,制作出滚轧成形圆角螺纹试样,用X射线测定残余应力的分布并应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FEM)分析进行滚轧过程的模拟计算,尝试推算出产生的残余应力。通过这些工作,在确认用X射线测定圆角部位残余应力分布可能性的同时研讨利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模拟滚轧加工时模型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建筑渣土工程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雄 《路基工程》2009,(6):109-110
文中对建筑渣土这种粒径分布广并可发生二次破碎的特殊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组分特性、击实特性和CBR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这种粗粒土为主的材料的试验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该材料最优含水量小,最大干密度与粗颗粒含量密切相关,其CBR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能满足路基填料各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季冻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在自然环境与车辆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以及界面区劣化对路面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设计普通交通环境和超载条件下的荷载-冻融-干湿循环三场耦合试验模拟路面水泥混凝土实际工作环境,并与普通交通条件下的疲劳荷载单因素试验及荷载-冻融双场耦合试验进行对比,以探求季冻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和X射线能谱分析分别测定在混凝土处于不同耦合作用阶段的界面区细观结构、钙硅比变化;采用静态弯拉强度试验测定三场耦合下各阶段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揭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劣化行为与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季冻区路面混凝土运营时,车辆荷载主要引起混凝土界面区沿原生微裂缝的局部损坏;冻融循环伴随干湿交替的环境作用促使裂缝在各方向蔓延形成大片缺陷,且该界面区劣化行为是物理-化学过程。主要表现为,路面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呈下降趋势;界面区大量裂缝交叉贯通,密实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超载情况下,疲劳寿命急剧缩短,且界面区内部微裂纹的宽度显著增大。混凝土疲劳破坏时,界面区临界损伤阈值为:界面区宽度为70 μm;密实度为50.96%~54.25%;微裂缝最大长度在24.48~26.04 μm之间;微裂缝最大宽度在11.73~15.72 μm之间。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描述混凝土强度与界面区结构缺陷之间的定量关系,各结构参数对强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实度、裂纹宽度、裂纹长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微观初始缺陷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CTB)细观开裂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DEM)和随机算法构建了细观非均质随机骨料数值模型,结合参数反演确定了模型细观参数,并引入裂隙网络(DFN)来表征水泥砂浆内部的微观初始缺陷。通过虚拟半圆弯曲(SCB)试验模拟了细观开裂过程,比较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并进一步研究了裂隙密度和宽度对结构细观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观断裂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细观随机开裂行为;材料的宏观开裂是由于细观损伤的累积导致,宏观裂纹的产生经历了平稳扩展和快速贯通的过程;张力是裂纹演化的驱动力,裂纹通常沿着砂浆与骨料的界面薄弱区进行扩展;微观缺陷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初始裂隙通过诱导微裂纹的扩展与贯穿,降低结构整体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结构的容许形变,其中20~40 m·m-2的裂隙密度和0.3~0.45 mm的裂隙宽度对材料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裂隙密度和宽度对于提高材料抗裂能力有益。所构建的细观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微裂纹的扩展和贯穿过程,能够实现对细观断裂的精确模拟,为探索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和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扫描装置来分析模拟或实际旧沥青混合料路面(RAP)材料与新胶结料的拌和过程。先将新集料与含25%金属粉末的胶结料混合,再将该混合料在烘箱中老化,制备模拟RAP。随后,将模拟RAP再与新沥青复拌,观察集料表面的金属粉末是否与后面掺入的沥青结合。另外,将含有25%金属粉末的胶结料掺入实际的RAP中,检测这些粉末是否进入沥青膜中。CT扫描图像表明:复拌后金属粉末能扩散到集料微粒表面的沥青膜中;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在集料表面有薄薄的一层(微层)、厚度不均的金属粉末层。结果说明,无论是模拟RAP还是实际RAP,复拌后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胶结料混合。  相似文献   

16.
动力超跑     
《汽车杂志》2012,(10):330-331
Q各位编辑:小弟我有几个问题,有劳各位来解答。 1.涡轮增压有一个共同问题——涡轮在低速时不能即时加入,要把这问题减缓只能用小涡轮,但动力又不太大。以前的马自达RX-7上就用小涡轮带动力涡轮的作法来减少这个问题。各大品牌为何不用这种方法?(一个涡轮带动两个涡轮的方法一定很不错)莫非该技术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制造》2007,(G00):17-17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为1.75—1.90g/cm3。镁合金零件带给汽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它的质量轻,换用镁合金就能减轻整车重量,也就问接减少了燃油消耗量。二是它的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接近铝合金和钢,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荷。三是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尺寸稳定性,客易加工,废品率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它具有良好的阻尼系数,减振量大于铝合金和铸铁,用于壳体可以降低噪声,用于座椅、轮圈可以减少振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镁合金虽然有这些优点,但从成本上看它仍然偏高于铝合金。尽管如此,镁合金的应用前景仍然看好:福特汽车公司已开始用镁合金来制造悬架零件、制动盘和制动钳等;而日本1990年每辆汽车用镁量仅5公斤,2000年增至210公斤,占汽车重量的25%,仅次于铝材而超过钢铁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考虑颗粒尺寸效应、破碎、分形等细观特征,结合大尺寸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堆石料的各向异性破坏准则。借助砂土细观组构描述方法,用组构张量描述堆石料颗粒细观特性,提出了新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同时将该变量作为堆石料细微观演化的内变量建立了线性形式的堆石料破坏准则,构建过程既简化了表达式,又保留了现有指数形式破坏准则的优点,能够描述复杂应力条件下堆石料的强度特性。通过状态变量的变化,提出的准则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各向异性条件下应力状态、路径、罗德角、主应力轴旋转等变化对堆石料强度的影响。引入正交各向异性组构,推导了随罗德角、主应力旋转角变化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表达式,给出了不同参数变化下的堆石料三维强度破坏面。用大型三轴排水试验结果确定材料破坏准则的参数,基于分形维数理论研究了不同级配的堆石料在不同围压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关系。验证表明:提出的各向异性破坏准则可以较好地描述堆石料分形维数、孔隙比和围压对其三维强度特性的影响;随分形维数及强度参数变化,该准则能较好地反映堆石料强度在细观特性下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奕宏 《车时代》2013,(2):86-91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告诉你,你所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用PS做出来的,不过干万不要怀疑我们的PS水平,我们是故意弄成这种效果,看到那些空白处没有?那些地方,就是留给你去想想的。年轻,就该SUV!,年轻,就该无处不在!试着去想象吧,想想在你心中别克昂克拉会出现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又会有些什么样的故事会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汽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汽车的制动负荷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频繁停车的市内公共汽车上、山区行驶汽车上和下长坡时,制动负荷过大的问题更加突出。若这些制动负荷全部由行车制动系统来承担,就会造成制动鼓和制动摩擦片过热,从而造成制动效能下降,甚至制动能力完全消失;使制动摩擦片和制动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使汽车的使用成本上升,维修工作量加大。为解决该问题,在现代汽车上加装辅助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