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飞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125-127
依托长江中下游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针对沿线液化土层的挤密砂桩处理方法,通过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桩身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砂桩复合地基瑞雷波测试及砂桩施工过程前后桩侧土的超静孔压变化情况测试,分析了挤密砂桩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挤密砂桩不仅施工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对该地区液化土层的治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施工质量及处理效果的检测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测试方法。相信,本文结论对该地区工程建设中处置砂土液化地基的方案比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曹正喜 《隧道建设》2012,32(2):234-238
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北岸出入口原设计采用模袋砂围堰作为主体结构施工平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质情况、海水涨落潮水流、模袋砂刚性等因素影响,模袋砂局部产生沉降、位移。为保证沉管隧道出入口的顺利修建,通过对模袋砂围堰沉降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加固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采用钢管桩加固模袋砂。并对钢管桩加固模袋砂的工艺、过程及施工效果进行了介绍。采用钢管桩加固既可以发挥模袋砂施工工艺成熟、机械化程度高,又可以发挥双排钢管桩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是柔性与刚性体的很好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砂桩在冰冻地区的道路上,常采用砂桩来处理局部道路翻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去采用砂桩基本上是从蓄水和排水原则出发。辽宁省自解放以来曾打了许多的砂桩,近几年我们进行了调查,使用情况如下。 1.砂桩的工作情况大石桥等地的观测情况列于表1中。该线的路面厚度为20~30厘米,大都为第Ⅱ-Ⅲ地带类型,土基为粉质亚粘土,并有250~300辆/昼夜的交通量。  相似文献   

4.
无砂砼桩是利用级配碎石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制成的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它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发展而来、类似CPG桩的一种新开发的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开始运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结合湖北省襄十商速公路汉十、襄荆连接线项目上运用无砂桩的工程实践,介绍无砂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过程。  相似文献   

5.
郭院成  刘海涛  靳军伟 《公路》2012,(10):43-46
以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高填方软基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后处理技术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及后处理过程中的位移和孔隙水压力规律。分析了填筑及后处理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分布特点,得到了位移、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数值分析方面验证了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方法的堆载预压、快速排水、固结等综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吹砂填海形成的场地一般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根据海岸线及吹填材料的不同,一些吹填场地还具有砂基填料不匀、含泥量不均、地下水位高,沟槽正常开挖困难的特点。在此类地区修建厂区及道路等建筑物,不仅需要考虑采用经济有较的方法处理吹填土地基,同时也要考虑在吹填土下,尤其是水下部份开挖埋设大型管沟的稳定性及协调变形的问题。本文通钦州保税港区一、二、三期的现场试验及实施效果观测,并总结对比分析各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及管沟埋设方案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钢板桩+振动水密法综合处治的思路,借助钢板桩支护形成的降水通道,对路基实施多遍循环水密,该法能有较的节省工期及造价,同步处理吹填土地基及管道开挖埋设,为吹填土地区或高水位软土砂基管道开挖埋设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海  穆康  陈荣淋  戚志博  俞缙 《公路》2012,(8):7-11
劲性砂桩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桩。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及复合材料力学原理,对劲性砂桩中混凝土芯桩轴向应力分布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得到劲性砂石桩芯桩轴力分布函数,讨论了不同荷载、混凝土芯桩标号、砂土弹性模量情况下芯桩轴向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现场芯桩轴向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所显示的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该研究对于了解劲性砂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工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综合系数法计算桩基压缩量,并建议钻孔桩综合系数取0.5。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段21根摩擦桩试验结果看,对于深厚软土地区超长桩而言这一取值有待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超长桩桩身压缩变形的规律,并提出本场地超长桩综合系数的取值方法。结果表明:在极限状态下,超长桩的桩身压缩量范围为6.77~28.64mm,桩身压缩量一般占桩顶总位移的30%~50%;该项目中超长桩的综合系数为0.37~1.098,综合系数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8)
为了研究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加固体系的沉降、破坏机理及承载特性,通过自行研发的可视化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单桩、普通置换率与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对比模型试验,获得了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桩土应力比、沉降-时间及桩土应力比-时间数据。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砂桩单桩与群桩复合地基相比,其承载力低,沉降量大;当置换率达到55%以上时,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沉降及桩土应力比随时间效应显著,表明高置换率下砂桩置换作用较明显,可以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特性。根据挤密砂桩的承载特性及国内外相关资料,总结了挤密砂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采用70%高置换率挤密砂桩室内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对比承载力的各种计算方法,为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置换和排水作用,砂桩处理技术可使软弱地区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缩短沉降时间的目的.本文简述砂桩在平蛇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砂桩在平蛇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过置换和排水作用,砂桩处理技术可使软弱地区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缩短沉降时间的目的。本文简述砂桩在平蛇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水中墩基础采用直径3m、倾斜度1∶6的大直径超长钢管桩。钢管桩在岸上分2段制造,利用"水上定位平台+导向架",采用液压打桩锤插打;采用空气反循环法,利用斜孔钻机进行桩内取土。为充分发挥钢管桩桩端承载能力、增加钢管桩刚度,在桩端5m土塞与底部10m混凝土的交界面进行全断面压浆;桩底压浆结束后,采用振冲密实法,向桩内分层填充干净中粗砂至距桩顶15m处;桩内填砂顶面密实并整平后,安装钢筋笼,浇筑桩顶15m高混凝土。该桥采用这一系列技术,解决了大直径超长倾斜钢管桩的插打、孔底压浆、密实度达到95%的孔内填砂等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上黏下砂和上砂下黏双层地基中倾斜受荷单桩承载特性,首先基于ABAQUS建立上黏下砂与上砂下黏双层地基中长径比L/D=5和10的倾斜受荷桩3D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位移控制法,得到了相应工况下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极限承载力,并运用probe法计算获得了上黏下砂及上砂下黏地基土工况下长径比L/D=5和10的桩的桩身承载力包络线。通过对上述双层地基工况下的单桩(L/D=5和10)施加与桩轴线成0°、30°、45°、60°的桩顶倾斜荷载,得到了桩身水平位移曲线、桩侧土抗力分布规律以及双层地基中上下土层的层厚比、倾斜荷载倾角、倾斜荷载大小、桩身长径比L/D等对桩身承载力、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4.
砂桩在西南线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线砂桩加固软弱地基为实例,叙述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砂桩应用于加固软弱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天高速公路K412滑坡的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李元彪 《路基工程》2012,(3):181-183
十(堰)天(水)高速公路K412滑坡为一堆积层老滑坡,线路在滑坡中前通过,随着开挖边坡深度的增加,老滑坡局部复活,且逐步加大,最终可能整体复活。因此,要了解滑坡的空间形态,必须查清滑坡的坡体结构及地下水等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钻探、物探、深孔位移监测等勘察手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老滑坡及复活滑坡目前的安全系数,并对新老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湖南省衡山县龙荫港大桥为例,介绍了锚固桩技术在石灰岩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用。该锚固桩是一种加固建筑物基础的桩。此措施具有投入机具简单,资金节省,施工进度快,质量好,安全性高,效果特别明显等特点,尤其适合基底有溶沟、溶槽、石芽、裂隙及溶洞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区钻孔灌注桩的处理、加固。该技术解决了桩基长短悬殊及桩底沉渣超标,以及继续处理持力层等问题,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锭沉井地基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锭采用大型深沉井基础,对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要求较高,因此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需实行地基加固。本简要介绍了采用砂垫层及砂桩复合地基加固的施工工艺,并从承载力,沉降,剪切破坏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该技术方案的成功实施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设计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事莲 《中外公路》2007,27(4):206-210
该文对中江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条件和软基处理设计做了系统的介绍。项目采用了袋装砂井堆载预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鱼塘填平及反压护道、水泥搅拌桩(湿法)、高压旋喷桩、预应力管桩、小直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木桩、气泡混合轻质土、超载、预抛高、过渡性路面等综合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处治,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挤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淮安地区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进行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理论计算分析,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从复合地基理论与砂桩单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表明,砂桩处理类似条件的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可以满足小于5 cm工后沉降的要求。荷载稳定后的桩土应力比平均值为1.2~2.3,砂桩地基土工格栅的发挥强度约为其极限抗拉强度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