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敬松 《交通科技》2007,(1):114-116
公路建设中路床和路基部分大量使用了石灰(或水泥)改良土。为了保证改良土中含灰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在不同时间检测改良土的灰剂量。为适合二次掺灰工艺,提出了EDTA标准液消耗量随时间降低的标准曲线,将其应用于合徐高速公路路基改良土现场灰剂量检测中,得到了合理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陈保平 《中外公路》2007,27(3):218-221
公路建设中路床和路基部分大量使用了石灰改良膨胀土,为了保证改良土中灰剂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在不同时间检测改良土的灰剂量。该文通过室内大量试验揭示石灰稳定土中,石灰剂量随时间衰减的几个规律,建立EDTA消耗量与灰剂量消耗量随时间降低的标准曲线和回归公式,并以此对合肥北绕城高速公路路基改良土现场灰剂量进行检测,对现场路基压实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灰剂量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含水量的膨胀土采用掺灰处理后,由于石灰与土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使得灰剂量检测中EDTA滴定量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以宁淮高速公路淮安段石灰改良膨胀土灰剂量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为例,结果发现EDTA消耗量随掺灰后时间的对数呈线性衰减关系,对此提出了与时间有关的改良土灰剂量检测标准曲线,并给出了绘制检测标准曲线的详细步骤。通过该标准曲线能够在任意需要的时间进行改良土中灰剂量的检测,而且操作方便简单,检测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以工程实践为例,绘制了不同灰剂量对应的最大干密度曲线、EDTA消耗量与灰剂量关系曲线、灰剂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探讨石灰土路基施工时存在灰剂量衰减的情况下对压实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灰剂量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利用电子表格建立EDTA耗量与灰剂量的回归方程,为实测灰剂量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合肥某高速公路主要通过的是膨胀土地区,路堤用石灰改良膨胀土填筑。为了指导施工控制填土质量,文章对膨胀土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石灰能够很好的改善膨胀土的液塑限性质和降低粘粒的含量;同时降低膨胀土的膨胀性。但是灰剂量会随着掺灰龄期而逐渐降低,文章通过标准EDTA滴定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的掺灰率;随着龄期增加灰剂量逐渐变小。掺灰率愈高的土EDTA耗量随龄期的变化与显著,反之亦然。可以通过EDTA标准滴定试验,建立了考虑灰剂量随龄期衰减标准线。  相似文献   

7.
对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典型的膨胀土湛江组粘土(4-1)路基填料,在不同掺灰比及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胀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不同掺灰比和不同碾压含水量对改善膨胀土路基填料工程性质的影响,为公路路基设计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利  钱劲松  房浩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79-181,191,221,222
该文介绍了PFWD检测细砂路基回弹模量的现场试验研究的原理、方案及其结果。为检验PFWD用于细砂路基施工质量检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在细砂路基顶面,以及水泥砂、水泥土和石灰土顶封层顶面分别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干燥细砂黏聚力小、较为松散,采用PFWD进行测试单点离散性较大,而顶封层结构具备连续性和板体性,应用效果好;由于水泥土中水泥掺量较小,所表现出的回弹模量低于高石灰掺量的石灰土,施工中应注重水泥的掺拌均匀。  相似文献   

9.
准确检测控制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的水泥和石灰的剂量,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鉴于当前工地试验室对于灰剂量的现场检测大都是在EXCEL生成的标准曲线基础上采用人工估读得到。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多项式算法利用C#语言编程开发出适用于工地试验室用的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灰剂量的软件。提高了该试验的检测精度并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衰减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法可快速测定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通过室内和现场实验比较分析发现稳定土中的水泥或石灰剂量随时间衰减,会影响到现场测试结果,为此可建立EDTA消耗量和灰剂量回归公式,并以此对现场剂量检测和路基压实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通过对不同石灰剂量稳定的含砂低液限粘土的击实试验和CBR试验,研究了其击实特性和水稳定性,确定了石灰的合理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掺量为3%、4%时相对未掺石灰的含砂低液限粘土水稳定性明显提高;最大干密度随掺灰量增加而降低,掺量超过4%后,降低幅度减小并趋于稳定,最佳含水率变化规律则相反,确定石灰合理掺量为4%;最后确定了路基93、94区采用掺灰3%稳定土、96区采用掺灰4%稳定土的技术方案。对路基填筑后的沉降观测表明:沉降速率满足要求,路基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石灰改良路基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某新建道路工程浅层路基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掺灰量的石灰改良土进行击实试验、界限含水率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掺灰量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液塑限的影响规律,以及掺灰量和围压对石灰改良土抗剪强度指标有效粘聚力c′和有效内摩擦角φ′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灰量的增加,石灰改良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加;掺灰量对石灰土的界限含水率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液限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塑限,9 %左右的掺灰量对其影响最大;当掺灰量大于某个值时,石灰改良土强度随着围压和掺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掺灰量的增  相似文献   

13.
陈波  李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84-186,247,248
为了解决公路路基填料中膨胀土胀缩变形问题,该文采用生石灰对填料进行改良,通过对石灰改良土进行击实、胀缩总率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试验.结合<公路路基施丁技术规范>要求确定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合理掺灰量.其成果为工程实际施工中石灰掺人量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文中依托山西省隰吉高速公路,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除尘飞灰(简称CFB飞灰)改良土路基填料的组成设计与施工工艺,并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CFB飞灰可显著提高土的承载比,CFB飞灰的f-CaO含量越高,改良土的CBR值越高;CFB飞灰掺量不宜低于10%;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可采用单位面积撒铺量和单位长度撒铺总量进行掺量控制,采用路基上中下层含水率的极差进行均匀性控制;CFB飞灰改良土施工后,应洒水保湿养生7 d再进行弯沉检测。采用CFB飞灰改良土替代水泥改良土填筑路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遇到的与膨胀土相关的工程问题也日益增多。文章以合肥北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对路用膨胀土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试验表明,与“干法”击实路线相比“修正湿法”更加合理,满足路用填筑要求。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用EDTA滴定试验确定不同龄期的掺灰率;随着龄期增加灰剂量逐渐变小。掺灰率愈高的土EDTA耗量随龄期的变化与显著,反之亦然。可以通过EDTA标准滴定试验,建立了考虑灰计量随龄期衰减标准线。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宝山区某软土路基为对象,采用石灰进行改良,对石灰改良软黏土开展了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掺灰量、围压和固结比条件下,石灰改良路基土的动强度和临界动应力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灰量、围压和固结比对石灰改良土的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动强度与临界动应力随着掺灰量、围压和固结比的增加而增大;围压对临界动应力的影响最大;较大围压时,对于掺灰量一定的石灰改良土,其临界动应力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县北部干线公路S319(开慧—黄兴大道北延段)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土工试验分析了白沙土的物理特性和参数指标,并设置试验段对不同掺灰配比路拌改良方案进行对比,得出该工程最优白沙土掺灰改良方案为掺5%水泥改良30cm厚上路床;介绍了白沙土路基填料路拌掺灰改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掺石灰处理膨胀土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湘娟  王媛 《公路》2000,(1):13-16
对膨胀土填料不掺石灰和掺石灰处理后的胀缩性及物理,力学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掺石灰对改善膨胀土路基填料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对不掺石灰和掺石灰处理后的填料进行了膨胀及收缩变形量的估算,以供公路路基设计及现场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沂淮高速公路膨胀土路段路堤掺灰改性施工控制中碰到的标准击实干密度与现场测试干密度发生很大差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膨胀土经过掺灰改性后的标准击实试验方法进行了修改,满足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滴定溶液对EDTA滴定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8):289-294
EDTA滴定法因其快捷高效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现场的水泥剂量检测,但在许多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的试验结果具有较大离散性。通过展开对EDTA标准曲线拟合的选择以及在放置不同天数下的滴定溶液对水泥滴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EDTA拟合曲线不管是线性拟合还是多项式拟合,若拟合曲线的R2≥0.999,则可采用该曲线用于水泥剂量的反算;采用提前2~4d制备的滴定溶液,根据择优后的EDTA标准曲线,反算出的水泥剂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四川省成资渝在建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通过对底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取样,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满足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