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在对传统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博弈论对公交枢纽规划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博弈模型和算法,以期达到最优布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马鞍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应用笔者提出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技术理论成果,对马鞍山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该市路网布局特点、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从而为制订马鞍山市近远期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马鞍山市综合交规划,应用笔者提出的城市交能风格局面质量评价技术理论成果,对马鞍山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该市路网布局特点,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从而为制订马鞍山市近远期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路站场规划布局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晏克非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59-162
确定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站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首先采取极值处理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利用熵值法科学的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广义效用函数计算各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从而对站场规划进行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最后以浙江省东阳市的站场规划布局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结合政和县公路交通发展实际,论述了县级公路网规划的背景及目标,对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定量评价,采用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和模型,提出了政和县"一城两镇"公路网层次功能划分及规划布局方案,并从路网技术和建设用地规模两方面对布局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路网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农村公路网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包括农村公路网形成、发展机理,规划影响因素,布局规划,评价方法在内的各方面内容。重点探讨了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TOPSIS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步骤;在系统分析公交线网规划方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从方便性、迅速性、广泛性、可靠性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公交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公交线网评价指标,将传统的TOPSIS法与熵权法相结合,提出了公交线网布局方案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某地区公交线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布局相对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考虑不同城市特点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布局相对评价的意义,在分析城市条件和道路建设条件对城市道路网络综合效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相对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假想道路网络和实际道路网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中外公路》2007,27(1):211-213
对国内服务区布局现状和规划理念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影响服务区布局的几个重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服务区布局规划因素决策模型。该方法在重庆市渝宜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中进行了应用,能够对服务区布局方案进行优化和比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多指标决策的物流园区建设序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胡刚  陈峻  王炜  张卫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2):157-160,164
物流园区在物流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区域物流业发展和各项发展战略的实现意义重大。目前,对物流园区的评价工作可以分为3部分:物流园区总体布局社会经济评价、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方案评价和物流园区建设序列论征。本文针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序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多指标决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锚杆布置形式下的边坡加固效果,以资溪花山界(赣闽界)至里木高速公路深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锚杆布置形式对锚杆轴力分布规律以及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杆轴力沿其长度方向不是均匀分布;锚杆长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锚杆本身的加固效果,同一布设位置、相同长度锚杆的加固效果不受锚杆整体布置形式的影响;相同长度、布设位置不同的锚杆在极限状态下发挥着相近的作用;在锚杆总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锚杆布置形式的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人体工程学在计算机辅助汽车驾驶室布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宝玉  李维斗 《汽车工程》1997,19(6):330-335,329
本文应用人体工程学成果在AutoCAD环境中开发汽车驾驶室的内部总布置设计软件的方法,利用本软件可快速确定出驾驶员人体特征曲线,并通过对调整有前布置参数使驾驶员获得作乱工作状态,为驾驶室合理布置提供论理依据,同时还可校核已有驾驶室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布局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给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探讨最佳布局方案,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对比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发展物流园区的环境条件,认为珠江三角洲可以大力发展物流园区。在分析了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物流量的确定方法以及物流园区布局思路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布局的基本方案。认为存在两种联运方式(公路—铁路或公路—水路联运)的物流园区间距宜定为40~60km,仅有公路一种运输方式的间距宜定为30~40km。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综合运输体系形成期高速公路建设需求,提出从节点选择、备选线路获得、布局优化、布局调整等4个环节发展现有公路网规划布局,形成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布局的方法,并以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搭建城市街道空间布局模型,设置街道空间布局优化约束条件,通过优化编码过程完成遗传算法改进,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从市政、景观、专项设置和建筑4个方面制定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盐城市文港路街区改造项目为例,按照新的布局优化思路完成改造。从总评分上看,优化前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评分处于[0.5,0.7)区间,说明此时的街区空间布局能够基本满足期望。优化后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评分处于[0.9,1.0]区间,说明此时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较为优秀,该方法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城市快速路中央分隔带线性空间布局形式的视觉刺激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量化景观构成要素,并用SILAB软件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场景,开展模拟驾驶试验。测试路段限速值分别为50 km·h-1和70 km·h-1。试验获取了41名被试对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眼动和车辆运行指标以及驾驶疲劳的主观评价,以分析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下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注视点信息熵作为布局形式视觉刺激度的量化指标,并使用ROC曲线方法为表征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驾驶行为指标确立了舒适性阈值,根据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下的驾驶行为指标及阈值,建立了舒适性综合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扫视时长、注视次数、车道横向偏移距离受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影响较大;与车速50 km·h-1相比,当车速为70 km·h-1时,扫视频率低,单次扫视时长短,注视次数少,平均眨眼持续时间长;注视点信息熵与视觉刺激度相关;由车辆运行特征分析可知,排列式的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由于景观单调、视觉刺激过低会导致驾驶人出现反应迟缓、疲劳,影响行车安全;规则式布局形式视觉刺激过高,环境的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等特征过于显著,会导致驾驶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威胁行车安全;而自然式的布局形式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快速路景观环境的单调性,还能够提供适宜的视觉刺激。研究成果能够改善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及提高驾驶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可靠性、安全性的提高,电子电气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其中,电器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得汽车上电路数量及用电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整车的线束布置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文章以商用车整车线束布置为核心,明确整车线束三维布置设计原则,提出整车线束布置方式,分析整车线束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整车线束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以侧置式重型柴油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模块(中冷器和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舱及冷却模块的内部三维流动与传热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舱内冷却空气流动与冷却模块的传热耦合仿真分析,研究了中冷器和散热器在前后布置与上下布置两种形式下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与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前后布置形式相比,采用上下布置形式时,散热器冷却液出口温度基本不变,中冷器热侧出口温度降低了24%。中冷器和散热器上下布置形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减小发动机冷却模块尺寸,节约材料,优化发动机舱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9.
At the idle engine speed, the exhaust discharge noise is influenced by resonances in the whole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connecting pipes and silencers. This pipe resonance radiates a high level of low frequency discharge noise,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low order harmonics of the engine firing frequency. This low frequency noise deteriorates the vehicle’s interior noise level and quality. The following study attempted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an exhaust system to minimize low frequency noise by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silencers and the lengths of inlet and outlet pipes in each silencer. After modeling the exhaust system using four-pole parameters, the acous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system insertion loss. In the optimization, the virtu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amount of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required for the silencers, was calculated to find a minimum value for the layout.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which is also known as finding an optimal, was employed in searching for the optimized exhaust layout. Test examples of two cases, for two and six design variables, were used. When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was two, the positions of the center and rear silencers were considered. When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was six, the positions of the two silencers and the lengths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pipes were considered. Three typical layouts for the exhaust system of each case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the given system and an optimal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ischarge noise level,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optimized exhaust layout has a higher noise reduction than the other layout designs.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河改造后应如何统筹规划跨河通道,从跨河通道方式入题,定性分析国内外典型跨河通道布局方案,基本得出了合理的跨河通道间距。结合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跨河通道的布局方案进行实例分析,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对建成后的桥梁布局进行了交通适应性分析,定量验证了间距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