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3-羟基丁酸(3-HB)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孕14.5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3-HB(0.1、0.05、0.02、0.01g/L)处理培养至第3代的NSCs,以未加药组作为对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HB对NSCs的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3-HB处理组NSCs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神经元)的比例增加,而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胶质细胞)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3-HB不影响NSCs的增殖,但可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1mmol/L的盐酸川芎嗪溶液共同孵育12h后,加入1mmol/L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20min.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细胞表达AchE. 结果川芎嗪可提高谷氨酸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抑制因谷氨酸损伤引起的细胞内LDH的释放,可促进谷氨酸损伤细胞中AChE的表达. 结论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SOX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SOX12对OSCC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GEPIA数据库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SOX12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qRT-PCR进行体外验证;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描述SOX12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从String-DB数据库中分析SOX12在信号转导中的位置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 SOX12在OSCC中呈高表达,且与OSCC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TCGA分析显示,SOX12的表达与OS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有关;与SOX12相互作用的蛋白有POU3F1、POU3F2、POU3F3、MYT1L、NRSN2等,主要参与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等功能。结论 SOX12在OSCC中呈高表达,并与OSCC多个病理性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细胞丢失是否影响齿状回神经元新生。方法 Pilocarpine诱导制作小鼠颞叶癫痫模型,在慢性期(诱导2月后)采用BrdU标记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新生细胞,尼氏染色将标本分为CA3区细胞部分丢失(Ⅰ型)和严重丢失(Ⅱ型)组。BrdU+Neu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新生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DCX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动物齿状回细胞增殖和新生细胞的存活。结果与Ⅱ型组动物比较,Ⅰ型组动物齿状回SGZ和颗粒细胞层(granule cell layer,GCL)BrdU+NeuN双标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双标细胞占BrdU免疫阳性细胞总量的比例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和Ⅱ型组动物齿状回SGZ区DCX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BrdU标记6周后,Ⅰ型组动物齿状回存活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Ⅱ型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损伤通过影响新生细胞的存活而降低了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实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 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 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 d时相点差异最明显(P<0.01)。②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 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 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Nbn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bn基因在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熟神经元标记物NeuN,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的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以非基因敲除(Nbn-CNS-ctr)仔鼠为对照组。结果 P7~P21 d,与对照组相比,Nbn-CNS-del小鼠海马发育迟缓,分子层、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及多形层的截面积均减小(P<0.01);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NeuN阳性细胞面数密度也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迟缓,Nbn基因可能是海马神经元发育中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鉴定。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样品中的PBMSCs,利用集落形成率分析动员兔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的神经元分化能力进行体外诱导鉴定。结果动员后的PBMSCs原代培养24h后,可见较多短梭形及多角形贴壁细胞,3~4d后出现集落样生长,传代培养的PB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未动员的外周血样品中的贴壁细胞少,集落形成少,且易老化,无法传代。集落形成率实验显示,动员后的PBMSCs在每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2.8~10.8个;而未动员组PBMSCs仅有0~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BMSCs经神经诱导7d后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特性核蛋白(NeuN)染色阳性。结论动员剂可提高兔外周血中的PBMSCs含量,所获取的PBMSCs具备神经元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通过影响Ca~(2+)内流对谷氨酸盐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大鼠RGCs,以0.1、1mmol/L的谷氨酸盐刺激RGCs 24、48h,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0.1、1.0、3.0μmol/L浓度梯度藏红花素分别处理。Annexin V-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Fluo-3/AM荧光标记Ca~(2+)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藏红花素对胞内钙离子介导的凋亡信号分子calpain和CaMKⅡ表达的影响。JC-1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藏红花素对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凋亡相关信号分子Caspase-3、Caspase-9、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0.1mmol/L谷氨酸盐刺激24h,RGCs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刺激48h时,RGCs的凋亡率达到(43.050±2.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谷氨酸盐(1mmol/L)刺激24、48h的RGCs凋亡率为(46.450±1.061)%和(45.500±3.253)%,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1mmol/L谷氨酸盐刺激RGCs 12h后加入0.1、1.0、3.0μmol/L藏红花素再处理12h,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均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1),且抑制效率具有剂量依赖性。另外,1.0μmol/L藏红花素组的谷氨酸盐诱导的胞外Ca~(2+)内流减少及钙依赖蛋白Calpain1和CaMKⅡ的表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增高,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减少,Bcl-2/Bax表达上调。结论藏红花素抑制谷氨酸盐诱导的RG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止胞外Ca~(2+)内流,抑制钙依赖的凋亡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aspin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3T3-L1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前脂肪细胞3T3-L1经地塞米松、IBMX及胰岛素混合诱导剂诱导8d,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1)不同质量浓度Vaspin(0、50、100、200ng/mL)处理成熟3T3-L1细胞,观察PAKT/AKT通路的变化。(2)采用1μmol/L地塞米松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Vaspin 200ng/mL+wortmannin 100nmol/L组。(3)观察Vaspin作用不同时间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Akt/phospho-Akt蛋白表达。结果 (1)Vaspin(0、50、100、200ng/mL)干预成熟脂肪细胞12h,Vaspin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PAK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100、200ng/mL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葡萄糖消耗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葡萄糖消耗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IRS-1、PI3K、PAKT的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RS-1、PI3K、PAKT的蛋白表达量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rtmannin预处理则阻断了Vaspin对PAKT/AKT、PI3K、IRS-1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 Vaspin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中的PAKT/AKT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改善了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脑梗塞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 2 (B1 2 )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 40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浓度 ,用SimulTRAC SNB放射法测定两组血清叶酸、B1 2 的含量。结果 ①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浓度 (2 4 0 2 μmol/L± 1 1 2 4 μmol/L)高于对照组 (1 4 0 μmol/L± 4 48μmol/L) (P <0 0 1 ) ;②脑梗塞患者叶酸水平 (4 82 μg/L± 1 9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 (6 88μg/L± 2 85μg/L) (P <0 0 0 1 ) ;脑梗塞患者B1 2 含量 (2 4 7 56ng/L± 1 58 72ng/L)略低于对照组 (2 70 31ng/L±1 98 39ng/L)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性 ,与B1 2 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同龄健康人 ;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性 ,与B1 2 水平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