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南京江心洲大桥主桥为主跨248 m的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结构新颖、造型独特.介绍该桥独柱桥塔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思路,对其进行稳定性及施工控制分析,确定独柱桥塔施工监控监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建常益长铁路沅江特大桥跨石长铁路桥为(32.7+90+90+32.7) m空间双索面钢拱塔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以18°小角度跨越既有高铁运营线路。该桥采用先拱后梁方案施工,其中,桥塔采用先竖转再跨线平转法施工,钢主梁采用拖拉法跨线施工。为确保成桥线形和应力满足设计要求,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拱塔竖转与跨线平转、钢主梁跨线拖拉、斜拉索张拉及混凝土桥面板浇筑进行施工模拟,提出拱塔顶推力及无应力线形、钢主梁临时扣塔结构与扣索力、混凝土桥面板分段施工、斜拉索三次张拉等控制技术,并将施工中拱塔与主梁的实测应力、线形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拱塔转体施工过程中,拱塔线形与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钢主梁拖拉合龙精度控制良好;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斜拉索张拉后,主梁和拱塔的应力、线形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桥面标高满足无砟轨道铺设精度要求;铺轨后,拱塔和主梁的线形与应力、斜拉索索力等各项指标均良好,大桥整体施工控制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4.
桐柏停车区天桥采用(18+38+66+18)m四跨单塔自锚式悬索桥方案。桥塔为钢筋混凝土拱形,加劲梁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式结构,主缆采用预制平行丝股,吊索采用空间布置,鞍座采用铸焊结构。采用MIDAS Civil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成桥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该桥采用先梁后缆法施工,采用倒拆法进行施工计算,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后得到吊索下料长度。吊索分5次张拉到位完成结构体系转换,以吊索无应力长度为控制指标,控制吊索张拉力和加劲梁变形。监控结果表明,该桥成桥线形较好,主缆和吊索受力均匀。  相似文献   

5.
柳州白沙大桥主桥为主跨2×200m的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刚构体系。主梁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梁高4m、宽38m。桥塔采用钢结构空间Q形塔,塔高108m,为反对称结构。桥塔塔底通过剪力钉和PBL剪力键与混凝土塔座及承台锚固。全桥共布置60根斜拉索,按空间双索面布置,梁上索距12m、塔上索距3m。斜拉索锚固,塔端采用钢锚箱方式,梁端采用锚拉板方式。边墩采用花瓶形框架式桥墩,桥塔墩与边墩均采用分离式矩形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控制成桥线形,并保证施工期间的通航,该桥主梁采用顶推法架设。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对该桥进行结构静力计算,计算结果显现出成桥阶段主梁横弯、运营阶段主梁刚度偏小的反对称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6.
宝鸡清溪渭河大桥主桥为(115+258+115)m的双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的约束体系,桥面全宽29m,设有双向4车道及两侧人行道。桥塔采用钻石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双边"工"形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采用预制构件,在纵梁、横梁及人行道托架顶部均设有混凝土后浇带,通过剪力钉与钢主梁连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的空间双索面平行钢丝拉索体系,通过钢锚箱和锚拉板分别与桥塔和主梁相连。桥塔和边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址位于高烈度地震区,采取了在桥塔处设置纵向活动抗震球型支座、边墩设置纵向活动横向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在桥塔下横梁与主梁间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的减隔震措施。根据结构特点以及建设条件,主梁施工方案采用大节段支架法。  相似文献   

7.
太原迎宾桥主桥为(86+93+155+86)m自锚式悬索桥,钢箱式桥塔全长114m,立面倾斜22.8°,重约1 200t,采用"卧式拼装、竖向转体"的牵引竖向转体法施工。转体系统由主转铰、临时风撑、拉压杆、牵引系统、后锚系统等组成,主转铰设置在塔梁固结段与相邻钢塔节段接头位置,刚性临时风撑通过铰轴与主转铰同心旋转,拉压杆与钢塔组成稳定三角体系,由计算机同步系统控制牵引索完成桥塔竖向转体。桥塔转体过程中,采取工具轴和精密测量技术,实现主转铰与风撑较轴"四铰共转";试转体通过后,在风力小于4级的清晨开始正式转体,在12h以内实现竖转67.2°。对钢塔、拉压杆、铰座及锚座实时监控,结果表明结构受力和竖转机构运行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顺大桥主桥为主跨700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该桥钢箱梁采用悬臂拼装施工,边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为保证成桥后的线形及内力满足设计要求,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杆系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对该桥进行施工控制。在施工控制中,采取了桥塔应力及线形控制、塔内斜拉索锚固块预抬量及钢锚梁预抬量控制、主梁的钢箱梁制造线形及施工线形控制、斜拉索的下料长度及施工中斜拉索索力控制等关键控制技术。成桥后对桥塔应力和偏位、主梁测点高程、斜拉索索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各数据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均吻合较好,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成桥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团泊新桥(独柱斜塔空间扭面背索混合梁斜拉桥)的成桥线形和索力、应力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该桥结构特点及主要施工过程,确定该桥施工控制以桥塔线形控制为主,索力的确定采用基于正装法及最小二乘法原理的优化方法,该桥斜拉索控制张拉索力的确定分桥塔悬臂施工和体系转换施工2个阶段进行.通过参数识别确定将背索和前索索力作为重点识别的结构参数.桥塔目标线形控制主要通过对塔柱拼装线形控制与索力调整控制来实现.塔柱施工过程中需采用合理的索力张拉顺序保证桥塔施工中及成桥状态的内力安全,桥塔线形控制包括塔柱拼装线形与塔柱整体姿态2部分.团泊新桥成桥后各控制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沪杭高铁跨沪杭高速公路大桥为跨径(88+160+88)m的自锚上承式拱桥,该桥采用支架现浇、水平转体就位再合龙法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及成桥后的线形满足铺设无碴轨道对桥面高平顺性的要求,采用MIDAS Civil 2010软件建立该桥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实际的施工步骤进行各施工阶段计算分析;结合现代监控手段,对该桥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监控结果表明,桥梁成桥时达到设计线形和应力状态,满足各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龙城大桥采用三跨拱形塔悬索斜拉组合结构,其跨径布置为(72+114+30)m。拱形桥塔由索塔及次塔组成,索塔为变截面拱形钢箱结构;次塔与索塔交角为60°。主梁为箱形结构。利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在结构重力下主缆的张力约为53 000 kN;根据初始平衡状态,进行倒拆分析,确定缆索的下料长度和空间坐标。主缆采用三段式散索装置锚固;设计新型的钢锚箱,使缆索在小空间内实现较大集中力的锚固。钢索塔采用现场拼装、竖向转体(扳起法)的方法施工。每边吊杆分3组,每组同时张拉4根,以对主缆进行加载与调位。  相似文献   

12.
跨穗盐路斜拉桥采用对称独塔双索面塔梁固结体系,桥塔墩紧邻既有西环高速公路高架桥基础,桥塔墩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法施工。为确保该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西环高速公路高架桥的整体结构安全,结合实际情况,将原钢板桩施工方案优化为局部旋喷桩+钢板桩施工方案,并通过增设1道钢板桩围堰圈梁、2种方式布设旋喷桩及分层浇筑承台混凝土等措施,解决了紧邻既有桥梁深基坑施工难题,缩短了承台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道金桥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大道金桥为跨度(138+81+41)m的斜拉桥,主梁采用非对称变宽截面箱梁,桥面宽度由边跨39m渐变至主跨49.899m。桥塔采用"A"形塔,由塔座,下、中、上塔柱及下、中、上横梁组成,塔肢斜率为1∶4.384。针对塔肢斜度大、桥面宽度大,与既有铁路、金桥大道相互交叉,组织、协调难度大等特点,采用了下塔柱翻模施工,中、上塔柱液压爬模施工,桥塔、中横梁异步施工,桥塔、主梁同步施工等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桥桥塔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桥塔施工工期紧、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及高空作业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问题,该桥塔柱采用爬模施工,横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上塔柱采取塔梁同步施工技术.塔柱采用改进的液压自爬模系统和大节段模板、分竖向6 m大节段施工;为控制裂缝,下塔柱第1节与塔座混凝土同时灌注,横梁分2层施工,中塔柱合龙段施工时增设水平联结系以锁定两肢中塔柱;采用接力泵、振捣坐标化管理及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确保高空混凝土施工及质量;塔梁同步施工阶段,根据塔形变形曲线精确定位索道管,并设置高空防护平台、封闭液压自爬模系统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竖转施工方法可降低索塔结构高空拼装难度,便于结构尺寸精度控制,提高焊接质量和工效,被广泛应用于斜拉桥施工。为分析独塔斜拉桥钢塔竖转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运用ANSYS软件模拟独塔斜拉桥竖转施工过程,计算钢塔在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转体启动阶段和结束阶段钢塔受力状态最不利,应重点监测。在启动阶段,钢塔的变形较大,应作为主要控制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00-103,M0012,M0013
由于机场航空限高60 m的要求,宁波中兴大桥主桥采用了大跨度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方案,其V形钢主塔施工采用桥面上拼装然后竖转成型的施工方法。钢主塔竖转施工是主桥施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着重介绍了钢主塔的吊装节段划分与竖转施工的主要步骤。根据施工步骤进行了主塔竖转过程的结构整体分析,得到了钢主塔及临时结构的整体受力特性。为进一步验证钢主塔竖转过程结构的安全性,对关键节点-竖转上转餃、下转铉以及上对拉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关键节点的局部应力与变形。结构的整体与局部分析结果有效验证了钢主塔竖转过程中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索塔是缆索承重桥梁中的一重要受力构件,型式多样、荷载条件复杂,其最终的应力状态同桥梁施工过程密切相关,且空间受力特性明显。以一实际斜拉桥索塔为背景,采用实体退化系列单元模拟了整个施工过程,对索塔结构的空间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索塔根部截面竖向正应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索塔结构的竖向应力空间特性明显,施工过程中应力变化复杂。空间分析弥补了平面分析的不足,其结果对保证索塔安全、完善索塔设计具有实际意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塔梁同步施工技术不拘泥过去先主塔后主梁的施工方法,采用塔梁同时施工,在多座斜拉桥中得到了验证。该文以绥芬河斜拉桥为例,对采用同步施工技术桥梁的成桥线形内力合理性以及经济效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斜拉索张拉过程中,由于主塔尚未完全施工完毕,塔根处的压应力储备较少,为确保施工过程中主塔的安全,在施工控制时必须对主塔两侧的斜拉索索力引起格外注意,保证主塔两侧索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市白鹭大桥主桥系3跨连续独塔单索面竖琴式无背索斜拉桥,钢塔钢箱梁,塔梁墩固结。跨径组合为45m+120m+45m。白鹭大桥在建筑景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充分利用桥梁结构自身独特而又富有韵律的特点,将大桥变成从昌江中展翅起飞的白鹭造型,结构和建筑设计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主梁采用顶推施工,主塔采用竖拼竖转施工工艺,国内极为少见。就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主桥的总体布置、主题结构、建筑景观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钟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03-104,123,11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桥梁美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了某斜塔斜拉-梁拱组合桥的设计,该桥上部结构采用55 m+35 m+85 m斜塔斜拉-梁拱组合,全长175 m.结构采用双斜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塔、梁、拱固结.主塔采用67°斜角钢筋混凝土斜塔,共设7对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主梁采用2.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