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北京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总结其风险监控系统多年运行的经验,根据新形势下安全风险管控的实际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GIS等新技术,对风险监控系统进行升级设计,优化监控信息即时采集、标准化数据存储与统计、风险动态分析管控、自动化履约考核等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对安全风险信息采集、信息分析、预警发布、成果报送...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监测作为铁路建设与工务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岩土工程、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本文主要介绍一套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的智能监测与评估系统,以期为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提供科学决策。研究结论:(1)通过温度补偿试验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大大提高了静力水准仪在变温条件下的精度(-20℃~40℃下0. 2 mm);(2)研发了一套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沉降智能监测评估系统,系统具有自适应降噪、变频采样控制、数据掉线重传、大数据分区存储、数据压缩传输、三维地理信息展示等技术特点,可满足桥、隧、路等多种监测应用场景;(3)系统实现了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与运营期的沉降安全状态实时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由车站级、车务段(直属站)级、铁路局级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级4级系统构成.车站级系统主要负责收集和管理各检测站点的过车检测数据,并与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确报信息进行集成与匹配,实现货物装载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报警管理.车务段(直属站)级、铁路局级和铁路总公司级系统主要收集并管理辖区内货车的货物装载状态检测信息,及时掌握货车超偏载和超限等报警信息,通过跟踪货物装载状态的变化,实现对超偏载和超限货车的重点跟踪监控,并提供信息查询、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等服务.采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检测数据集成以及与TPDS系统的信息共享;采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检测数据与确报信息的模糊匹配和智能报警;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货物装载状态全程追踪与监控;通过建立报警货车分级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货车报警处理的分级闭环管理.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已在全路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设备监控系统主要由PC监控系统、PLC控制系统、带Wi-Fi节点的检测监测设备等硬件模块组成,各分散硬件模块利用Wi-Fi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交换。PC监控系统模块可远程监控底层PLC控制系统工作状态和各路检测监测设备数据,指导操作者安全施工。PLC控制系统模块负责可靠控制执行机构工作。检测监测设备模块采集相关开关量、脉冲数、图像等信息。该系统解决了分散施工的聚氨酯固化道床机械设备之间大容量数据远距离传输的问题,可实现各个设备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对综合监控与孤岛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阐述了综合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并提出了主要技术方案。将车站和控制中心具有相关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与互联,达到多专业系统设备共享、数据信息互通的目的,减少综合投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以及应变能力,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铁路智能机房运维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了机房动力与环境监控、机房视频巡检、机房门禁、智能配线、蓄电池均衡、智能防雷等多业务的一体化综合系统。以促进机房信息共享、提升车站管理水平为目标,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分布式存储及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事前预警、智能巡检等功能。系统可满足车站日常生产管理、运营维护等功能需求,通过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车站信息共享及机房管控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岭隧道网络通信能力欠佳甚至不通,一般的隧道监控量测系统需要安装专用数据库的特点,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数据存储方法,研究开发了山岭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山岭隧道监控量测断面配置、数据录入、自动预警、数据预测,并给出应对措施。该系统无需安装数据库即可对隧道监控量测数据进行输入、分析和存储。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山岭隧道的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和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铁路机务部门对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的定向实时跟踪、全程记录存储和数据综合分析等需求,全面介绍采用总线通信、数据快速安全存储、数据融合分析等技术研制的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设计与实现方案,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原理设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实现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基于综合监控系统的Web方案。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讨论了Web系统的硬件构成及信息发布、视频发布的设计原则;从软件功能的角度,分析了Web系统的软件构成、实时数据的获取及视频发布等相关功能。该方案基于原综合监控系统的硬件基础,实现了综合监控重要数据信息的复示,以及重要CCTV(闭路电视系统)视频图像的发布功能。综合监控系统中的Web系统与办公信息网络的融合,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全面、便捷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铁路分布式隧道在线安全自动监测系统中由于相互独立、互不兼容而造成的安全监测信息综合处理困难及难以共享的问题,提出了隧道安全监测数据仓库的概念,同时还提出了面向对象的隧道安全监测时空数据建模与时空表达技术。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实现的隧道安全监测信息共享与时空表达原型系统已投入乌鞘岭隧道安全监测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环境参数的全面监控,为隧道运营管理部门提供隧道安全监测的数据管理、时空分析和可视化等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物联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铁路工程物联网定义,分析当前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需求和工程物联网云平台建设目标,首次提出铁路工程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数据处理架构和功能框架,建立铁路工程建设统一的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完整的开发平台和技术组件,支持多样化的终端设备快速接入,解决工程现场感知源头问题;利用HASH加密算法实现基于MQTT协议的安全数据传输,利用灵活的规则定义引擎、动态高效的流式计算引擎、数据装载的预处理过滤技术,实现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监控监测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转发和综合分析,为施工现场动态信息的远程采集、自动研判、闭环追溯和智能决策提供管理手段,为铁路智能建造提供新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类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推广,人工巡检系统已不能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建设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系统的动态检测和实时监控.本文介绍该系统的研究背景,提出系统主要技术方案,研究基于WMI的服务器监控、基于多线程的监控数据采集、基于Windows Sockets的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并对系统特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已建成的国内外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类型,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元素的业务特点,提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及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平台,将分散、独立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联网处理,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管理及分级存储,并通过在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实时录像,对施工安全、防火、防盗所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视取证,以提高施工监管部门的管理效率。通过用户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宁波轨道交通施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分析系统网络结构与主要设备配置,通过对视频监控平台设备处理能力的计算等,确定系统实施方案,可为国内相关项目的实施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铁路通信设备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为实现对铁路通信设备的状态监控与管理,满足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挖掘分析的业务需求,提出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方案,包括平台总体架构、功能结构、网络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接口方案等,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实现通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并提供故障预测和状态评价等大数据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6.
1主要技术性能 1.1 高效的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存储 针对当今地铁建设存在的数据采集存储问题,构建基坑远程I监控管理系统与现场现有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主要完成设备的网络组态、通信接口协议设置、采集参数的定义设置、数据的采集,把采集到的数据标准化后存储到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高铁开通以来的运营数据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应用技术与数据挖掘方法,设计并建立了高铁运营安全规律分析系统,实现对运营安全相关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科学高效管理,利用文本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层挖掘与关联分析,对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进行综合交互性展示。该系统能够满足铁路移动装备、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对高铁运营安全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需求,有力支撑高铁运营安全规律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列车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关键技术的解决,该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各车厢之间的相关信息的传输,以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等可靠、有效地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6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在京组织对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持的“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项目组汇报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系统技术和工程实施方案、投资概算、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观看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演示。审查组从技术、工程和实用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对项目寄予很高的期望。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的科研报告通过审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轨道交通所具有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出发,探讨实现轨道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目标的一条途径———智能融合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系统工程全方位思维模式,将知识工程、信息智能处理等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数学、信号处理方法相互渗透和融合,来完成轨道交通安全监控中的各项工作。将智能融合监控分为数据级融合、分析级融合、诊断级融合和评价级融合等4级体系结构,叙述了各级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实现方法。该融合监控体系能够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状况及安全级别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