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国内外汽车产业并购研究来看,多数侧重于对并购趋势和并购后整合的研究,而对并购后效应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需要,在对西方企业并购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探索跨国并购给中国汽车市场所带来的效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者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汽车产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跨国并购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结构及集中度、国际贸易竞争力、R&D等方面产生的效应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过度进入”的弊端。近年来,国内各汽车厂商纷纷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性重组,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也越来越广泛,汽车产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仍须看到,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并购性重组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并购的预期优势,没有达到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化研发战略嬗变导致汽车产业新一轮先进生产力的转移;全球研发组织体系也逐渐由控制走向协调,演化为全球协同网络系统.文中阐述了跨国汽车公司全球化研发的驱动力和研发组织体系的演化趋势,对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进行了效应分析,并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汽车行业重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运用并购理论对汽车行业的并购行为进行扼要剖析,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广汽集团并购重组长丰汽车的研究,分析了广汽集团之所以重组长丰汽车公司的原因、过程,从中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峥  宋婷安  柏春华 《汽车工程》2011,33(5):457-462
基于2002年-2007年之间发生并购的我国汽车行业27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并购整合未能有效提高作为综合绩效集中体现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风暴的席卷和更新更快的工业科学技术的影响,世界各国兴起了跨国并购活动的浪潮,且这样的规模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正在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式更促使我国的企业直面来自国际各个方向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渐渐加入入了跨国冰果的大军中,并且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势头十分强劲和踊跃。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跨国并购军中领先超前,如中海油集团、中石油、TCL集团、上汽集团等。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地甚至本国,很多企业己经把目光放到了世界各国,如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然而跨国并购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此项行为还是一项充满各种商业风险的企业经营活动。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主要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怎样规避的策略,力求有益于推进我国企业的改革开放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有效进行这种经营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我国汽车行业壁垒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这决定了中小型汽车企业难以生存.我国政府为了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也屡次出台政策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希望改变产业集中度偏低的格局.从企业资本性质角度出发,我国汽车企业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各自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壮大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效应,可以成为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壮大我国的汽车产业?怎样放大汽车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产业规模及集中度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一直是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测数据描述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并横向纵向对比我国产业集中度变化,给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定位,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产业对推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从汽车市场、组织结构、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1.
柳献初 《商用汽车》2012,(17):70-73
可以说,一部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企业跨国并购重组史.并购一般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兼并指2家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活动,通常由1家优势企业吸收1家或几家企业.收购指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份或者资产,以获取对该企业不同程度的控制权的活动.重组指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产权、债务、资产、管理结构进行的改组与整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规模效应愈益明显,通过并购达到重组,不仅可壮大公司的实力,增强竞争力、抗御风险的能力,增进用户的信任,还可以获得进军新地区市场的桥头堡,借助购入或组入企业的资源,迅速打开新的地区市场,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整台并入企业的市场、生产、开发、采购、服务资源,提高经营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升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是其成败的关键,尤其作为规模效应明显的汽车企业,其价值链整合更为重要.集成上游供应商的优势,优化生产厂商内部的价值链,实现下游顾客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汽车合资企业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广州本田为例进行企业跨国并购价值链整合的剖析,旨在找出具有借鉴意义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企业从资本构成角度出发存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四种不同性质企业,各种性质汽车企业间并购重组具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性质汽车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为全面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并购重组现状,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海外并购、国内重组的大征战之后,谋求整体上市已经成为2010年汽车市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个春天,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最为宏伟、多元、创新、求进的年代。其关键性可想而知。这里仅就“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思路进行探索。一、实施“蝶变效应”在指导思想上,我国汽车产业要从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国外向中国出口整车的力度将会加大,我国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进口车将占领一部分国内市场巳成定论。但是,由于汽车关税是逐步减让的。配额限制的取消也非一日之一事,进口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国内的自身优势和跨国汽车公司本身的因素,跨国汽车公司将会“以本地化生产为主,而向中国出口整车为铺”,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通过合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分析范式为基础,对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实施本土化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汽车公司先后来到中国进行技术合作或者合资合作,在我国境内生产汽车。而今,从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及整个汽车产业看,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市场的国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机构的指标,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某一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绩效,即著名的SCP范式。因此,一个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必然会对这一个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在汽车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大。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而产业集中度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的关系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