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通过分析软土地层的管棚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单、双层管棚施工导致的地表沉降值,分析单、双层管棚施工导致地表变形值的比值关系,并与实际工程监测值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用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断面极浅埋隧道容易发生冒顶垮塌,给城市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隧道上方建立一层保护壳(加固圈)是防止隧道塌方的关键所在。清风隧道为城市超大断面双向8车道隧道,隧道上方有古树需要保护,采用暗挖法通过。在隧道两端分别设置45 m长Φ245、壁厚12 mm长管棚,中间搭接长度设置为5 m,对隧道开挖进行计算,得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棚应力及位移,也得出了隧道结构的内力。结果表明,管棚的设置、隧道结构均满足安全要求,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托某公路隧道的进口段,建立了考虑加固区和管棚的三维数值模型,对超前管棚预支护体系下洞口段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管棚施作角度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管棚预支护体系能显著改善洞口段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软弱地层的整体性,有效地抑制围岩的不利变形。管棚打设角度对管棚预支护体系作用效果的发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朱家岩隧道出口段长管棚预加固设计及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岩隧道进口段岩土稳定性差、地形坡度大,成洞困难,施工中采用长管棚支护进行预加固处理.时长管棚支护参数、注浆参数、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应用长管棚超前加固朱家岩隧道进口段是成功的,保证了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151-152
以民主隧道进口端左线洞口大管棚首件工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30 m大管棚施工工艺;通过对影响管棚施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得到管棚施工中的工作要点,为以后同类型管棚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机制复杂,很难定量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结合某浅埋铁路隧道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拱部φ159mm大管棚、间距25cm、长度30m,掌子面帷幕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在确保注浆效果和管棚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地表沉降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直沟1#隧道实际工程特点,选取管棚超前支护技术。依据管棚支护的主要机理以及地形地质和荷载情况,采用扇形管棚布置。根据埋深较大时的简化泰沙基公式计算围岩最大压力,并选取管棚参数,对本隧道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黄土隧道的施工积累了工程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管棚主要用在隧道洞口加强支护、隧道洞内遇到断层和破碎断裂带强化支护、洞内塌方段处理、主洞和支洞交汇处等施工方案中。通过管棚施工,提前对围岩进行棚护加固。主要介绍寒冷地区公路隧道管棚施工中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强度、钢管抗弯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和应用合理技术,可以有效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对于软弱围岩及土质条件下,为保证施工安全,绝大多数采用管棚进洞,但管棚施工费时效低.介绍了怀通高速公路乐安铺隧道在极软弱围岩和土质条件下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进洞的施工工艺及成功经验,可为类似隧道施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处于强风化层状页岩地层中的大顶山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该隧道开挖面积达到195 m2,设计采用由双层Φ159 mm大管棚加Φ42 mm小导管的超前支护,及双层初期支护构成的支护体系。从设计的支护结构出发,考虑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CD法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类地层中,双层大管棚超前支护下,采用CD法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FLAC3D,建立了复杂断面隧道和建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以沉降量和结构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 对5种工法方案进行了优化,以确定最优工法.用最优工法开挖隧道,预测开挖引起的塑性破坏区,并提出有针 对性的预加固措施.在对塑性破坏区进行预加固的条件下,预测各开挖段地表和建筑物基础的沉降特征及最大 沉降量,对比分析地表沉降曲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曲面的差异,评价整个开挖过程中建筑物和隧道关键结构的 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规律一致,为复杂断面地铁隧道开挖的环境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中,采用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提高风积砂地区公路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对风积砂地层地质条件下的旋喷注浆加固作用机理、水平旋喷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工序进行详细讨论,指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隧道车行横洞施工对主洞结构产生影响,以运城-灵宝高速公路中条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车行横洞施工阶段主洞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行横洞施工对主洞的影响,在时间上主要表现在交叉口初支拆除和横洞的第1个开挖步,随着横洞开挖深度的增加,主洞结构的变形逐步趋于稳定;车行横洞施工对隧道主洞围岩变形影响主要表现为主洞拱顶下沉量增加和开挖侧拱脚水平位移减小,主洞未开挖侧拱脚水平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城市隧道沿线邻近既有桩基的情况下,隧道开挖导致的地层变形规律,本文通过一个透明土物理模型试验并采用基于PIV技术的土体内部断层三维变形量测系统监测变形,得到了在既有桩基影响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周围土体变形区域主要位于隧道上方及上方左右两侧,变形主要以竖向沉降为主,水平变形为辅,砂土地层呈现出整体较均匀变形模式,竖直与水平方向变形均大致对应隧道轴线对称;砂土地层中,隧道掌子面在桩基-隧道中心轴线前时,隧道周围地层变形较小,即隧道开挖的影响还未到达(刚到达)该区域;掌子面位置经过桩基-隧道中心轴线切面后,该切面上地层发生持续变形,直至掌子面位置距离该面约2倍直径后重新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变形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选择不同的注浆范围,对注浆上方开挖卸荷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浆能有效控制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结合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控制标准,得到了合理的注浆范围,经与实测结果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相吻合,保证了既有地铁线路行车安全,并且为实际工程节省了造价.  相似文献   

17.
张家山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工艺,进行地表处理.开挖支护,选择何种进洞方案,是决定施工安全和整条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重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张家山隧道出口部分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重点讨论了地表注浆预加固和单侧预切槽镶嵌拱架式进洞的分部开挖法.成功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复杂环境条件下地铁隧道下穿燃气管线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掘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工程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深民区间隧道下穿梅龙路燃气管线的工程实践,基于现场量测结果,找到了前期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了隧道开挖对燃气管线的影响.针对地表和管线沉降过大可能引起燃气管线破坏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线埋置深度,提出了分级控制地表和管线沉降的措施:对于埋深较浅段,采取了明挖加固法;对于埋深相对较大段,采用地表加固和洞内加固相结合的方法.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保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和管线的沉降量,确保了燃气管线的安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大量建设,超大断面隧道不断涌现。目前对超大断面隧道力学性质与支护结构机理及其施工方法的研究仍然不足。以郑州市中原路西延线韩门超大断面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超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揭示双侧壁导坑法与CD法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特征等,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现场监测予以验证。揭示大断面隧道开挖变形机理,优化施工技术,以指导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某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大跨度连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上台阶开挖对钢支撑受力的空间效应明显,是隧道支护监测的控制点;(2)钢支撑和二衬前期内力增加较快,随后逐渐趋于稳定,二衬内力大约1年内趋于稳定;(3)中墙侧衬砌最易受到临洞施工影响,衬砌受力也最复杂;(4)对大跨度连拱隧道进行数值模拟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但是由于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开挖步骤多,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有较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