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目的:为检验双线连续刚构铁路桥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参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连续刚构桥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过程也可作为高墩铁路桥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研究结论:通过自振特性分析,得到该桥的主要自振周期与振型。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包括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容许应力法对桥墩截面进行抗弯验算。弹塑性地震反应则首先采用纤维模型进行桥墩截面的弯矩一曲率分析,得到截面弹塑性弯曲能力曲线,将其转化为等效的折线模型,作为桥墩相应位置的等效分布塑性铰弯曲特性,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得到桥墩截面的弯矩一曲率滞回曲线,从而判定该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满足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新建松陶铁路跨第二松花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运用midas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成桥状态下结构的自振特性及有效振型参与质量,确定了运用反应谱法对地震作用进行振型组合时所必须的振型阶数,并结合反应谱法对该桥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别得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最大值,同时根据抗震计算结果对桥墩和桩基础进行配筋验算。  相似文献   

3.
京津城际跨北京四环(60+128+60)m连续梁-拱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北京特大桥跨北京四环主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桥的结构特征及受力特点,采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空间稳定及自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对风撑形式对结构自振和结构空间稳定的影响作初步探讨,最后以最为合理的风撑布置形式计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空间稳定安全系数,并用理论公式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空心结构框架桥的地震动力响应,以一下穿框架桥项目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空心型框架桥和原型框架桥三维模型,对比了空心结构框架桥和实际框架桥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时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2种结构在整体刚度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横向刚度较小,纵向刚度较大,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时程响应分析法对结构的特征点进行分析,对比了2种结构在最不利时刻的第1、第3主应力,发现二者时程曲线变化趋于一致,抗震性能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5.
针对该桥不设风撑的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其空间计算模型,研究该桥的动力特性,并用时程分析法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无风撑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点,以及斜靠式拱管刚度变化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呼准铁路黄河特大桥引桥T形刚构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呼准铁路大路黄河特大桥北引桥2×52 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设计为背景,结合桥址实际情况,利用有限元程序着重对关键技术:引桥桥跨方案研究、结构静力特性、结构自振特性及结构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北引桥孔跨设计方案采用3联2×52 m T形刚构桥方案经济合理;结构构造及钢束布置形式合理;为保证墩底塑性铰区域的可靠性,应重视墩底的抗剪强度验算和箍筋配置;该桥结构强度、刚度及抗震性能等指标均符合规范规定,满足铁路运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新疆伊犁河大桥是连接218国道和313省道的重点控制工程,主桥为(66+5×120+66)m双肢薄壁连续刚构桥,该桥被称为新疆第一大桥。桥址位于7度地震区内,目前对这类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研究很少。为保证该桥的抗震安全,研究该桥的地震响应规律,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对于连续刚构桥而言,塑性铰的位置出现在刚构墩的墩顶及墩底,抗震设计时需要加强此处的设计;(2)该大桥在地震反应下,虽然出现塑性铰,但与破坏位移还有一定的距离;(3)该桥具有一定的延性能力,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芙蓉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有桩和无桩两种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别计算了E1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考虑了顺桥向+竖向和横桥向+竖向两种工况。分析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且考虑结构的桩土效应后,内力反应不一定变大,即未必是偏安全考虑。  相似文献   

9.
双索悬索桥结构参数对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只受拉三维拉索单元,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子空间迭代法对黄河大峡水库下游某双索悬索桥自振特性进行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能较好的吻合,说明该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将该桥与相同跨径和结构参数的单索悬索桥的自振频率、振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索悬索桥能有效提高桥梁一阶竖弯振动频率。最后,讨论恒载集度、加劲梁刚度、矢跨比等结构参数变化对双索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为双索悬索桥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了动力性能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一座位于半径R=600 cm曲线上的高墩(墩高73 m)大跨连续刚构桥——芦家沟大桥为工程背景,应用ANSYS软件建立实桥三维板壳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并用参数变换法对影响曲线箱梁剪力滞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参数曲线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的计算分析,总结出了连续曲线刚构桥曲线箱梁剪力滞效应随各种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跨、高墩、长联曲线铁路梁桥的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反应谱的分析方法,给出了该桥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桥墩墩高、墩梁约束方式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别按纵桥向和横桥向的激励方式,分析了中跨跨中位移,墩顶位移及墩底弯矩随设计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自振频率受桥墩墩高和墩梁连接方式的影响较大,受曲线半径的影响较小;曲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地震响应变化较小;在纵向反应谱的作用下,桥墩墩高的改变对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横向反应谱的作用下,地震响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墩梁约束方式为约束7的地震响应最小,但综合考虑温度、制动力学因素,应该是原设计约束5最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常规拱桥的矢跨比均在1/5左右,大连市泉水4号桥则为1/12,并设有半径为500 m的平曲线,这种曲线坦拱桥较为少见。为确保该桥的结构设计安全,并论证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在该桥的适用性,本文设计制作了有机玻璃模型,对其空间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对曲线拱桥要注意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在慎重考虑一些关键参数选取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平面有限元模型对大曲率半径的坦拱桥进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市南坪快速路立交主线桥为背景,基于该桥的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采用单一参数控制法,研究桥台高度、台后填土抗力、桩侧土体抗力3个变量在温升、温降2种工况下对桥梁结构的应力、位移等静力指标和基频、反应谱等动力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台增高,台后土压力随之增大,桩基顶顺桥向水平位移减小,自振基频增加;台背填土抗力增加,直接减小了桩基顶水平位移,提高自振频率;桩侧土抗力增加,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顺桥向水平位移减小。  相似文献   

14.
高墩大跨铁路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桥梁的迅速发展,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桥墩越来越高,体系越来越柔。高桥墩体自重大、柔度大、阻尼小。本文以某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为计算模型,应用通用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出该桥的前十阶振型。并就加弹性阻尼器对结构的动力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加弹性阻尼器能够改变结构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S型曲线钢箱梁桥的空间受力特性和纵横向剪力滞效应,基于Midas考虑翘曲变形的七自由度梁单元和ANSYS的Shell181壳单元,对一座四跨S型曲线连续钢箱梁桥进行全桥空间精细化仿真建模,研究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之下的结构位移、截面应力、支座反力及自振特性,并找出结构的最不利情况及其应力分布规律。经2种有限元单元的结果对比,可知采用板壳单元模型较之梁单元模型对该类桥梁弯扭耦合效应的模拟更为准确,其各项分析结果更偏安全,实际设计中对该类结构应尽可能采用板壳单元进行建模检算。为进一步研究其剪力滞效应,基于ANSYS计算结果研究了该桥各关键截面顶板的剪力滞效应,得出其剪力滞系数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可为今后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主跨130 m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整体三维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完全二次组合法(CQC)对其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模态振型特点较多、差别较大,结构抗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铁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铁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模态和弹性反应谱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规范对该桥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两种工况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参考ATC-40分析流程和我国规范,基于能力谱方法对该桥抗震性能做出评估,并与弹性反应谱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某铁路跨黄河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质量弹簧体系模拟基础和地基,分析了地质条件改变对该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今后大型桥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连续梁桥能量反应方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4条典型地震波双向激励下的非隔震与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的地震能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的绝大部分地震输入能(80%左右)被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耗能所消耗,铅芯橡胶支座起到了减少结构非弹性变形、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对其隔震的连续桥梁的地震能量反应影响较大,较大的铅芯直径和刚度比会导致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隔震能力下降;不同特性的地震动激励对桥梁的地震能量反应有显著影响,在强震持时较长、卓越周期与隔震结构自振周期接近时,桥梁的地震能量反应较大;铅芯橡胶支座不宜应用于软土场地的桥梁隔震.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梁拱组合桥由于竖向刚度较大、梁高较小成为高速铁路常用桥型。为研究梁拱组合桥的地震反应特点,对一(60+128+60)m梁拱组合桥建立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特征值分析,根据其振动模态分析梁拱组合桥的振动特点,并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在多遇地震下满足截面偏心距要求;在罕遇地震下满足延性率要求;结构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